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和加强低值易耗品的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一、低值易耗品的定义及分类
1、定义:本办法所称低值易耗品是指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下,使用年限不满一年的生产用品和使用年限不超过两年的非生产经营用品等不够固定资产标准的物品。
2、低值易耗品分类:
(1)一般工具,指直接用于生产的各种刀具、量具、夹具等工具和各种辅助工具等;
(2)专用工具:指专用于某一工序的工具、专用模具等;
(3)替换设备:指容易磨损或需要经常替换使用的各种设备;
(4)管理用具:指管理服务用的各种办公用具、家具、消防器具等;
(5)劳保用品:指在生产中保护职工劳动安全的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安全带等各种劳动保护用品。
以上分类仅做参考,各项目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类。
在分类时应取得财务部门的一致。
二、低值易耗品使用管理
1、低值易耗品的领用分别采用一次转销和分次摊销办法的,在分类时应与财务部门共同确定其摊销方式。
2、低值易耗品应建卡管理,领用时应填写《低值易耗品使用登记卡》,该卡一式两份,项目部材料部门和领用单位各存一份。
领用单位的登记卡由材料员保管。
当领用单位更换、退库、申请(报损)报废时,领用单位需持此卡到材料部门进行变动登记。
3、严格领退手续,在用低值易耗品,应定人保管,设立登记簿,登记其分布、使用及消耗情况。
使用损耗后,及时以旧换新。
要做到领取、保管、使用、报废、回收都要做到进出手续清楚,发出有记录,做到账目清晰
4、领用单位对不再需要使用的或损坏的低值易耗品,应及时退库,低值易耗品退库时应认真检查,有损坏的应对损坏情况进行登记,确认检修项目,及时维修后方可继续使用。
如果遗失,应及时上报。
对属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坏或丢失,或因上报不及时、无法进行责任鉴定或不能说明原因的,其责任由责任单位承担。
5、建立对账制度,仓库与财务每月应对帐目进行清核,保持金额账目相符。
仓库保管应做到账、卡、物相符。
每个季度,材料部门应对低值易耗品应按规定核定报损,确保低值易耗品的使用、维修、报废有序进行。
6、领用单位对于领取后长期不用的低值易耗品,应当办理退料手续。
材料部门应清查盘点长期不用的积压、呆滞低值易耗品,对其应按有关规定,积极进行修旧利废、改造利用、变价出售和调剂处理。
7、材料部门应加强对低值易耗品的及时维修和改造,加强维修和改造质量控制。
经确认无法修复的,予以报损(报废)处理。
选编说明:本管理办法可作为各分局(公司)、项目部材料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闲置材料与移退库管理办法
1
局属各单位的在建项目和完工项目都不同程度存在闲置材料,如果管理不善,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为了加强闲置材料的管理,降低成本,避免浪费,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材料移退库管理
1、项目完工后应对工地现场的材料及时清理,退回项目部仓库,严禁私自盗卖。
2、工程竣工退场时,如有新的工程需要,库存材料可以直接调转下一工程。
新购材料按购置价格的60%调拨,旧材料按新旧程度以不高于购置价格的50%为原则,由双方协商调拨。
劣质和不能再使用的材料不允许调入下一工程。
当调入、调出双方发生价格争议时,由上级主管部门裁决,双方按裁决价格执行。
若调入方不去现场交接的,则视为同意调出方意见。
3、需要转运的材料应分类、有序装箱,并附装箱清单作为交接验收依据之一。
4、对于无转移价值的材料,应向上级主管单位提出书面处理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可就地处理。
5、项目竣工后,无新工程转移或其它原因无法调转的库存材料,应全部清点盘存,分类汇总、说明,将汇总和明细表报上级主管部门,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安排撤场和处理。
6、无后续使用单位的周转材料应作退库处理,退库时由上级主管部门到现场按材料新旧程度鉴定、回收。
项目部周转材料退库时应修复,有损坏的,不予退库。
特殊情况或省外工程运费过高的,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主管领导批准后可就地处理。
7、对价高质次和盲目采购造成的积压库存,项目部需书面说明原因,原则上不予退库,并根据情况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8、所有就地处理和转移的物资,必须做好其帐面调整工作,尤其要及时通知财务部,提供原始票据,统一下帐。
二、闲置材料的处理
1、项目部(工区)一旦有闲置材料,尤其是周转材料,要及时上报,以便于协调利用。
2、对于项目部的闲置材料可优先外调;非周转材料鼓励对外让售,所得金额必须建帐,冲减项目成本。
3、周转材料不允许对外让售,闲置后应修复,以便下一次使用。
同时可以寻求对外出租,租金归项目部所有。
选编说明:本管理办法可作为分局(公司)、项目部材料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