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质性研究概述
第一节
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质性研究的涵义 质性研究不是来自一种哲学、一个社会理
论或一类研究的传统,对于质性研究尚缺乏一 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一、质性研究的涵义
• Denzin和Lincoln把质性研究看成是一种在自然情境 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 观察、交流、理解、体会和解释的过程。
建构主义具有3个主要特征:①建构主义在本体论 上持相对主义的态度;②在认识论上,建构主义主张 交往互动;③在方法论上的阐释与辩证取向。
建构主义的经典例子
当我们看见在一个房间里有一些七八岁的孩子一 排排坐在桌子后面,手里拿着书,眼睛望着前面正 在说话的成年人,我们马上会将这一场景解释为 “上课”。而我们对这一事物的理解是基于我们对 自身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之上的。如果我们从来没有 在这个星球上居住过,或者从来没有上过学或者目 睹过此类场面,我们有可能将其解释为“一些孩子 坐在一个屋子里,前面有一个大人在讲话”。或者 更有甚者,我们对“孩子”、“坐”、“屋子”、 “大人”、“讲话”这些概念都会有不同的解释。 (摘自: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二)后实证主义
19世纪初叶, 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孔 德创立了实证主义哲学, 提出用实证方“批判的现实主义”。它与19世纪初叶,法 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 义哲学有区别。
与实证主义不同之处包括:
➢ 在本体论上,后实证主义者认为客观实体是存在 的,但是其真实性不可能被完全描述,即客观真 理虽然存在,但是不可能被人们完全证实;
2.对事物的认识只有在特定的情形中才有意义,质 性研究的推理方法是将片段整合,以整体观分析 事物。
3.由于每个人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不同,因此同一 事物可以存在不同的感受和认识,同一事物可以 有不同的意义
三、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质性研究不是来自一种哲学、一个社会理论或 者一种研究传统,受到多种不同社会思潮、理论和 方法的影响。在质性研究中也存在很多其他不同的 建构理论的方式,研究者个人所受训练的流派不同、 看问题的方式不同、研究的情境不同,都可能采取 一种不同的对待和处理理论的方式。目前主要还是 从以下几种理论取向来剖析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后实证主义、批判主义。
➢ 社会现实与社会思想之间存在辩证关系: 人 同时是认知者和行动者, 社会既是认知也是 意志和行动的对象, 社会现实本身就是人的 行动及其后果构成的, 命运的因果不同于自 然的因果。
(三)批判主义(续)
➢ 批判主义所持的是一种“历史的现实主义”, 认为 真实的现实是由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种族和 性别等价值观念塑造而成的。
• Strauss认为“质性研究的目的不在验证或推论,而 是在深奥、抽象的经验世界之意义。研究过程重视被 研究者的参与及观点之融入;同时对于研究结果,质 性研究不重视数学与统计的分析程序,而强调借由各 种资料收集方式,完整且全面地收集资料,并对研究 结果做深入的诠释”。
一、质性研究的涵义(续)
• 陈向明将质性研究定义为“以研究者本人作为 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 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主要使用归 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 动对其行为和意义构建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 活动”。
案例导入:
某研究人员在临床观察发现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的家属照顾者在长年累 月的照顾过程中,照顾者在身体、心理、社会等 方面均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查阅文献后发现,关 于阿尔茨海默病家属照顾者的相关研究很少。此 研究人员拟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家属照顾者的生活 体验,试图发现照顾中的问题,为以后的家庭护 理支持提供依据,该研究者在此课题的第一步可 以采用什么样的研究设计?
二、质性研究的世界观
质性研究的方法在格式塔主义(Gestalts)思 想基础上形成,格式塔主义认为理解一个过程 的最佳途径是去经历和体验这一过程。当你换 一个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时,会产生新的发现。
二、质性研究的世界观
质性研究方法以整体观为指导,其基本思想 是:
1.任何现实都不是唯一的,每个人的现实观都是不 同的,并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
• 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是通过系 统、主观的方法描述生活体验并赋予其含义的 研究方法。它是以文字叙述为材料、以归纳法 为论证步骤、以构建主义为前提的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以反实证主义为基础,考虑主体的旨 趣及其他主观因素的影响,具有透过被研究者 的眼睛看世界、描述现象的特点。
➢ 在认识论上,后实证主义者认为我们所了解的 “事实”只是客观实体的一个部分或者一种表 象。研究就是通过一系列细致、严谨的手段和 方法对表象进行“真伪”辨识,而逐步接近客观 真实;
➢ 在方法论上,实证主义采取的是自然主义的做法, 强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收集资料。
(三)批判主义
➢ 批判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法兰克福学派、黑格 尔、马克思和弗洛依德。本体论上,批判主义 (criticism)认为, 现实中存在矛盾,矛盾使 事物变化, 形成否定之否定。实体是一种实 现的过程,而不是事物的现实状态。
三、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在本体论上持相 对主义的态度。在建构主义者看来,所谓“事实” 是多元的,是社会的建构。建构过程必然受到主体 的影响,隐含着个体的价值观念。文化价值观、社 会意识形态和生产方式等都会对建构过程产生影响。 因此,用这种方式建构起来的“事实”不存在“真 实”与否,而只存在“合适”与否的问题。
➢ 在认识论上, 批判主义提倡交往的、主观的认识论, 研究结果受到价值观念的过滤。研究的目的是唤醒 人们的真实意识, 去除虚假意识。
➢ 在方法论上, 批判主义提倡平等对话, 批判反思, 解脱潜意识所造成的情绪困扰。它批评科学的自我 误解, 反对科技专家统治,并认为理论与实践之间 不是一个直接的关系,必须通过意识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