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血科建设标准

输血科建设标准


• 2. 二级医院输血科开设的基本检测项目应 包括,但不限于: • (1)ABO血型正定型鉴定; • (2)ABO血型反定型鉴定; • (3)RhD血型鉴定; • (4)不规则抗体筛查; • (5)交叉配血(包括盐水法和特殊介质 法)。
七、输血科医疗管理制度
• 1. 输血科(血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制定相关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 作规程和记录,文件应覆盖整个工作过程。 • 2. 输血科(血库)建立医务人员临床用血 法律法规培训制度,建立临床科室和医师 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 3. 输血科功能区设置要求 • 3.1输血科业务用房:各功能用房要有明显标识,入库 前血液处置室、血液标本处理区、储血室、发血室、输 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污废物处理室、自体血采集室、 血液治疗室、资料档案室、值班室、办公室和生活区, 承担临床输血技术人员培训任务的应配备教学示教室 (二级医院房屋分区布局功能上满足工作需求即可)。 • 3.2血库业务用房:贮血室、发血室、血液处置区、输 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等。 • 3.3对于部分无法达到以上要求的二级医院,房屋分区 布局功能上满足工作需求即可。 • 3.4生活区与工作区相对独立,应配备适宜的卫生、休 息、更衣、值班等场所和生活设施。
• 输血科人员最低设置不少于8人;年用血量1-3 万单位,不少于10人;年用血量大于3万单位, 不少于14人,每增加1万单位增加1人。 • 每增加一个执业地点增加6人;血库专职工作 人员设置不少于3人;编制床位100张以上或年 用血总量500单位以上的人员配置,应增加专 职人员。 • 年用血量大于800单位的血库应按输血科人员 标准配置。
• 1. 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安全、 合理、有效用血。 • 2. 负责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确定常规储血 量,根据血站供血的预警信息和医院的血液库 存情况协调临床用血。 • 3. 负责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发放等工作, 确保血液信息的溯源性。 • 4. 负责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血库负责 输血相容性检测。 • 5. 参与推动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 术。
• 2. 输血科建筑布局要求 • 2.1输血科(血库)应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设置应远 离污染源,采光明亮,空气流通,方便于临床科室抢救 取血、标本送检等医疗活动的区域,并考虑以下因素: 接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主要服务对象病区, 在横向无法实现“接近”时,应考虑楼上楼下的纵向“接 近 ”。 • 2.2输血科(血库)应有必要的消毒设备,物体表面及空 气净化消毒效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输血科 开展自体回输血、输血治疗等工作,其卫生学应符合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卫生学Ⅳ类环 境的要求。
三、输血科人员设置要求
• 1. 输血科具备输血、检验、医疗、护理等 专业人员(三级医院应配有输血医师), 输血技术人员应毕业于输血医学、医学检 验、医疗、护理等专业;从事输血相关工 作的医师应持有临床医师执业证书,技师 持有临床检验技师资格证或输血技师资格 证,护士应持有护士资格证书和护士执业 证书。
• 2. 输血科(血库)选配功能仪器设备(不 限于):全/(半)自动配血系统(输血科 必备)、血细胞分离机、无菌接驳(管) 机、生物安全柜、血栓弹力图、PCR扩增仪、 电泳仪。
• 3. 输血科(血库)应当为各种必备和选配 设备建立档案,档案内容至少包括设备的 出厂信息(技术信息和操作信息)、出现 的问题、运转情况和维修保养记录等。 •
• 2. 输血科主任要求:输血科主任和血库负 责人应具有丰富的临床相关专业知识及管 理能力。输血科主任应具有副高级职称以 上资格,从事临床输血工作五年以上;血 库负责人应具有中级职称以上资格,从事 临床输血工作十五年以上。
• 3. 输血科工作人员要求:质量主管应具有 与输血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从事输血 专业工作五年以上,经过质量管理培训, 具备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实践 经验;技术主管应具有与输血相关专业本 科以上学历,从事输血专业工作五年以上, 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具备临床输血专业检 测技能及实践经验。
(五)输血科(血库)输血知情同意书 签署率(%)
• • • • 指标名称:输血知情同意书签署率(%) 对象选择:全院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签署率达100%
输血科建设标准
一、输血科设置要求
• 1. 我省三级医院及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置 独立的输血科,或有专职人员负责临床用血工 作,要符合临床科室诊疗需求。 • 2. 各医院输血科根据自身功能、任务、规模, 配备与输血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设施、 设备,不具备条件设置输血科或血库的医疗机 构,应当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临床用血工 作。 • 3. 输血科、血库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委 员会制定的输血管理制度开展工作。
• 4. 医疗机构的用血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 血站供应。 • 5. 输血科主任或血库负责人为科室质量第 一负责人。 • 6. 输血科应设立质量管理小组并设置质量 主管;血库指定专人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主要职责是对科室输血质量管理体系进行 全面管理和持续改进,确保质量管理体系 能有效运行。
二、输血科的职能及工作范围
五、输血科设备设置要求
• 1. 输血科(血库)基本仪器设备最低配置 要求:2-6℃储血专用冰箱、-20℃以下血浆 专用低温冰箱、2-8℃试剂储存专用冰箱、 2-8℃标本储存专用冰箱、22℃血小板震荡 保存箱、血液低温操作台、专用血浆解冻 箱(溶浆机)、血型血清学离心机、专用 取血箱、恒温水浴箱、标本离心机、显微 镜、电子称、热合机、双路供电、计算机 及信息管理系统。
3. 输血相关制度
• 3.1建立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 3.2建立紧急用血和特殊用血的应急预案制 度。 • 3.3建立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及非同型输注 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 3.4建立和实施记录管理程序。记录体系必 须完整应包括,但不限于:血液入库、储 存和发放的整个过程;对受血者包括标本 采集、接受、输血相关检测及输血不良反 应记录等整个过程。
• 3.5建立覆盖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和流程 • 3.5.1医院有明确规定的流程,确保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安全; • 3.5.2输血前在患者的床旁由两名工作人员准确核对受血者和血 液的信息; • 3.5.3明确规定从发血到输血结束的准确时间; • 3.5.4制定使用输血器和辅助设备(如血液复温)的操作规范和 流程; • 3.5.5在输血过程中不得添加任何药物; • 3.5.6输血中要监护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 3.5.7输血全过程的信息应及时记录于病历中。 • 3.6记录保存期限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相关的原始记录须至少 保存十年。
四、输血科环境设置要求
• 1. 输血科面积要求 • 1.1输血科房屋的使用面积应能满足其业务和功能 的需要。年用血量大于(含)2.0万单位的,使用面 积应不少于300平方米;年用血量1-2万单位的,使 用面积应不少于200平方米;年用血量小于1万单位 的,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50平方米。 • 1.2 血库工作用房的使用面积应能满足其任务和功 能需要,其建筑面积应不少于80平方米。 • 1.3 血库工作用房的使用面积应能满足其业务和功 能需要,储血室和发血室必须置于清洁区域,面积 不少于40平方米。
• 4. 输血科设备应具有唯一性标识并定期进 行质量控制和维护保养,包括日维护、周 维护及月维护,做好维护记录。
• 5. 输血科储血冰箱、试剂冰箱及血液样本 冰箱应定期进行温度监测,并有温度自动 控制记录和报警装置。温控记录和报警装 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 时解决并记录。
• 6. 输血科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 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 落<8CFU/10分钟或<200CFU/立方米为 合格。 • 7. 制定输血科(血库)关键设备发生故障 时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措施实施的人员 及职责。
• 2.3输血科(血库)布局符合卫生学要求,内部环境 业务区与办公区分开、污染区与清洁区分开、血标 本接收窗口和发血窗口分开。 • 2.4输血科(血库)实验室建筑与设施符合 《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 2.5输血科(血库)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 在内的医疗流向,最好通过不同的进出通道实现, 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 2.6输血科(血库)的建筑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 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 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
输血科(血库)质量控制指标
(一)输血科(血库)血型鉴定正确率 (%)
• • • • 指标名称:血型鉴定正确率(%) 对象选择:全院所有需要检测血型的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正确率达100%以上
(二)输血科(血库)交叉配血正 确率(%)
• 指标名称:交叉配血正确率(%)
• 对象选择:全院所有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的 患者 •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 指标改善:正确率达100%
• 6. 参与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调查。 • 7. 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 理用血提供咨询。 • 8. 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参与细胞治疗,开展相 关新技术,临床输血教学、培训和科研工作。 • 9. 必须加强输血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开 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省级以上室间质量评价。 • 10. 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 他任务。
• 4. 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当符合下列 健康标准: • 4.1无精神病史; • 4.2无色盲、色弱、双耳听力障碍; • 4.3无影响履行输血专业职责的疾病或功 能障碍。 • 4.4乙肝、丙肝、艾滋病毒携带者和梅毒 阳性者不得从事输血科(血库)工作。
• 5.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 年版)规定人员数量符合要求,输血科人 员配置与床位数或与年输血量参考比例为 1:100(床)或1:1000单位(以红细胞成分 计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