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及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及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我们同东方这位邻国的关系是很不寻常的,难道我们不该多了解一下它吗?就通过考察和了解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认识到当今日本通过家庭、学校、社区等途径,这样既培育出东西合璧的人才,也极大的促进了日本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

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无不有借鉴之处。

关键词:日本中国思想政治教育2013年本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

却由于钓鱼岛的主权争端,日本政府的无端挑衅,中日两国从官方到民间,对纪念活动都打不起精神来。

钓鱼岛引发的问题持续升级。

可以说,中日两国之间,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更有血海深仇。

我们要思考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友人?仇人?敌人?还是友人而非仇人?仇人而兼敌人?但是不管中日之间是何种关系,我们应该有的态度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学习它,借鉴它,而后强之。

今天,我们秉承着这样的精神来认识和学习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一)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自古以来,日本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

日本谚语中有“三岁之魂,百岁之才”,这和我们的“三岁看八十”是一样的道理,可想而知家庭的早期教育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日本的家庭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习惯和能力,家庭教育中,孩子做家务劳动是学生应尽的义务,如果孩子干活要付钱的话,这就是对家庭关系的扭曲,有的家长因孩子学习成绩好而赏钱,这无疑是一种贿赂。

日本的家长认为在物质条件过分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

因此,他们注重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吃苦能力。

而且注重把学校的道德教育贯彻落实到具体生活中去,父母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同时,通过言传身教对孩子产生影响。

教会孩子辩是非,明善恶。

近年来日本强化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赖关系。

日本家庭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母亲身上。

多数女子在结婚后放弃工作,专门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培养,即是是孩子已经进入少年期、进入学校,母亲还是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着与老师保持密切来往,以便共同培养孩子的目的。

日本妇女为了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往往通过继续受教育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所以说母亲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准和方法等在孩子早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形成产生了关键性影响。

日本有自发形成的读书会,通过读书和交流来提高孩子的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教师协会即PTA。

它是家长们按地区组织起来,学校教师自愿参加的组织,会长由家长担任,会员交纳会费。

该协会通过开展家庭教育的学习讨论会、家长和教师的交流会等活动,提高家长教育儿女的能力。

(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专门课程、各学科渗透、特别活动三方面来进行的。

专门课程: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表现为道德教育。

侧重于道德品质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塑造。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德育课程也就不同。

例如战前的修身科,战后的道德课、公民科等等。

具体内容根据文部省颁布的德育目标安排,由班主任负责教学,课本选用各个出版社编写的教材,特别鼓励教师自己编写教材。

每个学校都根据国家总体德育目标制定本校的德育总体规划和年度指导计划,使德育符合政府的要求。

日本的德育教育目标具体且实际。

它与当地、本校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

道德课采用讲解、讨论、阅读、看录像、演剧、唱歌、辩论等式进行。

道德课的评估不打分,而是对学生的有关认识特点和行为倾向进行分析。

其他课程:国语——培养丰富的人性,社会——培养道德判断力,数学——培养合理思维,理科——培养追求真理的态度,音乐——提高美的情操,美术——培养美的修养,体育——培养健康生活的能力,家庭——培养创造力和生产能力,英语——培养国际理解、人类爱。

特别活动:特别活动是日本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另一途径。

日本的特别活动课,不像我国的课外活动,学校可组织可不组织,它是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和内容。

它要为学生提供具有丰富人性的教育活动,通过集体活动,促进学生集体意识的形成和社会意识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的创造性的能力;促进个性的形成,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

因此,特别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突破时空限制,包容性很强,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针对新出现的青年打架、逃学、吸毒等问题,及时做出了恰当的调适。

另外,日本非常强调培养学生“公正心理”、“爱憎分明”的心理品质,对不同年级有不同要求,并且在这类活动中,本将以前曾经忌讳的“性教育”和“人道主义教育”及“国际化教育”列入了德育途径之中。

(三)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日本的社区教育是通过“社会教育”、“通俗教育”和“文化活动”逐步形成的。

日本的社区里有:公民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青年之家、少年自然之家、妇女会馆、体育馆、影剧院、市民会馆、文化会馆、纪念地等都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所。

特别是公民馆除了进行职业教育外还实施公民的道德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理想公民。

(四)宗教思想政治教育日本人有民族宗教有神道教,还有佛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

名目繁多的宗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突出的。

如神道教对日本国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作用巨大。

在宗教组织里,宗教强调人际关系要以“和为贵和遵守传统道德”,引导人们相互认同,相互信任,找到了安全感和慰藉感,从而促进了人们对社会稳定的肯定。

(五)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在日本,大众传播媒介(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信息载体)被视为政治领域除官僚、政党、利益集团之外的“第四种势力”。

出现这种评价是和日本大众传媒世界名列前茅及其强烈的政治倾向给政治产生的影响有深刻关系的。

日本的报纸在90年代的人均占有量就达到了世界第一,媒体收入排名世界第二,因而日本的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中日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对比(一) 共同点1,中日两国的国家政府的干预性强。

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途径我们看出,中日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都受到国家和政府的管理和控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都要符合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总体规划。

当然这样做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严格而不至于失控,也体现了国家政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中日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都有显性和隐形教育。

显性教育具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全国性的教育方式。

也就是说各个地方都普遍实行了全国性的教育方式。

第二种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系统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做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更加成熟。

隐形教育有;第一,利用国家建设发展的成就来教育人,鼓舞人。

这样做可以整整激励几代人。

第二就是利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场所来熏陶人。

第三就是通过媒体来作用与人。

第四是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

(三)不同点1,中国侧重于正面教育。

在中国,虽说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侧重于正面的直接的教育,也就是俗称的灌输式教育。

我们国家从小学就开设思想品德课程,但一直没能有什么成效,直到今天我们才逐渐认识到满堂式灌输与认知的教育途径方法是不能够起到作用的,要做的是道德实践。

2,日本侧重于文化氛围的培养和教育的社会化。

在日本,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很注重文化氛围的培养的。

很多去过日本的朋友肯定会发现日本的校园特别整洁漂亮,因为那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这就是我爱的家。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没能使孩子感到累,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孩子的实践动手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就是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机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结为一个不断协调、不能分割的大家庭。

最为成功的就是PTA组织,该组织的参加者来自于社会的不同领域。

通过家庭教育班、座谈会、学习交流会等形式提供家庭德育各类专业咨询及讨论交流,为家庭在加强研究和改进教育方法上提供有效指导,为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2,在宗教方面,体现出巨大差异我国在宗教方面只是推行信仰自由政策,但不鼓励公民去信教。

在日本,很注重公民的宗教教育,因为他们认为宗教是教人向善的,以便于增强人们之间的信任感。

当然,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

二、日本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对我国的启示1,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力量的合力长期以来,我国坚持通过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来开展德育,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灰色事件,让我们不得不审视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我们应借鉴日本道德教育过程中重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基础性、感染性、经常性的作用的宝贵经验,增强学校教育中相关学科课程的渗透性和融合性,发挥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社会组织教育、同辈群体教育等资源“无孔不入”的优势和作用,真正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处不在”。

2,继续实施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外媒体经常报道说我国孩子基础课程的各科成绩都不错。

但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创造力和个性,发展缺乏后劲。

因此,要继续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借鉴日本的经验,增加学校的特别课程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

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个别辅导。

要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阶段教育内容衔接好,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综合。

3,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办出特色我国学校没有什么明显特色,主要原因是教育行政部门干预过多,管理太死,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

所用的教科书都是国家统一发行的。

没有本着具体学校具体对待的原则,借鉴日本经验,就是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减少过多的行政干预,减少过多的检查评估,特别是不能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依据,不能以学生成绩对学校进行排名。

校长要努力成为教育家,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清晰多样的办学思路,创出有特色的学校,培养有个性的人才。

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我国国民中具备这样一种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阶级教育。

这实际上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狭隘认识。

当社会与教育走向一体时,教育社会化是必然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广泛的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实现对全民的教育,这些并不是抛弃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而是要我们转变观念,为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全面发展。

5,始终要加强科教兴国战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日本资源匮乏,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中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根本原因在于优先发展了教育,培养出了坚韧不拔道德意志的民族。

我国要以日本为借鉴,始终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把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并不是资金方面的。

更有师资力量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