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世纪历史背景

17世纪历史背景

17世纪英国历史背景
• 17世纪是英国历史上最动荡的阶 段之一。由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同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地 主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
• 查理一世(Charles I)1625年登基, 其时斯图亚特王朝已经面临十分 危机的局面,议会中的大多数对 国王持不信任,甚至反对的态度。

• 为了对付资产阶级的不合作, 查理一世解散了议会,但又不 得不在1640年重新召开议会寻求 财政支持。这个议会一直延续 到1653年,它不受国王控制,史 称长期议会。
• 1642年国王离开伦敦,到全国各 地去集结军队,来和议会抗衡。
• 内战终于爆发,持续到1649年, 这一年国王的军队被以克伦威 尔为首的革命军战败。
• 查理一世被俘,经过审判,定 为人民的敌人而斩首示众。
• 这就是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the English Revolution)。
• 然而,革命成功不久,革命阵营 内就产生了分歧和新的矛盾。
• 1688年的“光荣革命(the Glorious Revolution)”粉碎了詹 姆士二世恢复天主教统治的企图, 巩固了国教的地位,并从法律上 确定了君主立宪政体。
• 经过激烈动荡的17世纪,英国进 入了相对稳定的18世纪。
•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 烈的宗教色彩。
• 清教作为中小资产阶级的基 督教派别,随着资本主义的 发展变得强大起来,与原来 的英国国教派对峙,发生了 激烈的论战。
• 大量为清教争辩的文章和宣传册在 17世纪上半叶沸沸扬扬,矛头指向 上层贵族和教会首脑,为资产阶级 革命作了思想和舆论准备。
• 克伦威尔和他的追随者都是清教徒, 在革命中奉行清教原则,
• 宗教之争实际成为革命的一个内容。 所以英国资产阶级也称作清教革命。
• 清教的基本群众是中小工商业者、 商贩、手工业匠人和市民阶层。
• 清教一方面宣传努力工作、勤俭节 欲;另一方面反对教会仪式的铺张 浪费,并谴责一切世间物质享受, 提倡所谓洁身自好的精神境界。
• 清教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积 极面,也是他们要积累财富和资本 所必然持有的生活态度。
• 弥尔顿早期就是一位宣传号 召力很强的政论文作家。
• 在革命期间写了很多拥护革 命、保卫自由的文章,为英 国人民申辩,驳斥保皇势力。
• 议会里占统治地位的大资产阶级 和他们组成的清教长老会派同中 等资产阶级和他们组成的独立教 派间的分歧愈演愈烈,但是他们 又联合起来,想方设法压制小手 工业者、匠人和商贩。
• 为了保障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克伦威尔很快在英国建立了资 产阶级专政体制,自封为护国 公。
• 但是他去世后,大资产阶级与 残余的封建上层联合,于1660 年请回查理二世执政,英国历 史上称王权复辟(the Restoratio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