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母婴移动医疗APP分析评测报告(免费版)

母婴移动医疗APP分析评测报告(免费版)

母婴移动医疗产品分析测评报告2015年12月19日独角兽工作室出品目录一、母婴医疗市场概述 (3)1.母婴医疗市场现状 (3)2.母婴医疗痛点 (4)3.母婴医疗用户需求 (5)4.互联网医疗的价值 (5)二、移动互联网+母婴医疗形态 (6)1.产品初始切入点 (7)三、产品评测与分析 (9)1.功能分析 (9)2.运营分析 (13)3.推广分析 (14)4.盈利模式分析 (18)四、母婴移动医疗APP的发展趋势 (19)1.政策影响 (19)2.现存的问题 (20)3.发展的方向 (21)母婴移动医疗APP分析评测报告一、母婴医疗市场概述1.母婴医疗市场现状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截止2014年,我国0-14岁儿童共有2.2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16.6%。

未来10年预计新增人口1.9亿。

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年均诞生1600万名新生儿。

中国新生代母婴群体人均年消费为5000~18000元,到2015年,中国母婴市场总量将达到2万亿元。

近年来我国人口的年龄分布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人口年龄主要分布以20-34 岁人口为主,此人群正值婚育最佳年龄。

从我国新出生人口分布看(图1),目前儿童人口数量处于低谷上升的增长阶段,预计未来10年将保持持续增长,今后5年将迎来婴儿潮,每年新生儿数量有望提升到1900万。

预计到2024年,儿童人口有望达到2.65亿,儿童人口占比有望达到18.3%。

然而目前中国母婴医疗市场规模约占全国总体医疗市场规模的5%,市场远未饱和,潜在空间巨大。

图1 2000-2015年中国新生儿情况从规模总量看,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报道,中国儿童医药市场规模已超过1108亿元,2005-2014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11.7%。

预测未来我国儿童医疗市场规模还将继续保持年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2015年将达到1213.4亿元。

据公开报道,2014年在母婴产业相关企业中,有67%以上的企业销售额增长在20%以上,更有64%的企业对未来有8分以上的信心。

随着新生儿数量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孕妇数量和患儿的数量也在增加,母婴领域产品的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于是,大量母婴领域产品涌现,其中一部分集中在围绕线上轻问诊展开的移动医疗垂直领域。

2.母婴医疗痛点1)看病:难目前中国孕产妇绝大多数都是在大型专业妇幼医院进行产检和生孩子,由于目前中国医疗资源过分集中的大形势,好的医生和好的设备都集中在大城市中的大医院,患者若想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就必然出现扎堆拥挤的现象。

加之孕产妇的特点,以及儿童极高的患病率,据报道,孕产妇每次产检平均等待时间超过4个小时,儿童两周内患病率达到17.4%,因此在妇幼医院及儿科场景下孕产妇和儿童的排队时间特别长。

挂号难、排队时间长已经成为行业内的首屈一指的难题。

2)信息:乱中国孕产妇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生孩子,特别渴求得到专家的专业意见或其他有经验的妈妈们的建议。

目前孕产妇获得专业的孕育知识和指导,大多是通过科普书籍、互联网搜索、以及参加线下教育培训班。

但是这些形式往往并不能够精准的解决孕产妇和妈妈们的需求,最后导致时间花了,问题却没有解决的情况出现。

3)沟通:少由于孕产妇群体的特殊情况,怀孕期间孕妇要进行10次例行产检,整个孕期及产后康复期均需要细心专业的健康服务。

鉴于目前医患关系的日益严峻,负面报道层出不穷,信任危机导致医生和孕产妇之间不能产生良性互动,间接造成了医疗服务和诊疗质量的下降。

3.母婴医疗用户需求凤凰亲子曾联合中国母婴健康促进行动发布了一份《准妈妈孕期需求调研报告》,报告中显示,在准妈妈的医疗健康需求方面,88.3%的准妈妈希望“让胎儿发育更健康、更安全”;70%以上的准妈妈希望得到“合理摄入营养”及“掌握科学孕育知识”等专业资讯。

在医疗健康层面,母婴医疗用户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方便快捷的诊疗流程2)准确专业的孕育资讯3)及时顺畅的沟通渠道4.互联网医疗的价值母婴移动医疗产品,通过引入移动互联网手段,以帮助现有的医疗体系提供更方便、快捷、个性化的服务,意在解决效率、资源配置以及用户体验等问题。

1)效率:通过移动互联网手段,搭建预约平台、咨询平台,在线上解决挂号难、看病难等问题。

2)精准:通过云端大数据的积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专业资讯、记录工具、医疗服务等。

通过引入智能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控健康指标,让用户更加准确了解自己和宝宝的身体状况。

3)自由:通过移动互联网搭建社区平台,在妈妈们与医生之间建立沟通无障碍的桥梁,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母婴移动医疗APP的涌现,为母婴垂直领域带来了更良性更迅速的发展机会。

二、移动互联网+母婴医疗形态独角兽工作室此次母婴移动医疗app测评中,主要聚焦在母婴垂直领域中围绕线上轻问诊展开的、医疗属性突出的产品,最终挑选出19款产品。

图2所示。

图2 产品list19款母婴移动医疗APP中(图3),66%的产品成立时间在2年以内,56%的产品处在A轮以上融资阶段,可以看到母婴垂直领域的移动医疗产品发展速度非常迅速。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72%的产品处在B轮以前融资阶段,说明在母婴移动医疗领域尚未有独角兽公司产生,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图3 产品基本情况1.产品初始切入点在母婴医疗垂直领域中,虽然功能上比较同质化,但是用户从备孕期到怀孕期再到生产后,无论妈妈还是宝宝处在不同的时期,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产品功能的侧重点也会随着需求的不同而有所区隔。

在产品初始切入点上主要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针对用户群体分类,一个是产品功能分类。

(图4)1)用户群体分类:①备孕:专门针对备孕期女性,专注在不孕不育、试管婴儿等专业领域。

②儿童:专门针对0-14儿童,以儿科线上轻问诊为出发点展开。

③母婴综合:针对备孕期、怀孕期准妈妈、产后妈妈、以及新生儿,内容综合、全面,以妇幼产科线上轻问诊为出发点展开。

2)功能切入点分类:①问诊:产品功能由问诊直接切入,通过建立线上咨询平台,吸引用户在平台上问诊,之后再通过设立其他功能维持用户活跃度。

②社区:产品先建立患者社区平台,吸引用户在平台上交流,之后再设立咨询功能,引导有需求的用户向医生问诊。

③资讯:产品首先积累医生资源,通过医生原创专业资讯吸引用户,再设立咨询功能,引导有需求用户向医生问诊。

④工具:产品首先建议一套工具系统,用户可以通过工具记录电子病历、评测自身健康状况等,之后再设立咨询功能,引导有需求用户向医生问诊。

⑤硬件:产品以硬件为出发点,利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实时数据监控功能,连接医生端与患者端,再加入咨询功能,方便患者向医生问诊。

图4 产品切入点分类三、产品评测与分析1.功能分析本次评测的19款产品中,当前的功能分为几类:咨询功能、工具功能、资讯功能、社区功能。

咨询功能中分为线上咨询和线下咨询。

1)咨询功能①线上快速咨询:不指定医生,用户以文字、照片、语音等形式输入问题,等待医生回复。

医生通过系统分配或者抢答形式回答问题。

本次测评内APP基本均拥有快速咨询功能。

代表产品:康大预诊。

特点:此种功能往往具有自动匹配功能,方便快捷,用户体验极佳。

并且由于用户不知道回答自己问题的医生是谁,只知道是该平台上的医生解决了自己的需求,所以非常有利于平台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但是,在前期很难让用户产生信任度。

②线上指定医生咨询:用户通过医生列表筛选,选择医生进行线上一对一问答。

形式大多以文字、照片、语音为主,少数可以通过电话咨询。

代表产品:妈咪知道。

特点:很容易让用户产生信任度。

但是有于筛选起来较为困难,用户很难自己寻找到适合自己症状的医生,用户体验稍差。

分析:在线上咨询功能上,绝大多数产品会将两种方式同时呈现给用户,供用户自己选择。

只是在发展重心上的侧重会有所不同,互联网基因重的公司多会重点开发自动匹配系统,注重于用户体验,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

医疗基因中的公司多会重点发展自己的医生资源,将更多的专家呈现给用户,以遍更迅速的提高自己的医疗服务质量。

③线下咨询:用户通过线上预约的形式,在线下与医生进行面对面的咨询。

其中有6款APP具有线下咨询功能。

线下模式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医生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接待患者,患者通过挂号形式得到诊疗服务。

代表产品:V大夫。

一种是建立独立门诊,医生多点执业,患者线上挂号线下直接就诊。

代表产品:阳光妇儿。

分析:目前大多数已经开展线下咨询的产品多采用碎片时间面诊的形式为患者服务,这种模式实施起来比较简便,但是出于政策的限制:“各医疗机构不得与社会中介机构合作开展有偿预约诊疗服务”,所以这种形式更多的作用只是将线上咨询搬到了线下,对于重度患者,若想得到切实的诊疗服务,还是需要在医院里走挂号流程。

随着政策的出台,这种形式能否解决患者挂号难、排队时间长的痛点,目前来讲还尚不明朗。

面对这种形势,有的产品开始寻求自建独立门诊的方式为用户带来线下服务,这种形式虽然成本很高、推广速度很慢,但是缺失可以为用户带来便利。

图5 咨询功能分布如图5所示,我们发现目前大部分产品还是只拥有线上咨询功能,但是作为医疗级产品,只有延伸到线下才能真正解决用户的需求,实现闭环。

各个产品向线下转变的趋势却越来越显著,但是目前还没有产品建立出成熟的线下服务模式。

因此,在母婴移动医疗垂直领域中,各个公司均有机会去探索并发展适合自己产品的线上线下通路。

在付费版报告中,我们会深入的分析已经建立线下咨询服务的几款APP的具体模式:如阳光妇儿、V大夫、康大预诊、爱丁医生等。

2)工具功能有11款APP具有线上工具功能(图6),除一些通用算法(如身高、体重、BMI指数等),线上工具功能往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一般都是由公司建立的自有医学团队运作,往往具有原创性。

线上工具主要分为几类:①记录:用户在APP上记录孕期症状、宝宝动作或者上传电子病历等,方便用户自我管理。

代表产品:好孕帮等。

②评测:利用国际标准公式或者自建原创算法,通过用户上传的信息,给予健康评测。

代表产品:小鲤鱼育儿等。

③监测:配合智能可穿戴设备,实施记录并上传所监测的健康指标。

代表产品:孕律等。

图6 工具功能分布分析:专业的工具具备患者自我管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轻度咨询的作用。

因此,设置专业有用的工具功能,对于母婴移动医疗APP维持用户粘性效果显著。

3)资讯功能本次评测中有14款APP具有资讯功能(图7)。

资讯功能是一个产品直接输出给用户的窗口,内容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用户对于这款产品的评价。

资讯功能有以下几种输出方式:①医学编辑:通过公司自己的医学团队编辑内容,多为新闻资讯和科普知识。

特点:内容制作简单,但是各产品间内容往往没有太多差异,对于用户粘性作用有限。

②医生原创:联合医生一起推出原创内容,多为真实医学案例。

特点:内容制作较难,但是原创性和专业性很高,有助于提高用户粘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