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汇集团管理层收购案例

双汇集团管理层收购案例


一、背景知识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 MBO)是从西方引进的概念,指公司管理层利用 借贷融资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发行在外的全部股本,并终止公司上市地位(going private)的行为。在西方的概念中,强调MBO本身就是排斥股权多元化的,并辅以公 司下市安排。 中西方MBO制度差异主要表现为 : 1.动因不同。 西方实施MBO的最主要原因是降低代理成本,而处于转轨中的中国企 业,不仅存在委托代理问题,还有因所有者缺位造成的产权残缺问题以及内部人控制 下的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国企MBO只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2.实施主体不同。 西方MBO实施主体是上市公司的创业者或者企业高管,我国企业 MBO的主体就比较复杂,往往包括公司董事、高管、中层经理,大股东管理层等 3.融资方式不同。西方国家绝大部分MBO项目都是通过高级债、次级债和权益所构成 的融资组合。在我国,大部分资金来源于管理层的自筹资金,或者股权质押融资。 4.交易价格方法不同。西方企业的MBO对目标公司的定价一般采用通行的企业估值 模型,中国的MBO定价基本上是采用政府和管理层协议转让的方式。 5.收购过程的透明度不同。西方各项法律法规规定了管理层收购的信息披露要求。 而在我国MBO收购的对象往往是收购企业的国有股,收购信息披露不及时和不完整, 整个收购过程经常暗箱操作。
案例十五
双汇集团管理层收购案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案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管理层收购基本理论、关键财务问题及其制度后 果。我们发现双汇管理层“借道”外资巧妙地突破了“大型国企国有股权不得向管 理层转让”的政策限制,并依靠地方政府的配合以及与外资各取所需的合作实现了 MBO,通过本案例熟悉中外MBO的主要差异,境内外机构投资者在MBO博弈中的 不同取向与制衡。
高盛和鼎晖进行了内部重组,通过Shine B、Shine C(即双汇国际)间接持有 罗特克斯股权;以万隆为首的双汇管理层在 BVI 设立兴泰集团,并通过其全 资子公司雄域公司持有Shine C股权 双汇发展在公众股东并不知情的情况下,放弃了十家公司少数股权的优先认 购权,并将之转让罗特克斯
双汇发展发布澄清公告,就高盛鼎晖在境外进行内部重组的情况予以披露 双汇发展再次发布澄清公告,就管理层间接持股双汇集团情况予以披露 201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公众股东以高票否决上述少数股权转让议案 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尽快拟定整改方案,公司股票停牌 双汇发展2009年度股东大会,《关于日常关联交易的议案》再次被公众股东 悉数否决 双汇发展历经8个月连续发布32个《重大事项进展暨停牌公告》后,重组方案 终于在29日凌晨公告,双汇集团和罗特克斯将主业相关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 现肉制品业务整体上市并解决关联交易问题,双汇将以 50.94元 / 股价格向二 者定向增发 6.32亿股作为对价;通过投票权安排,兴泰集团成为双汇的实际 控制人,已触发全面收购要约义务(实际控股超过75%);公司股票当日复 牌。
二、案例资料
(三) MBO成功后的上市之路
尽管双汇发展管理层MBO已经成功,但以鼎晖为首的机构投资者一直是双汇国际的 第一大股东。即使把常年合作伙伴所控制的股权也计算在内,双汇管理层持有的股权 仍少于机构投资者。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层意志的实现,也夺取了双汇高 管部分应得的利益,转移了集团财富。面对这种情况,以万隆为首的双汇管理层开始 积极促成双汇国际的上市,推动机构投资者退出的同时欲夺取绝对控股权。 对于双汇国际来说,如果能够收购一家跨国企业,那么上市就有了一个很好的题材。 解决问题的契机就出现在史密斯菲尔德股东有意出售股权的时候。美国肉类加工企业 史密斯菲尔德于2013年6月18日发布公告称已与双汇国际达成战略性合并。2013年6月, 在经过反复博弈后,双汇国际以71亿美元的高价力挫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泰国正大食 品公司以及巴西JBS集团等收购竞争者,最终以每股34美元获得史密斯菲尔德100%股 权。
二、案例资料
(一) 双汇集团与双汇发展的基本情况
双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曾是中国最大的国有肉类加工企业, 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漯河市国资委持有其100%股权。双 汇集团董事长为万隆,其同时担任上市公司双汇发展及集团 旗下二十多家子公司和关联公司的董事职位。2006年3月3日, 漯河市国资委将持有的双汇集团全部股权转让。高盛策略投 资和鼎晖国际投资组建的财团罗特克斯有限公司以20.1亿元 人民币中标,成为双汇集团的100%控股股东。 1998年10月,双汇集团发起成立河南双汇股份公司,并于同 年1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后更名双汇发展,交易 代码sz000895。根据双汇发展2008年年报,双汇集团持有双 汇发展30.27%的股权,罗特克斯持有21.18%,其余48.55%则 由社会公众股东持有(图3)。在前十大股东中,以基金为 主的机构投资者占据八席。
表2-1 双汇发 展管理 层的八 年MBO 之路
2006年7月 2007年6月13日
二、案例资料
表 公告披露) 2009年上半年
2009年12月14日 2009年12月31日 2010年3月3日 2010年3月23日 2010年6月29日 2010年11月29日
图2 双汇发展股权结构示意图
二、案例资料
(二) 双汇发展管理层八年MBO终成正果
时间 1998年10月 2002年6月 2003年6月11日 2003年6月13日 2005年初 2005年12月31日 事 件 双汇发展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万隆等12名双汇管理层及其他自然人出资设立漯河海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 称海汇投资)。海汇投资先后参控股18家企业,围绕肉制品加工行业生产流通、 渠道流通的多个环节,与双汇集团和双汇发展发生关联交易 双汇发展时任董事长贺圣华等 5名高管和其他11名自然人发起成立漯河海宇投 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宇投资) 海宇投资与双汇集团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每股4.14元的价格受让双汇发 展25%的股份。当日双汇发展收盘价13.48元,净资产4.49元。因国资部门提出 国有股权转让底线不应低于净资产,经过商量将价格提到4.7元/股 因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河南证监局责令整改,海汇投资旗下多家企业股权 被迫转让 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稿,其中规定股权激励 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而贺圣华等高管实 际持有海宇投资 55.6% 股权,间接持有双汇发展 13.9% 股权,遇到政策红线, MBO努力失败 高盛和鼎晖以 20.1亿元收购双汇集团,同时以 5.62亿元收购海宇投资所持 25% 股权 罗特克斯收购双汇集团和双汇股权的转让手续全部办理完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