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制度的比较分析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目前中国合同解除制度问题研究
【引言第一章】合同解除制度概述
【第二章】合同解除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第三章】合同解除制度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我国合同解除制度的现状、不足与完善
【结论/参考文献】合同解除制度的立法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3 章合同解除制度的比较分析
合同解除制度的比较研究是以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之间的比对来进行的,一种类型制度的推广,背后隐含的是自由贸易所负载的民族意识和文化的强大力量,这就造就了全球化进程中的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之间相互借鉴。英美法系以遵循先例的判例法体系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英国《货物买卖法》和美国《统一商法典》等代表性法典,作为其主要法律渊源,并且以美国为代表的“法律重塑运动”掀起了成文法与判例法相互融合的高潮。大陆法系以成文法典为法律渊源的主要形式,同样也在全球化浪潮中不断融合判例法内容,以使得法律体系更加周延,换句话说,特定时期的指导性判例可以作为是否纳入法典的“试金石”.
本章通过对外国立法例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各国立法中符合
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合同解除制度,在此应当明确借鉴标准,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滞后与过度前瞻,都无法满足我国在国内外发展环境影响下的国情。2009 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而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作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首当其冲地受到波及,最高法及时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09〕5 号)对情势变更原则予以引入,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有效的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秩序。然而,时过境迁,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指明了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深化改革,打破旧有固化利益集团藩篱,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本章以此为时代背景,展开合同解除制度的比较研究。
3.1 英美法系合同解除制度
英国合同解除条件除具有严格要求的合同履行完毕时的当然解除外,更显着的是违约而引起的合同解除情形,英国1979 年制定的《货物买卖法》,以合同条款的不同分类作为合同解除制度的来源,合同条款分为“要件条款”和“担保条款”,“要件条款”作为基础,在立法中明确了关于描述、货物质量、符合买方目的以及样品货物买卖中的货物与样品的符合性四项内容;①“担保条款”作为辅助合同履行的附属条件,只有在违反“要件条款”的情形下方有合同解除情形产生,违反担保条款则仅产生损害赔偿责任。
可以看出,“要件条款”作为合同订立的基础决定着合同的目的,该立法例以违反“要件条款”为前提,
旨在强调合同目的的实现机能,也是为了促进社会价值量最大化的实现。如此划分能够在立法体系上体现确定的逻辑性,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人是目的,而非手段”,法律规范制定的目的就是服务与社会的应用。虽然英国法院可以通过对判例的遵循进行不断的修正,但在法律层面亦需要进行必要衔接,即对介于违反“要件条款”和“保证条款”之间的状态。为了顺应这种现实需求,英国法院创设“中间条款”(Intermediate Terms);以违反“保证条款”所产生的损害到达一定程度,或者说严重到足以影响合同目的实现的程度的情形下,则该合同就被视为符合解除条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予以解除。当然,如果违反合同的中间条款程度尚未严重到足以造成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则不能赋予为守约方享有合同解除权。同时,英国《货物买卖法》第11 条第3款规定了“保证条款”被视为“要件条款”之情形,①着重强调了根据具体合同解释去把握合同条款是何种性质,即便是被明确称作“保证条款”,就说明了英国法对于“要件条款”的定义也在不断修正和调整,体现了司法裁判对合同意思自治原则的干涉,并以是否在实质意义上影响合同目的的实现,作为认定是否作为“要件条款”的内在标准,也得到了社会层面的广泛认可。
作为经济与法治高度发达的典型国家,美国立法对合同解除制度的基础,也就是合同的有效性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合同的有效要件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求意思表示一致(a meeting
of the minds ),即阐明双方需理解并认可契约项下要素;二是对约因或对价(consideration)的要求,此处的约因、对价甚至有学者解释为标的,可理解为对待给付,并且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有交易价值的对象。包含但不限于现金、货物、允诺履行特定行为等等②。三是主体合法(the legal competence),即法律意义上的成年行为能力人。四是明确的协议(agreement)形式,通过原则与例外的关系阐明对合同的书面性、正式性的重视,以双方当事人订立的书面合同作为典型的成约证据,即以书面合同为原则;即便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口头合同亦可以作为成约形式,即以口头合同为例外①。美国虽深受英国法影响,并与英国同属英美法系,但美国立法没有片面追求英国法那样显着的逻辑“优雅”,而更加务实地以违约行为后果的严重性来进行划分,其中“重大违约”,是指债务人未履行合同或者未适当履行合同致使债权人不能实现合同利益的情形。在“重大违约”的情况下的守约方享有合同解除权。但在司法实践中,法院更侧重于秉承“契约必须遵守”的原则,不直接裁判合同的解除,而是给予违约方相应的补救机会,以维护“契约精神”所引导的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其中“轻微违约”,指债务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存在瑕疵,未严格依照合同约定适当全面地履行合同,但债权人已经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实现合同目的或者说已获得主观上的合同效用。在“轻微违约”的情况下债权人有权主张与债务人违约程度相当的损害赔偿,却不能主张合同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