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L 0.5 mol/L CH 3COONa 溶液中含有的CH 3COO -个数为0.5 N A ( ) 2.1 mol C 4H 10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13 N A ( )3.常温常压下,22g 氧气和26g 臭氧所含氧原子总数为3 N A ( )4.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 ( )5. 2g H 2所含原子数目为N A ( )6.11.2LN 2所含原子数目一定为N A ( )7. 5.6g 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 A ( )8.1 mol -CH 3和1 mol OH - 都含有10 n A 个电子( ) 9.标准状况下3.36 L CCl 4含碳原子数为0.15n A ( ) 10.2 molHF 溶于水配成溶液中含F - 2n A ( ) 11.46gNO 2和N 2O 4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数为2n A ( )12.等物质的量的OH -与羟基(-OH)所含电子数相等( ) 13.11.2 g 铁粉与稀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0.6mol( ) 14.1 L 0.5 mol/L NaHCO 3溶液中含有HCO 3-的个数为0.5 N A ( ) 15.常温常压下,44 g CO 2气体含有氧原子的个数为2 N A ( )16.标准状况下,22.4LCO 2和O 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 A ( )17.常温常压下,0.1mol 铁在0.1molC12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 ( ) 18.1L 1mol/L 的K 2CO 3溶液中离子总数小于3N A ( )19.53g 碳酸钠中含N A 个CO 32- ( ) 20.0.1molOH -含N A 个电子( ) 21.1.8g 重水(D 2O )中含N A 个中子 ( )22.标准状况下22.4L 水中含N A 个氧原子( ) 23、23g 钠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个数为A N ( ) 24、将31FeCl mol水解制成胶体,所得胶体的微粒数为A N ( )25.1mol Na 2O 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2N A ( )26.18g D 2O 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 ( ) 27.1 mol Cl 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N A ( )28.在标准状况时,22.4 L 氢气中含有N A 个氢原子( ) 29.14 g 氮气中含有7 N A 个电子 ( ) 30.N A 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 甲烷的质量比为7∶4( )31.标准状况下,11.2 L NO 2和11.2 LN 2O 4的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为1.5 N A ( ) 33.2.0gD 2O 中所含中子数为0.1N A ( )34.0.1mol Na 2O 2中含有阴离子的数目为0.2N A35.常温常压下,16 g 由O 2和O 3组成的混合气体所含电子数为8N A ( )36.实验室分别用KClO 3和H 2 O 2制取3.2g O 2时,转移的的电子数均为0.4N A ( ) 37.25℃时,1 L pH =1的稀硫酸中约含2N A 个H + ( ) 38.标准状况下,22.4 L SO 3所含分子数为N A ( )39.1mol 氯气参加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 N A ( )40.1mol/LCuCl 2溶液中含有的Cl -的个数为2N A ( ) 41.25℃,1.01×105Pa 时,1mol 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 )42. 1摩尔D 2O 所含质子数为12 N A ( ) 43. 10克氖气所含原子数为N A ( ) 44. 0.5 摩尔单质铝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5N A ( )45. 2molSO 2和1molO 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生存SO 3分子数为2N A 46.标准状况下,22.4LCHCl 3中含有的氯原子数目为3N A ( ) 47.7gC n H 2n 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2N A ( )48.标准状况下,2.24L Cl 2与足量的Mg 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 A ( ) 49.1 L0.5mol /LNa 2CO 3溶液中含有的 23CO 数目为0.5N A ( )50. 10mL 质量分数为98%的H 2SO 4,用水稀释至100mL ,H 2SO 4的质量分数为9.8%( ) 51.在H 2O 2+Cl 2=2HCl +O 2反应中,每生成32g 氧气,则转移2N A 个电子( ) 52.醋酸的摩尔质量与N A 个醋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 )53.1mol 钠与足量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生成Na 2O 或Na 2O 2均失去N A 个电子 ( ) 54.1L1mol/LCuCl 2溶液中含有的Cu 2+的个数为N A 。
( ) 55.25℃,1.01×105Pa 时,16g 臭氧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
( )56、200mL1mol/LFe 2(SO 4)3溶液中,Fe 3+和SO 42-离子数的总和是N A ( )57、在常温常压下,0.1mol 铁与0.1molCl 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约为0.3N A ( ) 58、标准状况下,22.4LNO 和11.2LO 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为1.5N A ( ) 59、S 2和S 8的混合物共6.4g ,其中所含硫原子数一定为0.2N A ( )60.常温常压下,1 mol 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 A ( ) 61.1mol 的1H 37Cl 分子所含中子数为18N A 62.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氢气和氧气有相同的分子数63.常温时1 L 1mol/L 的醋酸溶液中,所含醋酸分子数为N A64.常温下,4.4gCO 2和N 2O 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数约为0.3×6.02×l023 65.标准状况下,22.4L 己烷中含有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19N A 66.标准状况下,14g 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5N A67.25℃时,1L 纯水中含有10-7N A 个阴阳离子 68.1mol 石墨中含有1.5molC-C 键69.1mol 二氧化硅晶体中含有2mol Si-O 键1、互斥性原则所谓互斥性原则就是当我们利用题给实验现象判断出一定有某中离子时,应立即运用已有的知识,当机立断,马上排除与之不能共存的离子。
例如溶液显酸性,肯定无弱酸的酸根离子;如有S2-、CO32-、HS-、HCO3-,马上可得出不可能有Fe3+、A13+,否则要发生双水解。
这里的情况比较多,也是离子推断题的核心所在,平日学习中对于那些情况下离子不能共存应有所积累。
2、进出性原则所谓进出性原则就是在进行离子检验时,往往要加入试剂,这样就会引进新的离子,那么原溶液中是否存在该种离子就无法判断,与此同时原溶液中还会有一些离子会随着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沉淀或气体而离开,或转化为新的离子(如AlO2-在过量的酸条件下转变成Al3+),从而对后续的实验造成影响。
3、电中性原则所谓电中性原则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这个隐含条件往往不被人注意,从而造成在离子推断中漏选或错选。
在判断混合体系中某些离子存在与否时,有的离子并未通过实验验证,但我们仍可运用溶液中电荷守恒理论来判断其是否存在。
二、解题方法指导1、淘汰法:又称筛选法或排除法。
它适合于解答分实验步骤(一般是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同时出现)或用框图表述离子存在情况的推断题。
解题时,逐步分析离子存在或不存在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解题时要前后呼应,不能思前忘后。
【例1】有一瓶无色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K+、Fe3+、Mg2+、Ba2+、Al3+、I-、C1-、NO3-、CO32-、SO42-。
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1)该溶液可使pH试纸呈红色;(2)取少量该溶液加新制氯水及CC14,振荡,可见CC14层呈现紫色;(3)取溶液少量加入BaC1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HNO3后沉淀不溶解;(4)取实验(3)之上层清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HNO3后沉淀不溶解;(5)取原溶液少量加入NaOH溶液呈碱性,在此过程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而后又逐渐消失,将此溶液加热,有无色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是否存在的离子有。
【例2】某无色溶液中有可能存在的离子如下:Na+、Ag+、Ba2+、Fe3+、A13+、AlO2-、S2-、CO32-、SO32-、SO42-。
现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1)沉淀甲是,生成沉淀甲的离子方程式为(2)沉淀乙是,由溶液甲生成沉淀乙的离子方程式为(3)沉淀丙是,用化学实验来确定其成分,其方法是(4)气体甲的成分有哪几种可能?(5)综合上述信息,可以肯定存在的离子有2、排队法:适合于分析限定条件下的离子推断问题。
如溶液中出现H+、OH-或其他指定的离子,则可将特征离子或指定的离子先写在前面,再在其后排列能与之共存的离子,即可得到结果。
在分析过程中,要注意隐含性问题,如溶液酸碱性的表述方式。
【例3】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K+、Ag+、Fe3+、Cl-、OH-、NO3-六种离子。
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
如果加入一定量________(选填:活性炭、硫酸亚铁、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________(填写金属元素符号)。
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________,可用来浇灌农田。
3、表格法:适合于解答离子数目较多、反应情况复杂的离子推断试题。
解题时,直接分析各离子或组合为具体物质后,看其两两反应情况,并将实验现象填入表格,再根据现象的共性或差异性分析结果。
一般由最特殊或最具(或不具)共性的现象先得到某一结论,然后推测其他情况。
【例4】(04广东)A、B、C、D是四种可溶的化合物,分别由阳离子K+、Ba2+、Al3+、Fe3+和阴离子OH-、CO32-、NO3-、SO42-两两组合而成,它们的溶液发生如下反应:A与B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再加过量A,沉淀量减少,但不会完全消失。
A 与D反应生成有色沉淀,B与C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气体。
根据实验现象,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D.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