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市轨道交通心理学第14章.生理心理与运输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心理学第14章.生理心理与运输安全
第一节
疲劳与运输安全
七、疲劳对运输安全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一)疲劳对运输安全的影响
(二)疲劳对人的影响
(三)疲劳的规律和积累
——疲劳可以通过休息消除,青年人比老年人疲劳消除得 快,体力疲劳比精神疲劳消除得快 ——疲劳具有积累效应
第一节
疲劳与运输安全
七、疲劳对运输安全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三)正确选择饮食
(四)慎服药物
(五)警惕三个危险时段。① 11:00— 13:00;② 17:00—19:00;③ 1: 00—3:00
(六)使用驾驶员警示系统
第一节
(一)作业强度
(二)作业速度
疲劳与运输安全
五、疲劳产生的原因
(三)作业态度
(四)作业时刻
(五)作业环境
第二节
生物节律与运输安全
一、人体生物节律概述
(二)生物节律自我测定方法
体 力:高潮期 2~10天
正值峰日
临界期
第5 天
1、11、12天
低潮期
负值峰日
13~22天
第17天
第二节
生物节律与运输安全
一、人体生物节律概述
(二)生物节律自我测定方法
情 绪:高潮期 2~13天
(二)国内疲劳驾驶的标准
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 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 (三)国内轨道交通运输疲劳驾驶的标准
第一节
疲劳与运输安全
三、疲劳驾驶与交通事故
(一)疲劳驾驶时的症状
(二)疲劳识别
第一节
疲劳与运输安全
四、预防疲劳驾驶
(一)控制连续驾驶时间
(二)适时进行心理、生理调节
第十四章 生理心理与运输安全
内
容
疲劳与运输安全
生物节律
年龄、生活习惯与运输安全
第一节
疲劳与运输安全
一、疲劳的概念、分类及表现 (一)疲劳的概念
工作者由于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变化,产生 某一个或某一些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力量的 自然衰竭状态。疲劳是人体力和精力消耗 超过正常限度所出现的生理心理机能衰退 的现象。
(六)其他
第一节
六、心理疲劳
疲劳与运输安全
心理疲劳是指人长期从事一些单调、机械的工作活动,伴 随着肌体生化方面的变化,中枢局部神经细胞由于持续紧 张而出现抑制,致使人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明显 降低,直至产生厌倦情绪
(二)作业速度
(三)作业态度 (四)作业时刻 (五)作业环境 (六)其他
一、人体生物节律概述
(二)生物节律自我测定方法
情绪高潮期 :心情愉快,思路敏捷,与人融洽相 处,办事效率高 。 情绪低谷期 :情绪低落,精神不振,信心不足, 注意力分散,容易出工作差错 。
情绪临界期 :情绪不稳定,精力特别不易集中, 容易冲动,机体各方面的协调性能差 。(一般是2 至3 天 )
第二节
生物节律与运输安全
一、人体生物节律概述 (二)生物节律自我测定方法 S=365A±B+C 其中,S——计算将得出的总天数; A——测定年份与出世年份的差; B——为测定年生日到测定日的总天数;(如已过生日为 正,未到生日为负) C——从出世年到测定年的总闰年数;(C=A/4,取整数) 将总天数分别除 23 天、28 天、33 天,所得余数分 别为体力、情绪、智力的周期相位(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大 节律)
第三节
年龄、生活习惯与运输安全
一、年龄与运输安全 二、生活习惯与运输安全
(一)科学膳食
(二)保证睡眠
(三)忌酒少烟、谨慎用药
(四)适量运动
复习思考题
1. 疲劳的表现是什么?
2. 疲劳驾驶的症状有哪些?
3. 什么是心理疲劳?谈谈改善心理疲劳的方法? 4. 什么是生物节律?在生活中它有什么积极意 义? 5. 良好的生活规律有哪些?
(四)预防疲劳驾驶的改善措施
1、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
2、合理分配注意力
3、要提高驾驶技术
4、善于休息
第二节
生物节律与运输安全
一、人体生物节律概述
(一)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指的是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生活 习性存在随时间变化而出现周期性变化的 现象。 2、合理分配注意力 3、要提高驾驶技术 4、善于休息
正值峰日
临界期
第7 天
1、14、1
第21天
第二节
生物节律与运输安全
一、人体生物节律概述
(二)生物节律自我测定方法
智 力:高潮期 2~15天
正值峰日
临界期
第8 天
1、16、17、33天
低潮期
负值峰日
18~32天
第24天
第二节
生物节律与运输安全
第一节
疲劳与运输安全
一、疲劳的概念、分类及表现 (二)疲劳的分类
1、体力疲劳
2、精神疲劳(脑力疲劳)
第一节
疲劳与运输安全
一、疲劳的概念、分类及表现 (三)疲劳的表现
局部疲劳,全身性疲劳,智力疲劳,技术 疲劳,心理性疲劳
第一节
疲劳与运输安全
二、疲劳驾驶的标准
(一)国外疲劳驾驶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