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在妙问中绽放精彩
摘要:精妙的课堂提问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一门学问,也
是一门艺术,能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究提问的技巧和策略,让课堂因妙问
走向灵动和高效,绽放无限的精彩。
关键词:课堂教学妙问高效精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理念已显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而作为实现师生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形式的课堂提问,已被教师有意识地采用。
精妙的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没有精妙的提问,就没有课堂上思维的激烈碰撞,就没有灵动精彩的课堂,课堂教学必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究提问的技巧,提高提问的质量,让课堂因妙问走向高效,绽放精彩。
一、紧扣目标精心设问中靶心
课堂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化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师生双边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课堂提问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置,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针对教
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关心的热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巧妙提问。
只有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提问时既不能盲目随意,漫无边际;也不能不分主次,面面俱到。
特别是思品教师的提问设计必须要符合学科性质的要求,要侧重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为此,教师课前要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发掘问题,巧设疑问,做到每一次发问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有的放矢,直击要点或重点。
去年底,我在教学“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框时,在播放相关的视频和图文材料后,提出如下问题:(1)为什么建国60周年大庆要突出展示宪法?(2)为什么第五届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有四次都直接提到了宪法?这两个问题不仅紧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和学生感兴趣的时政热点联系起来,同时,又极富悬念,打动了学生的心弦,不失为一次精妙的提问。
二、关注全体逐级而问有坡度
依据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关于人的认知水平划分的理论,课堂所提问题应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即提问不能太深或太浅。
提问过浅,引不起学生兴趣而懒于思考;提问过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不了而不愿思考。
只有难度适中的问题,学生才能产生解决的欲望和认知内驱力,他们的兴趣和潜能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
因此,课堂提问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步步升高,呈现出一定的坡度或梯度,以引导学生的思维随之攀登并向纵深处发展。
同时,提问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异,因人而问。
前者要求教师提问时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让人人有思考和答问的机会,激发班级群体积极思维的热情,后者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分层提问”,对优秀生可以合理“提高”,以激励冒尖;对中等生可以逐步“升级”,以诊断教学;对差等生可以适当“降低”,以激发兴趣。
如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一知识点,就可以从下面三个梯度提问: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三、一石击水激思启智善启发
德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
”心理学上讲,“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
”课堂中的设问,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解文本要旨的同时,延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就如投石击水,击石发光一样,波澜顿生,火花飞溅,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之泉喷涌,智慧之花绽放。
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力求过于肤浅的无效提问,依据文本和学情适时提出带有思考性、探究性、发散性的问题,在不断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过程中,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启迪思维的妙问方法多样,需适时变通。
有时要绕道迂回,问在此意在彼;有时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有时应因势追问,环环相扣。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联系实际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提问,学生必须结合教材,仔细思考去寻找答案,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在文本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中得出结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敏锐捕捉及时追问促升华
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要与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因此,提问的时机要抓住两个节点。
第一个节点是从教学内容的
角度而言的,即要把握教材知识适时提问,主要是指知识的关键处,即教学的重点、难点;新旧知识的矛盾处;相关知识的联系或类比处。
第二个节点是从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角度而言的,即要依据教学进程进行提问。
在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要及时提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当学生有疑惑时,需及时提问,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当学生的思维产生偏差时,要及时提问,点拨引导,及时纠偏;当学生产生麻痹、倦怠心理时,也应及时提问,有助于调动学生情绪,重新振作精神……这些都是提问的最佳时机,不容错过。
追问是在提问的基础上“二度提问”,从而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使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
精妙的追问应抓住学生思考、回答时存在的问题,相机而问:在错误处——及时追问,巧妙纠正,让学生明确错误原因;在意外处——机智追问,生成精彩,让课堂彰显魅力;在歧义处——攀升追问,引发思考,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明理;在肤浅处——有意追问,活跃思维,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层次。
通过追问,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曾预约的精彩就会如期而至或不期而至。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精妙的课堂提问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思想品德教师要加强提问的研究,深谙提问策略,讲究提问艺术,通过妙问,“问”出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演绎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无
限精彩。
参考文献:
[1]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
[2]张君达,刘以林.教学基本功——课堂提问技巧.北京燕山出版社.
[3]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9).
作者单位:徐州市新城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