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3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28期M ar2012[摘要]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他在山水诗歌作品创作中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山水诗创作中,表达了“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王维以画家的眼光来描绘田园风光,清新淡雅,意境悠远。
在他的诗歌作品创作中,他能更细致地感受、把握自然界美妙的景色,来体现出他“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风格[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3-0194-03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刘爱丽(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河南开封475001)王维山水田园诗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
他把绘画的技法运用到山水诗创作中,起到了一种“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
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集大成者,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王维以画家的眼光来描绘田园风光,清新淡雅,意境悠远。
他的《渭川田家》、《新晴野望》等都很好地体现了这方面的特色。
王维山水田园诗在对山水艺术美的创造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善于在诗中构图、着色、讲究动静结合,善于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融合在一起来表达景物所蕴含的幽静之美。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主要对自然山水和农村风光的幽美进行描写。
一、构图美王维的诗歌创作注意画面的构成和形象的安排,他的诗歌具有景物画面的立体感。
王维的诗歌总是通过对一幅幅图画的勾勒,来表达一种悠远的意境,给人以浑然天成的感觉。
他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勾勒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画面。
王维特别注重构图和所描写景物之间的关联,善于安排画面的虚实布置。
宋代范日希文《对床夜语》中的一段话:“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如行云流水,此其难矣”。
如《新晴野望》:“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这首诗歌中写道“白水”和“碧峰”,二者构成画面的层次,光线和色彩对比十分和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王维的诗歌作品线条明晰、笔墨工整。
王维的诗擅长利用线条来勾勒景物,通过线条的变化从而取得不同的审美效果。
王维的诗在构图布局上力求均衡,富有变化,体现出一种整体美。
王维善于以疏放的线条来勾勒自然界的名山大川。
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在这首诗歌作品中先是勾画出终南山的总轮廓,接着写近景,写终南山中,青霭时隐时现,美不胜收。
接着又从一个更高的视角上俯视整个景象,表现出了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以说每一首都具有一个独特而又恰当的构图,这些构图或丰满而错落有致;或疏朗而突出重点;或稳固而自然舒畅;或飘逸而深远放射……表现出丰富的美学特征。
王维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是描写山村黄昏景象的诗歌,从近处写起,来描写田野黄昏的典型形象,诗人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炊烟袅袅升起的景象。
在“墟里上孤烟”中,一个“上”字,不仅描绘出炊烟上升的动态,而且使得整幅图画饱满疏朗,有着良好的表达效果。
王维吸取绘画作品中线条勾勒的技法,从而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这首诗歌作品描绘了一幅浩瀚无边的沙漠景象图画。
一个“孤”字道出了景物的单调,然后一“直”字勾勒出炊烟上升的状态。
一“孤”一“直”,通过诗歌中对线条的勾勒,表现出一种劲拔、坚毅之美。
最后,通过对落日的红霞的映象,成就了“落日圆”的表达效果。
这一“直”一“圆”,诗人用线条的勾勒技法描绘了一幅沙漠景象图,表达了作者的感受。
二、色彩美王维的诗歌作品不仅注重画面的布局构成,也讲究色彩的铺设和点染,通过色彩的搭配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王维色彩的运用使他的诗歌作品具有色彩的美感,他用诗歌的语言勾勒出了具有不同色彩画面的美景图画。
色彩是表现诗歌形式美的重要方面,王维对自然景物色彩的感受特别敏锐,他擅长以色示物,以色感人。
王维在诗歌作品中对色彩的运用是积极创作环境氛围、表现主观情感的反映。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引用绘画技巧上善于着色的特点。
王维诗歌作品中对色彩的运用不是单纯地将色彩涂抹在画面上,而是映衬和丰富画面。
《积雨辋川庄作》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这首诗歌描写了夏日积雨,田间景色的特征。
漠漠形容水田分布的很广,阴阴描写了夏天树木繁茂的景象。
漠漠和阴阴形成光线的对比,描绘出了一幅色彩明静清新的画面。
在山水田园诗歌作品中常常借助描写色彩的词语来对自然景物进行描写,所以在诗歌作品中讲究词藻的色彩美。
正如同宋代蔡绦在《西清诗话》中所说的:“丹青吟咏,妙处相资。
昔人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者,盖画手能壮而诗人能言之”诗歌作品创作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接以色彩来描绘客观景物,但可以通过文字的描述以引起读者的联想。
王维善于运用色彩的深浅冷暖来对景物进行描写,通过对不同色彩的运用来表现不同的形象,再现大自然的美。
如《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194··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很注意表现景物的光线和色彩,他通过刻画月色中的景物,给人造成鲜明的视觉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感的追求。
如《青溪》:“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这首诗歌作品表现了青溪幽美清新的环境和在所描写景物中所表现出的色彩。
冷和静在感觉上互相沟通,诗人以静的感受来表达对松声的印象。
王维采用多样化、整体化的色彩运用,生动地反映出自然界中的形形色色的景物,如《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诗人在所描绘的景物上着色,运用到“红”、“绿”两个颜色,着色之后再进行渲染。
如《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绿”、“白”、“青”、“黄”等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再加上“漠漠”、“阴阴”两组叠字的运用,具有装饰画的味道。
王维的诗歌作品中还比较讲究光影的摄入与映衬,他的很多诗篇中都反复描摹了月光云影和日月光晕烘托之下的折光投影。
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刑桂州》)这首诗歌作品中反映了夕阳的斜晖投射在广阔的江面上,汹涌的怒潮使得天地阴暗起来。
王维以其细致的观察,敏感的感受,来表现事物色彩的丰富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先表现在色彩和形象的完美结合。
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饱含感情,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生动感人的形象,这些形象是具体流动的栩栩如生之物。
如诗作《山居秋暝》中有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自然山水图,笔调清新自然,营造出了一种静谧清幽的境界。
塑造出竹林里天真无邪的浣衣之女等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在这栩栩如生的鲜明形象之影响下,诗人感受到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乐趣,创造出纯美的精神境界。
其次,表现在色彩的对照方面,色彩的对照,起到衬托作用,表达效果更加明显。
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在这首诗中多种色彩相互映衬,描写出了辋川山野诗意盎然的景色,渲染出幽静的气氛。
再次,在色彩的运用方面。
诗人通过拟人手法的运用,动感地来描绘浓艳的色彩,更深刻的描绘大自然的形形色色,创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如“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一片绿茸茸的青苔,依偎在自己的衣襟上,这种主观幻觉,是一种夸张反映,烘托出了一种幽静的氛围。
最后,在色彩的冷暖安排方面。
色彩的冷暖变化在绘画艺术上是反映事物空间感的重要手法。
同样,以表示色彩冷暖的词语进行诗歌创作可以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如:“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这首诗歌为构成强烈对比,像在绝大部分冷色画面里掺进了一点暖色,幽寂之中有光亮闪烁,给人以更深的印象。
三、意境美王维的诗歌讲究画面立体的构图、色彩的安排和动静的配置,从而来营造悠远的意境。
王维精通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他的诗歌作品常常是这几类艺术的融合,从而产生虚实相生的美感。
意境是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感相融合的产物,是指情景的相融和意景的统一。
“意”是指作者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所刻画的形象的描述中所表达出的主观思想情感;“境”是指作者所描写的客观自然景物和具体的生活画面。
这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使人们从作品所提供的有限的具体景物和客观生活画面的描述中感受更丰富的情感。
如《酬张少府》中“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抓住隐逸生活中的“松风”、“山月”两个细节加以描绘,诗人闲逸的心情与幽静的环境相融合,主客观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意境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品中包含了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以景托情是王维诗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法,以自然之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通过对山水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当自然景物被反映在文学作品当中,它就不是单一的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是一种艺术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
王维艺术的再现生活中的美,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以景托情,通过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人格美。
王维的一些诗看似画面简洁,但却词浅意深,含着悠远的意味。
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微微细雨沾湿了渭城的尘土,杨柳经过洗涤,犹如换上了新衣。
请君再饮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再看不到老朋友。
整篇诗歌作品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幅清新明朗的图画。
像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在王维的诗歌作品中有很多,它常常是用一种平淡质朴的形式来体现,恬适的心境包含了诗人内心的主观情感。
王维的诗中有画采取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的艺术技巧。
中国画讲究虚实藏露,藏与露的表现技巧是相得益彰的关系。
在王维的诗歌作品中常以露的手法引领读者来领略诗情画意,以藏的手法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来增加作品的韵味。
如《桃园行》:“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左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限懊,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在这首诗中写的是“仙源”,实则是对人世间美丽的大自然进行描绘,诗中描写了云、树、花、竹、鸡犬、房舍等景物,桃源中人洋溢着人间田园生活的气息,通过对桃源怡然自得生活的赞美,来反衬现实社会中的恶劣风气。
通过一幅幅形象画面让欣赏者自己去领悟和想象画面以外的事物。
王维山水田园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诗中有画”,王维诗歌的“诗中有画”体现在动静相衬,声色和谐。
王维既是山水田园诗的大家,又是山水画的一代宗师,他使诗画创作相融合,重写意和神似,把诗情与画意融为一体。
王维诗歌作品中的诗中有画,不只是景物的写生,他还常常采用融情入景的创作手法,使画面充满活力。
写自然界声响的,如“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渭川田家》),诗人充分发挥诗歌的暗示、象征的特长,对景物形象进行了生动的刻画,渲染特定的环境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