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殷周金文词汇研究综述

殷周金文词汇研究综述

第29卷第2期Vol .29,No .2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hua University(Phil os ophy &Social Sciences ) 2010年4月Ap r .2010 收稿日期:2010-01-2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7JA740014);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BWX05);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精品项目(2006JP05)。

作者简介:武振玉(1963—),女,满族,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史、古文字学。

・语言文字・殷周金文词汇研究综述武振玉(吉林大学文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摘 要:与殷周金文有关的词汇研究,可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对具体词语(特别是疑难词语、特有词语)的释读,这方面的工作,应该说从宋人就已经开始了,经清而近代现代,成果众多,但或作为研究历史、礼制等的佐证,或为铭文释读的具体目的服务,语言层面的专门研究还很有限;二是从语言角度对词汇进行的研究,或将殷周金文视为上古汉语词汇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展开全方位的研究,或侧重复音词的研究,或关注构词法问题,或侧重同类词同义词的类聚比较,或对某一个词进行深入的词义探索,或致力于与传世文献的对读比堪。

角度不同,但对语料的挖掘已日益深入。

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虽晚,然成果已颇为可观,且未来的发展态势极佳。

关键词:殷周金文;词汇;复音词;同义词中图分类号:K87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05(2010)02-0082-04Rev i ew on the Research of Bronze I n scr i pti on i nY i n and Zhou D yna sti esWU Zhen 2yu(School of Hum anities,J ilin U niversity,Changchun,J ilin,130012,China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words of in Yin and Zhou Dynasties could be s orted int o t w o gr oup s .One was exp lanati on of single words (es pecially doubtful and ende m ic words )since Song Dynasty .And the results were abundant fr om Q ing Dynasty t o modern ti m es;however,these textual researches were mostly restricted t o hist orical study or inscri p ti on inter p retati on .The other was linguistic study of words .The inscri p ti ons were regarded as an i m portant component of ancient Chinese and received a comp rehensive study .The studies mainly focused on five as pects:disyllabic words,word 2building,thesaurus and synony m s,meaning analysis of a word,comparative reading with hist orical texts .Thus,fr om different angles,the materials had gradually been digested fuller .Though these researches started later,the achieve ments were abundant and the future is p r om ising .Key words:B r onze inscri p ti ons in Yin and Zhou Dynasties;words;disyllabic words;synony m s 随着殷周金文语料价值的日受重视,相关研究也呈现出丰富的态势。

在各分支学科中,语音研究重在据金文语音材料探求周秦古音,开始较早且成果较为集中;语法研究侧重于虚词和特定句式方面,以佐证传世文献和寻求早期语例为主要特征。

与之相比,词汇研究则呈现出复杂的情况。

其中具体词语的考释开始很早,但成果较为零散,而纯语言角度的词汇研究则起步颇晚,相关研究成果尚不够丰富。

一、具体词语的释读(一)以探析字本义为主的考释如商承祚《释朱》(《史语所集刊》1本1分,1928年)、徐中舒《士王皇三字之探源》(《史语所集刊》4本4分,1934年)、杨向奎《“帝”字说》(《史学论丛》第1册,1934年)、于省吾、陈世辉《释庶》(《考古》1959年10期)、于省吾《释羌、苟、敬、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63年1期)、《释皇》(《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年2期)、陈梦家第2期武振玉:殷周金文词汇研究综述 《史字新释》(《考古社刊》5期)、林澐《说“王”》(《考古》1965年6期)、金祥恒《释俎》(《中国文字》第41册,1971年)、于豪亮《说引字》(《考古》1977年5期)、《说俎字》(《中国语文研究》第2期)、王辉《正、足、疋同源说》(《考古与文物》1981年4期)、罗琨、张永山《家字溯源》(《考古与文物》1982年1期)、夏渌《中华民族的根———释“帝”字的形义来源》(《武汉大学学报》1982年2期)、戚桂宴《释贮》(《考古》1980年4期)、郭若愚《德器益字探源》(《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1期)、裘锡圭《西周铜器铭文中的履》(《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2年)、江林昌《西周金文“履”字探源》(《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3期)、蒋瑞《“易”字形义考》(《古汉语研究》1999年3期)、刘晓东《甲骨文金文中的来、朿辨———释朿》(《北方文物》2001年1期)、洪飏《金文中的“履”字及其演变发展》(《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1期)等。

而王国维《观堂集林》、于省吾《双剑誃古文杂释》、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闻一多《古典新义》等论著中亦多见此类考释。

(二)对释读有分歧的词语所做的带有辨证性质的讨论如黄盛璋《释初吉》(《历史研究》1958年4期)、刘雨《金文初吉辨析》(《文物》1982年11期)、张闻玉《西周金文“初吉”之研究》(《考古与文物》1999年3期)、《再谈金文之“初吉”》(《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2期)、叶正渤《月相和西周金文月相词语研究》(《考古与文物》2002年3期)、朱人瑞《大盂鼎铭文“妹辰”的涵义及其源流演变》(《学术月刊》1957年8期)、平心《大盂鼎铭“汝妹辰又大服”解》(《中华文史论丛》第5辑)、于省吾《释蔑历》(《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6年2期)、赵光贤《释“蔑历”》(《历史研究》1956年11期)、严一萍《蔑历古义》(《中国文字》第10册,1963年)、唐兰《“蔑历”新诂》(《文物》1979年5期)、白川静《再论蔑历》(《史语所集刊》51本2分,1980年)、管燮初《“蔑历”的语法分析》(《古汉语研究论文集》,北京出版社1982年)、罗振跃《“蔑历”一词在金文中的含义即赐食》(《贵州大学学报》2001年5期)、许维遹《古器铭对扬王休解》(《(北平)新生报语言与文学》27期,1947年)、沈文倬《对扬补释》(《考古》1963年4期)、林澐、张亚初《对扬补释质疑》(《考古》1964年5期)、沈文倬《有关“对扬补释”的几个问题———答林澐、张亚初二同志的质疑》(《杭州大学学报》1981年3期)、虞万里《金文“对扬”历史观》(《语言研究》1992年1期)、管燮初《说“”》(《中国语文》1978年3期)、张政烺《释“”》(《古文字研究》第六辑,中华书局1981年)、吴振武《“”字的形音义》(《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董作宾《王若曰古义》(《说文月刊》4卷,1944年)、陈梦家《王若曰考》(《说文月刊》4卷)、于省吾《“王若曰”释义》(《中国语文》1966年2期)、唐志凯《释“”》(《求是学刊》1981年4期)、戚桂宴《释贮》(《考古》1980年4期)、张世超《“贮、贾”考辨》(《中国古文字研究》第一辑,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彭裕商《西周金文中的“贾”》(《考古》2003年2期)、王人聪《西周金文“”一词补释》(《考古与文物》1987年2期)、张平辙《“”新释》(《西北师大学报》1993年6期)、龙宇纯《甲骨文金文“”及其相关问题》(《史语所集刊》34本)、黄德宽《释金文字》(《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施谢捷《释“”》(《南京师大学报》1994年4期)、唐兰《论彝铭中的“休”字》(《唐兰先生金文论集》,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裘锡圭《“畀”字补释》(《语言学论丛》第6辑)、《释“”》(《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汤余惠《洀字别议》(《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陈剑《释西周金文的“(赣)”字》(《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集刊》1,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陈伟武《旧释“折”及从“折”之字平议———兼论“慎德”和“慎终”问题》(《古文字研究》22辑,中华书局2000年)、陈秉新《释“”及相关字词》(《古文字研究》22辑)、舒大刚《周易、金文“孝享”释义》(《周易研究》2002年4期)、黄锡全《金文“滅宁”试解》(《中国文字》新廿八期,台北艺文印书馆2002年)、吴振武《试释西周爯簋铭文中的“馨”字》(《文物》2006年11期)。

大体而言,名词类主要集中在表时间词语,动词类主要集中在金文特有或疑难词语①。

二、语言角度的词汇研究全面研究的有朱歧祥《论殷商金文的词汇》(《古文字研究》25辑,中华书局2004年)、金河钟《殷商金文词汇研究》(山东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杨怀源《西周金文词汇研究》(四川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徐力《春秋金文词汇系统研究》(华东师大2007年硕士论文)。

(一)复音词、复合词、构词法研究唐钰明《金文复音词简论———兼论复音词的起源》(《人类学论文选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8638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年)、朱刚焄《西周青铜器铭文复音词构词法》(《殷都学刊》2006年2期)、《西周青铜器铭文复音词研究》(山东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王伟《两周金文中合成复音词及词组的初步研究》(首都师大2006年硕士论文)、周昉《金文复音组合量化研究》(华东师大2007年硕士论文)、杨怀源《西周金文复音词的来源与复音化动因》(《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年5期)、吴艳娜《金文常用双音词释义》(华南师大2007年硕士论文)、杨明明《<殷周金文集成>所见叠音词的初步研究》(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廖序东《金文中的同义并列复合词》(《中国语言学报》第四期,1991年)、《金文中的同义并列复合词续考》(《汉语研究论集》第一辑,语文出版社1992年)、陈伟武《西周金文中的缩略语》(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沈宝春《从先秦金文论重叠词的起源问题———由“子子孙孙”谈起》(《第四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2003年)、戴琏璋《殷周构词法初探》(《屈万里先生七秩荣庆论文集》,台北连经出版社1974年)、黄志强《西周、春秋时代汉语构词概论》(《求是学刊》1986年3期)、郭锡良《先秦汉语构词法的发展》(《第一届先秦汉语语法研讨会论文集》,岳麓书社1994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