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王维诗歌以禅入诗的原因 (1)二王维诗歌以禅入诗的方式 (2)三王维诗歌以禅入诗的表现 (3)四王维诗歌以禅入诗的影响 (6)结语 (6)参考文献 (7)中文摘要盛唐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丰收时期,其中唐诗表现最为明显,它由初唐的准备时期迈入成熟阶段,并涌现出大量的名家名作。
王维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的山水田园诗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些新的突破,那就是以禅入诗。
王维将禅带入山水田园诗中,使禅和诗第一次实现了融合,也成就了自身“诗佛”的美名。
本文从王维以禅入诗的原因、方式、表现、影响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引证论述,使大家对王维诗和禅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关键词:王维诗禅意境AbstractTang dynasty is an ear which is a flourishing time for Chinese History of literature.the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is the most shining star,it entered into a stage of ripeness after the preparion stage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with a plenty of famous poets and literatures.WangWei,who is a representitive of idylic poets,his poems isn't only absorded the basis which predecessors had produced,also made some new ly using the Buddhist into his poems,WangWei took deep meditation to his poems which made the first time the Buddhist combined with poems,also made him a good reputation of "the Buddha of poems" This text discussed and quoted the reason,the way,the express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Wang's combined deep meditation with poems,which made everyone had a further comprehension between WangWei and his Buddhist.Key Words:Wang Wei;Dynasty ;Zen;Artistic conception引言王维是中国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成就之高。
然而,还有后人评价摩诘的诗作,称其“诗中有禅”,这里所说的是摩诘的另外一个成就——将禅与诗相结合,也就是“以禅入诗”,因此有人赋予其“诗佛”的美誉。
而“诗佛”王维也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举,他们三人也分别代表着佛、道、儒三种文化在唐诗中的最高成就。
然而,在时下人们谈起王维总会联想到“诗中有画”和“诗佛”两词,但具体这两个词之间有没有关系或有怎样的关系却不甚了解,因此也就会对王维诗歌文本的解读产生一定的困扰,研究王维诗歌中的禅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在目前的文献资料中,对王维诗中的禅的研究的文章不在少数,但这些多只是在其中某一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整体性的综合概述反而不是很常见。
基于此现状,对王维诗中的禅进行一次总结概述也是有一定价值的。
本文参照前人的成果,对王维诗中的禅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综合概述,从原因到方式到表现到影响一一进行了论述,使大家对王维诗和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学习王维以及解读王维的诗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王维诗歌以禅入诗的原因:其一,唐代礼佛之风的盛行。
在唐代,君王们对佛教大部分采取包容保护的态度,佛教得到空前的发张壮大。
王维生活的时代,“禅宗”分为南北两派,南宗禅以慧能为代表,北宗禅以神秀为代表。
据《旧唐书.方伎传》记载:“神秀被迎往东都洛阳,王公贵族和百姓万人空巷去迎接他。
”由于统治者的重视,下层百姓也开始追捧,社会上的礼佛之风悄然兴起。
许多高僧门下有许多俗家弟子,身边聚集着许多著名的士人。
王维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巨大的影响。
他的习禅历程是从北宗禅开始的,随着北宗禅的式微,王维从北宗禅转移到南宗禅。
但北宗禅对其思想的影响是贯穿一生的。
其二,家庭因素。
前人的诸多研究都显示,王维家庭和佛教的密切关系对其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首先,王维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她师事大照禅师普寂三十多年。
王维的名“维”字“摩诘”就取自《维摩诘经》。
另外,王维的弟弟王晋与普寂的弟子广德是知交,广德的弟子昙真去世以后,王晋为其撰写碑文,昙真的弟子正顺事晋犹父。
可见,王维出身的家庭环境浸润着浓郁的宗教气息,这无疑是王维诗歌以禅入诗的另一个原因。
其三,仕途上的不如意。
如果说王维所生活的时代和家庭环境提供了他遁入禅宗的客观路径,那么王维所遭遇的政治坎坷则是其潜心悟道的推动力。
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文人,王维必然受到儒家积极入世和道家出世无为观念的双重影响。
首先,王维恪守着儒家重视现世的现实主义精神,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热心于政治,以积极的态度去追求“立徳、立功、立言”三不朽。
但当高扬的政治理想遭遇到黑暗的政治,经由贬谪、战乱和宦海沉浮,王维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折。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山水田园成为了王维躲避朝廷政治风云的心灵寄居处,力图效仿陶潜回归士大夫的精神堡垒。
但其半官半隐的状态,展示了其回归的不彻底性:安贫乐道非其所堪,奴颜婢膝又非其所愿。
对王维来说,退守山林似乎过于清苦,进入仕途而又苦于政治的腐败,进退之间难以抉择。
然而,这难以调和的矛盾似乎在佛教那里找到了解决的途径。
禅宗“无可无不可”“身心相离,理事俱如”的观念为王维半官半隐的处事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这样,他既规避了尘世的喧嚣,又不必遁入老庄哲学清贫寡淡的生活状态,从而通过坐禅来消解其精神上的痛苦。
朝政的腐败,官员的倾轧,才士的不见用,志向的难抒,这些是诗人以儒家仁爱之心观照世界所产生的忧愤之情。
它和以老庄哲学探索人生激发出的隐逸之情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于是诗人不得不走向了万法皆空的禅宗之路。
因为禅学的世界消解了“有”的意义,从而解构了一切心灵的龃龉,启迪人去体悟般若智慧,从而获得了彻底的宁静。
二、王维诗歌以禅入诗的方式:其一,以禅语入诗。
也就是说王维在进行是个创作时,大量的引用佛家用语以及一些佛家典故,这类诗歌说理性较强,因而这类诗歌的整体艺术价值不是很高。
他有首诗《过香积寺》①: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诗一起首,就将读者带入前往香积寺的路途中。
诗人已经走了很长的山路,但是香积寺还在远处的云山中。
古老的树木遮天蔽日,小道上也别无他人,听着远处传来的钟声,伴随着清泉激打山石的节奏,还有落日余晖下的松柏,诗人心中杂念尽去只余宁静。
诗的结尾,虽然诗人运用了“安禅”“毒龙”这两禅语,但是却丝毫不影响这首诗的意境。
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另外一首诗《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其一)②: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
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
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
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
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
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四达竟何遣,万殊安可尘。
胡生但高枕,寂莫舆谁邻。
战胜不谋食,理齐甘负薪。
予若未始异,讵论疏与亲。
这首诗是王维以禅语入诗作品中的典范,它几乎每句都有涉及禅语和佛家典故,因此理解起来显得有些艰涩,艺术价值也就不是太高了。
其二,以禅趣入诗。
“禅趣”又可称“禅悦”或“禅味”,指的是禅宗义理所提供于人的一种观看世界、体味人生的角度和视野以及人从对禅宗意旨的解读中所获得的趣味。
也就是没有尘世纷扰的平和宁静的趣味。
而以禅趣入诗则是指王维将在学禅过程中体悟到的一些“空”“寂”“静”“闲”等意境融入到诗歌创作中来的一种方式,这类诗往往很少使用禅语,但却禅意十足。
王维的许多佳作往往都是“禅趣入诗”的结果。
我们先看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终南别业》③: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诗人没有具体的描绘山川景物,而是重在表现自己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
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结尾两句,引入人①黄涛《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王维》,大连出版社,1997年版,135页②黄涛《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王维》,大连出版社,1997年版,234页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诗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更是作为经典名句广为流传,禅宗“任运自然”的思想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水穷处”水没了,诗人没有大悲,“云起时”云来了,诗人也没有大喜;诗人只是随缘任运,随遇而安,静心的看着水尽云起。
《山居即事》①云: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此诗写作者在山中的隐居生活。
前四局写山居清静空落的环境与寂寞淡泊的心情,后四句则写植物的新陈代谢与村民采菱的盛景。
前者极静极淡,后者则一派生机,这种动与静、光与色的和谐相配,让我体会到一种深幽的禅趣。
诗人后期隐居辋川游玩二十景所吟诗篇收录形成的《辋川集》则更具有代表性,辋川诸作多写自然风景的超逸空灵之美,与隐居生活的清静悠闲之乐,在这其中诗人融入了大量的“空”“寂”“静”“闲”等禅趣,让我们感受颇深。
其三,以禅法入诗。
所谓以禅法入诗,是指把禅宗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法糅合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
严羽曾经在他的《沧浪诗话》中有过这样的表述:“大抵佛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从这里可以看出禅与诗是可以相通的。
王维作为一位对佛法深有研究的文人,他对禅宗中所说的“顿悟”的悟道方法有较深的体会,因而他的很多诗作都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我们试分析诗人的一首《鸟鸣涧》②: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