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指在建筑施工中按照国家的技术指标、政策法规等,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我国许多建筑单位虽然资金、实力雄厚,但是在施工管理中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容易引起施工质量上的不合格,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也造成建筑工程有潜在安全隐患的风险。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指在建筑施工中按照国家的技术指标、政策法规等,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同时统筹、组织各项施工技术工作,协调施工各个环节,建立良好的施工秩序以保障施工过程符合质量、技术要求。

目前我国许多建筑单位虽然资金、实力雄厚,但是在施工管理中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容易引起施工质量上的不合格,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也造成建筑工程有潜在安全隐患的风险。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与问题
(一)工程设计缺乏质量监督
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工作开始于设计阶段,在工程设计阶段,建筑项目正式地投入运行。

因此,建筑工程设计应该是施工管理的第一步。

就目前而言,我国建筑设计师与国际同类人才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建筑设计在美观、实用性、细节和人文关怀上存在着明显不足。

而且由于历史、地质原因,有些建筑结构设计师总是过
多考虑建筑造型的美观以及创新性等特点,他们往往会疏忽抗震设计、地区环境差异、整改难度等因素,而后期的设计变更的要求又很繁琐,从而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1]目前还没有对建筑工程设计进行科学、统一的质量评测和监督法案,因此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问题得不到畅通解决。

(二)工程配套设施与相关准备工作滞后
施工管理工作不仅仅指的是对施工环节、施工质量、技术指标的合格情况进行监督,同时还要负责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中的辅助工作,以及施工配套设施的管理工作。

施工阶段中现场工作芜杂,施工人员在工期进行中会最大可能地缩短时间、节省开销,往往会导致管理人员的监管疏忽,例如材料供给与检测报告、资金周转、技术核定签字、设备建设等等,在工程开动后会因为时间匆忙而漏掉,降低施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另外政府部门和施工单位竣工检查时,往往只注意土建方面,对工程相关的配套建设如水电暖、防火、卫生设备的检查力度较小,一些施工单位得以蒙混过关,导致建筑工程竣工使用后出现保温隔声性能不好、水压小导致供应不足、电线超负荷工作寿命缩短、外窗密封性差漏雨等等,引起居民或使用者的不满。

(三)质量勘验未能合格达标
施工项目完成后,由建筑单位或政府质监部门对建筑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和质量检查,而质检验收过程中,往往只针对建筑项目的外露部分进行检查,忽视了建筑物内部或隐藏的应用、质量问题,
例如下料长度、搭接绑扎质量、焊接接头质量、管线耐久性、钢筋间距均匀性及设备器材的调试等等,容易在竣工验收时被忽略。

由于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质量意识又不强,所以有些工程往往看上去质量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实际上确是存在着钢筋废料充数、设备耐久性差或启动困难、防水材料过早老化剥落等质量问题。

[2]
二、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管理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该是一套系统、全面、内容包含方面广阔的工作体系,而现阶段大部分建筑公司和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都是零散、分碎的,没有系统的组织,甚至没有相关的专职管理、监督人员。

且由于施工单位存在着普遍的分包现象,导致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分包单位的职责范围、工作内容出现界定不明、或有所交叉的现象,从而带来管理操作上的不便。

另外工序与工序之间的衔接往往是施工管理方面容易忽视的地方,施工人员庞杂众多,一线工地上工作人员的协调、组织有所疏漏会直接造成施工上的隐患。

总而言之,目前施工单位和分包单位在建筑工程管理上还没有形成一套严苛、科学、完善的工作体系,起不到帮助施工顺利完成、提高质量的作用。

(二)技术质量因素
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越来越多,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
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

如果在技术方面未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

[3]
三、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严格做好质量检测、监督工作
施工质量监督、检测是建筑工程能够合格、达标的主要保障手段,要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必须在施工前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在施工时后施工后对施工单位做好严格的检测工作。

施工派包企业应该在衡量好工程规模、性质、等级等各方面因素后根据适合程度来选择信誉好的施工单位,并且对施工承包单位的资质、技术、财务、劳力状况等进行评测与考核,最终进行竞标。

在施工前要选定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制定妥善、科学的合同,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管理,发挥二者自身的作用。

监理单位应根据国家建筑标准要求和相关质量标准体系检测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和是否存在
违法行为,按照合同核实原材料、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机械设备是否符合标准。

(二)实行施工责任制度
施工责任制度是完事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施工单位有条不紊完成施工进度的保障。

在分包前期,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就应该明确岗位责任,从建筑工程的设计、建设程序开始,按照项目立项、项目报道、项目施工、项目竣工、项目验收等程序完成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在明确好分包单位的具体职责后,在施工现场要加
大责任落实的力度,对各个部门、环节的人员、工作管理要有机有序,出现问题和事故要能将责任明确落实到个人,将建筑工程施工责任细化。

(三)做好成本、进度控制工作
施工管理与项目管理有着相似的内涵,都要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合理高效地进行资源利用,实现整体优化的目的。

因此在施工管理中要注意对施工项目的管理,做好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将施工项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灵活、科学的管理。

成本控制可以帮助施工单位从材料、施工工期、施工人员等各方面规定好花销费用;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项目动用时间目标的实现。

为了工程项目有计划地进行施工,需要制定进度计划,并按几乎进行施工。

[4]
(四)严格材料的选购与管理
施工单位应该严格对建筑材料的选购与管理。

技术基础设施,除办公设施外,应有完备的材料实验室,技术资料室,适时更新购买适宜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技术参考资料、技术管理应用软件等。

[5]在选购材料时要逐渐转向绿色、环保材料,符合环境与生态保护的要求,抗震性和抵御自然其他灾害也是现代建筑施工中选择材料的一个参考标准。

(五)实现施工管理信息化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将逐步步入全面信息化的发展中,建筑工程也要逐步引用信息化手段来管理,尤其是施工后期的技术管理工
作,结合信息化手段进行检查、检测、人员调配会更加方便迅速,对建筑设备如仪表、阀门等是否有所损害进行电子存档,实现数据化操作管理,保证建筑企业的资料完备。

参考文献
[1][2] 吴敬东.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建筑科学,2012(6)
[3][4] 余晓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2(9)
[5] 康成瑞,王铁楠.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初探[j].大观周刊,2012(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