目录1、工程概况、工程特点、工程量 (1)1.1工程概况 (1)1.2工程特点 (1)1.3主要工程量 (1)1.4 方案性用料 (1)2、编制依据和相关文件 (1)3、工程进度、劳动力安排 (2)4、施工准备及条件 (2)5、施工方法、步骤及作业程序 (5)5.1 施工顺序 (5)5.2 模板工程 (5)5.3 钢筋工程 (8)5.4 预埋件工程 (10)5.5 直埋螺栓及预埋套管安装 (11)5.6 混凝土工程 (12)5.7 脚手架的搭设 (13)5.8 脚手架的搭设……………………………………………………(14)6、作业质量要求 (14)7、施工的安全要求和环境管理 (16)8、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7)9、降耗、节能 (20)附件:汽机框架柱型钢柱箍计算满堂脚手架强度及稳定计算大体积砼裂缝控制计算汽轮发电机基础施工P3进度表附图:001~0092#汽轮发电机基座上部结构作业指导书1、工程概况、工程特点、工程量1.1 工程概况2#汽轮发电机基座上部结构为陕西国华锦电项目B标段2×600MW机组工程之一,位于主厂房A~B排与11~16轴之间,为火电工程大型设备基础。
下部结构已施工,框架柱已施工至-0.05米,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环境类别为一类,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抗震措施,抗震等级为四级。
机座平面布置,长42.122米,宽11.5米,机头朝向固定端,由10根框架柱及两层平台组成,柱子尺寸为:KZ1:3180×2320mm;KZ2:2400×2320mm;KZ3:1200×2800mm;KZ4:2400×2800mm;KZ5:2000×2400mm,中间层平台标高为+6.85m,顶层标高为+13.65m。
±0.000米为黄海高程1153.00米。
1.2 工程特点汽轮发电机基座是火力发电厂建设过程中结构最复杂、施工难度大、工程质量要求高的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
上部结构中预埋件、预埋管,地脚螺栓等种类多、数量大,安装难度大、精度要求高。
工程对混凝土表面工艺要求为清水混凝土,Ⅱ轴,Ⅲ轴,Ⅳ轴13.65米层梁为异型梁,截面几何尺寸大,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复杂,脚手架搭设,模板制作安装难度大;1.3 主要工程量2、编制依据和相关文件《汽轮发电机基座上部结构施工图》F2541S-T031402-01~22《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缩印本(第二版)《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土建工程篇)1995-4-1实施《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火力发电厂DL 5009.1-200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范》JGJ107-2003 J257-2003《简明施工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电力建设安全健康环境管理工作规定》《预埋件图集选用表》(西北电力设计研究院)《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G329-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职业安全卫生与环境程序文件》3、工程进度、劳动力安排3.1施工进度见施工进度计划表(见附表)3.2劳动力安排劳动力配置表4、施工准备及条件4.1施工人员的资质要求4.1.1施工前由技术人员组织安全、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熟悉图纸设计、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及安全文明施工要求,严格按程序和技术要求施工。
未参加交底的人员不得从事工程施工。
4.1.2 施工人员要树立精品意识观念,做好程序管理,过程控制,让业主满意,做到质量在心中,工艺在手中。
4.1.3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4.2 根据图纸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进行混凝土试配,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申请单和配合比通知单报监理审查。
混凝土浇灌通知单报监理确认。
4.3 施工用电源及水源接至施工作业区。
4.4 将施工场地进行平整,保证施工道路畅通,做好“四通一平”工作。
4.5 施工机具的要求4.5.1本工程使用的施工机械、机具均需要做到性能良好,安全可靠,在使用中按其性能特点进行保养,并按照安全工作规程合理使用。
4.5.2 施工机械、机具的操作规程固定在机械附近明显的地方,对于用电机械的漏电及接地试验调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4.5.3本工程所需施工机具一览表:4.6作业材料的质量要求4.6.1本工程所需的材料在进入现场时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水泥、钢筋、砂、石子、外加剂等各种施工材料必须经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并有复检合格报告。
4.6.2 材料在进入现场后必须严格管理,按指定的路线、地点进行运输存放,存放中根据材料的自身特点加以保管,附加标识牌。
对本工程自行加工的半成品需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其下料及成型的规格、尺寸形状、数量均应符合图纸设计的需要。
5、施工方法、步骤及作业程序5.1 施工顺序:完善施工环境—→施工缝处理—→定位放线—→6.85米以下脚手架搭设—→6.85米框架柱钢筋绑扎—→安装柱埋件—→钢筋埋件验收—→框架柱支模找正—→6.85米层梁板底模支设—→梁底板底铁件安装—→梁板钢筋绑扎—→梁侧铁件安装—→钢筋埋件检查验收—→支设平台梁侧模板—→梁上板上铁件安装—→钢筋埋件验收—→6.85米以下梁、板、柱混凝土浇筑—→施工缝处理—→测量放线—→搭设6.85~13.65米层脚手架—→13.65米梁下框架柱及13.65米梁下Ⅳ轴横梁钢筋绑扎—→柱侧梁侧铁件安装—→钢筋埋件验收—→框架柱及Ⅳ轴横梁侧模支设—→混凝土浇筑—→施工缝处理—→铺设13.65米梁底模—→梁底铁件安装—→13.65米梁钢筋绑扎—→安装锚板、埋件、埋管、地脚螺栓—→梁侧模板支设找正—→运转层浇筑前各专业联合质量检查—→混凝土浇筑—→养护测温—→测量放线—→模板、脚手架拆除—→定期沉降观测5.2 模板工程5.2.1 本工程采用15mm厚双面酚醛树脂覆膜大模板,60×90mm木方作为模板肋,木模板在模板加工厂集中制作。
加工成型的大木模板在加工场内试拼,合格后运至施工现场整体吊装就位。
5.2.2 模板的制作,应根据构件形状与几何尺寸合理配制,减少模板拼缝,同时模板拼缝应规则有序,做到“表面平整光滑,拼缝紧密,加固牢靠,尺寸准确”。
5.2.3模板拼缝应平整,模板缝不超过1.5mm,用密封胶封堵并刮平,模板转角处等口模板边粘贴双面密封胶条,并粘贴90mm宽透明胶带防止跑浆。
5.2.4框架柱模板加固方式采用型钢柱箍,顶丝找正、配合加固的施工方法(见下图)。
2[20a槽钢一组用作柱箍,柱箍两端ф18对拉螺栓连接,δ=10mm厚100×100mm钢板作垫板,所有螺栓外加双螺母。
(见下图)考虑施工中其他因素影响并吸取以前经验,加固时在柱箍中间部位设支点与脚手架相接辅助加固。
柱箍设计间距为450mm,在顶面以下2米范围内可加大到600~700mm。
采用60×90mm木方做为大木模板的纵肋,间距为200mm,木方应刨平整,尺寸一致,确保其能与木模板拼贴紧密。
模板缝处必须增设木方加强。
∧2000mm汽机柱箍安装1 ——1自制100×100×柱箍槽钢安装示意图5.2.5柱角与梁底角采用倒角施工工艺,即安装倒角木线条,柱边有扁铁的,将扁铁在柱侧面内移35mm。
柱角木线条安装是将木线条钉在柱小面模板(等口模板)上,用大面模板(盖口模板)压紧木线条;木线条安装前先用抹布将木线上木屑擦净,木线条与模板接触面用5mm厚单面胶海绵胶条粘贴,防止漏浆。
木线内表面粘贴宽胶带纸,胶带粘贴牢固,注意不要出现褶皱。
(见下图)内表面粘贴宽胶带纸木线条安装示意图5.2.6 梁底模板支设加固:6.85米框架梁:梁底模板采用安置在脚手架顶丝支撑,支模时在梁底脚手架立杆中间增加一道立杆,使顶丝间距为500mm,保证梁底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
增加设置的立杆与最上两层水平杆用直角扣件相连。
在可调支座上沿梁纵向铺设100×100mm木方,间距同排架,在其上面沿梁横向铺设100×100mm 木方(统一尺寸),间距为250mm,长木方与短木方绑扎牢固。
梁侧模板加固:(1)采用统一尺寸60×90水平木方作为模板肋,挂双立管间距600mm,梁上、梁底各设φ12对拉螺栓一道,间距600mm,中部采用钢管支撑与外排架连接加固。
(梁支模及梁底加固见附图001)13.7米框架梁:梁底模板支设同6.85m梁。
Ⅱ、Ⅲ、Ⅳ轴6.85m以上斜梁模板支设时,需根据该梁外形几何尺寸,对木模按角度进行剖口处理,做到拼缝严密,用统一尺寸60×90mm水平木方@250mm做为模板肋,挂双立管用φ12对拉螺栓进行加固,水平、竖向间距为600mm,螺栓套硬质PVC管。
两侧面用可调支座与脚手架相接进行辅助加固。
其他框架梁用框架柱周转[20a槽钢制作抱箍,φ18对拉螺栓;抱箍间距600mm;外侧模板中部用钢管与外排架相连作为支撑,内侧模板利用内排架附以顶丝加固。
5.2.7 平台模板铺设时下部采用可调支座支撑,在可调支座上设纵横方向100×100mm木方,顶层木方间距为250m,板底标高用可调支座来进行调整。
5.2.8 汽机Ⅲ轴板墙采用Φ14对拉螺栓加固,横向竖向间距600mm,对拉螺栓穿薄壁铁管,铁管两端穿Φ35×15mm原形软木块,待混凝土浇筑完毕拆模后,将软木块剔除,用事先调配好的水泥砂浆进行封堵并模压平整。
水泥砂浆用适当配比的白水泥与黑水泥调配成,使封堵后颜色与现浇混凝土颜色一致。
5.2.9 梁底模板按梁跨度2‰进行起拱。
5.2.10在梁、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柱混凝土浇筑完3天后方可进行模板拆除。
须按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拆除作业,确保安全。
5.3 钢筋工程5.3.1 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5.3.2 钢筋由钢筋加工厂专业人员集中制作成型,采用机械加工;技术员在图纸会审无误后,核对钢筋品种、规格、数量,然后编制料单,钢筋下料要同时考虑埋管、螺栓的影响;钢筋下料应先切长料、后切短料,配料时综合考虑,成批下料前应先放样,仔细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成批下料,严格按照钢筋料表所要求的规格、数量、外型尺寸加工;钢筋加工成型后按规格部位挂牌标识;钢筋加工过程中,严禁同规格不同炉批号钢筋混用;钢筋用长车运至施工现场,装卸运输过程中,要分类清楚,避免不同规格不同部位混放分类堆放。
5.3.3钢筋接头:Φ25以上(包含Φ25)采用剥肋滚压直螺纹,Φ20以下采用绑扎搭接,接头位置及要求应符合设计规定与03G101-1、03G329-1图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