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能源出口现状、潜力与发展趋势谢颖2013-1-9 21:47:45 来源:《西伯利亚研究》2006年第2期(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摘要] 燃料能源工业近几年来一直是拉动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俄惟一能持续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部门。
能源工业作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拉动作用。
通过扩大能源出口不仅可以拉动俄经济增长,也为俄经济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随着俄罗斯能源外交战略的全面实施,能源出口在保证国家收支平衡,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方面仍将继续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俄罗斯;能源出口;现状;潜力;前景[中图分类号] F13/17.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961(2006)02-0028-04\俄罗斯是世界能源大国,拥有世界天然气储量的35%,石油储量的12%,煤炭储量的16%。
燃料能源产业是俄罗斯出口所依重的根本行业,其出口份额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55%,这也证明俄燃料能源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
俄罗斯每年依靠能源出口,既为国家财政赚取了大笔的外汇收入,保证了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转,又为稳定国际市场的能源价格和保证能源供应的多样化,保证世界经济的良性循环,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俄罗斯能源出口现状(一)能源出口呈现增长态势2000—2004年,俄罗斯燃料能源出口量不断增加。
2000年俄出口石油1.45亿吨、石油产品6 187.5万吨、天然气1 938.5亿立方米,煤4 498.9万吨。
2001年,俄石油出口量为1.621亿吨。
2002年俄石油出口比2001年增长13.8%,出口量超过1.845亿吨,排名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出口同比增长3%;煤出口量为4 720万吨,同比增长13.7%。
2003年俄石油出口2.098亿吨,同比增长12%;出口金额达到363亿美元,同比增长26%。
2004年俄石油出口量达2.344亿吨,同比增长13.3%。
2000—2004年,俄罗斯燃料能源对独联体及独联体以外国家出口量不断增加。
其中,2003年俄向独联体以外国家供油1.752亿吨,向独联体国家供油超过3 459万吨;2004年俄对非独联体国家出口石油1.822亿吨,增长17.5%,对独联体国家出口石油4 027.6万吨。
(二)能源出口成为俄罗斯经济复兴的动力源泉2000—2004年,在俄罗斯的外贸进出口结构中,石油和能源占50%以上。
进入2000年,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加之1998年金融危机以后卢布大幅贬值,俄贸易顺差迅速增长。
2000年俄能源净出口额增加,约占GDP总额的20%。
2001年,俄燃料能源出口额在GDP中所占比重为20.2%,出口额为520亿美元,占俄出口总收入的54%以上。
2002年,俄燃料能源部门产值在俄罗斯GDP中所占比重为25.5%,在外贸出口总额中燃料能源产品占54.4%,高于上年水平。
2003年,俄能源出口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40%以上,在GDP中所占比重为13%,占俄出口总额的55%,为740亿美元。
2004年俄能源产品出口额增长了36.6%,达到1 035.92亿美元,其中,石油出口增长49.8%,达582.56亿美元。
2000—2004年,俄罗斯GDP累计增长了30%,年均增长率约为7%,如果不考虑能源因素,则只能增长4%。
可见,俄罗斯宏观经济的良好态势和强劲增长,主要得益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有利于俄石油出口,石油出口日益成为俄罗斯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成为俄罗斯经济复兴的动力源泉。
燃料能源工业近几年来一直是拉动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惟一能持续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部门,但它却并不是依靠实质性的变革,而是依托于良好的国际环境———石油的高价位,才保持了这种优势地位。
这同样也体现出俄罗斯经济中存在的根本问题,那就是对燃料能源出口的高度依赖性。
这种对能源出口的严重依赖,也暴露出俄罗斯经济致命的弱点。
俄罗斯是一个特殊的处于市场经济转轨阶段的国家,石油出口收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因此,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波动和俄宏观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互动性,往往是石油价格波动得越剧烈,对俄宏观经济的影响也就越明显。
但目前,对于俄罗斯来讲,扩大能源出口仍是其经济复兴和融入全球经济的主要途径。
(三)能源出口逐渐打破原有的市场格局众所周知,中东是世界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占世界总探明可采储量的68%。
中东的石油生产国一向是欧洲和美国的传统石油供应商。
同样,对于大多数亚洲国家来说,石油进口也主要依赖中东地区,如日本所需石油的大约90%来自中东,但伊拉克战争和恐怖主义行动引发了各国的危机感,各国均害怕石油供应链中断。
所以,关注石油安全,调整能源战略,寻求石油来源的多样化成为它们共同的战略选择。
在这方面,俄罗斯丰富的能源资源以及稳定的供应能力,颇具吸引力。
这正是俄罗斯进入世界能源市场的难得机遇,并使其能源出口逐渐打破了原有的市场格局。
目前,俄罗斯在继续巩固欧盟这一最大的传统市场,大力维系对原苏联国家的能源控制,并加强其在中亚地位的同时,积极促进对美国的能源出口,扩大对亚太国家的能源出口也已勾画出蓝图。
二、俄罗斯能源出口潜力(一)能源储量丰富,为其出口提供了前提俄罗斯是世界油气大国。
石油探明储量65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13%。
目前,俄罗斯石油储量主要集中在西西伯利亚地区,那里的石油储量为73.4亿吨;其次是乌拉尔地区,为8.9亿吨;再次是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北部地区。
俄天然气蕴藏量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居世界之首。
由于俄罗斯横跨欧亚两大洲,拥有东起萨哈林岛、西至西伯利亚的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其在天然气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其中,俄罗斯东部太平洋沿岸的萨哈林岛拥有大约5 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堪称“北太平洋的气库”。
目前,俄罗斯已探明的能源大多分布在西西伯利亚,因此,在俄罗斯能源工业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西西伯利亚地区。
它生产俄90%以上的天然气、68%以上的石油、44%的煤;石油产量的86%、煤产量的25%、天然气产量的86%输往外埠和境外,其中,外运天然气的57%供给俄欧洲部分,43%出口国外。
为了保证俄罗斯经济进一步稳定增长和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俄罗斯已着手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这一被认为是俄罗斯具有巨大能源潜力的地区,建立国家新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中心,来拓展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地理分布。
(二)能源产量增长,为其出口提供了保障2000—2004年燃料能源工业生产呈增长态势,为其出口提供了保障。
2000年俄石油产量3.23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产量为5 842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煤产量为2.47亿吨,居世界第六位。
2001年,石油工业增产7.7%、天然气工业增产0.4%、煤炭工业增产5.4%。
2002年,石油开采量增长8%~9%,石油产量达到了3.78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0.7%,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位居世界第二位。
2003年,石油开采量达到4.21亿吨,同比增长11%;从夏季开始,俄罗斯原油日产量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
2004年,石油开采量为4.59亿吨,同比增长9%;天然气开采量6 339.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8%;煤炭开采量2.8亿吨,同比增长与发展趋势1.3%。
据俄罗斯政府批准的《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2010年前,俄罗斯天然气产量将达到6 150亿~6 550亿立方米,2020年前将达到6 600亿~7 000亿立方米。
根据俄罗斯能源部和经济部预测,2010—2020年俄罗斯年可产石油3.7亿~3.75亿吨。
俄罗斯油气专家认为,俄罗斯石油开采高峰将于2020年到来,天然气的开采高峰将于2030年到来。
能源开采量的不断增长,为其出口提供了保障。
(三)能源产业的投入,为其出口提供了动力能源产业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对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保持并增加对能源产业的投入是俄政府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
近年来,俄政府不断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增加对能源及原材料产业的投资,促进其快速发展。
2000年能源产业吸引外资6.21亿美元,占工业外资总额的13.2%,其中石油工业吸引外资5.63亿美元,占燃料工业的90.66%。
2000年燃料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为2 111亿卢布,占俄工业投资的20.8%,其中石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 448亿卢布,比1999年增长65.1%;天然气工业为480亿卢布,增长22.6%。
2001年向石油工业投资增加了33.5%,总计达78亿美元。
2002年,俄引进外资达19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7%。
截至2005年前,俄能源部门共吸引300亿美元的投资。
其中大部分投资将流向石油领域,特别是按产品划分协议的项目,以及投向电力和煤炭工业改革。
同时,俄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加快能源产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进程,提高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提供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加快能源产业体制改革步伐,加大国家对能源及原材料产业的控制、兼并力度,通过控制油气管道实现国家对能源的直接控制,确保国家对能源和原材料产业的掌控;不断扩大现有输油管道网络,进一步推进新管道线路和深海港口建设的投入;加速开发一批大型新油气田,2010年前,巴伦支海大陆架的施托克曼诺沃天然气田、亚马尔半岛天然气田、北冰洋大陆架油气田等油气产地将陆续投产,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也将建立新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中心。
俄工业和能源部部长维克多·赫里斯坚科在第四届全俄石油与天然气周上透露,到2010年,俄罗斯石油出口干线管道和海底管线的年输送能力可望增长到3.03亿吨,而2003年的输送能力为1.82亿吨。
三、俄罗斯能源出口发展趋势(一)能源需求的广泛性,将会使俄能源出口保持增长趋势能源号称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工业生产的动力源泉。
依历史纵向的角度及全球的视野来看,各国在完成各自的工业化进程时,均要消耗大量能源与矿产资源,从而达到快速积累社会财富的需要,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使各国能源需求量上升。
据估计,未来十年中,世界经济将以2.4%~4%的速度发展,对能源的平均年需求也将增长2%~4%,欧洲为1.5%~2.5%。
欧盟能源专家预测,欧盟的能源需求从2002年到2020年将翻一番。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资源与地缘政治部负责人菲利普·科隆巴尼认为,从现在起到2030年,欧盟对进口能源的需求将上升到70%,其中对进口石油的需求将上升到90%,对进口天然气的需求将上升至70%。
据世界能源机构预测,亚洲地区石油总消费量在2000—2010年的十年间将增长35%,地区自产原油的供应份额将从42%降至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