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劝诗中的做人为官之道

规劝诗中的做人为官之道

在浩瀚的中国诗歌文化中,有一种规劝诗,深含哲理,教人处世为人,促廉戒贪,发人深省。

安徽省桐城县六尺巷就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史载,桐城张英,字郭复,号乐圃,清朝康熙年间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他的家人与邻居叶家因宅基地纠纷,写信给他,请求他帮忙,不要让叶家占到便宜。

张英接信后,给家人写了这样一首劝解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接到这首规劝诗后,打消了争强好胜的念头,让出了三尺宅基。

叶家见状,也让出了三尺。

于是便开成了这条闻名遐迩的六尺巷。

以诗歌的形式规劝他人,大都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有着鲜明的思想,写法通俗易懂。

明朝宗室朱载曾做过一首劝人不要贪得无厌的规劝诗:“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乏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无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量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想与神仙下象棋。

玉皇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
规劝诗中的做人为官之道
文/江魁梓愉 
梯子未做好,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
到,到了天上还嫌低。

”这首诗被人们称为“十不足”,广为流传,发人深省。

《全宋词》中有一首辛弃疾规劝儿子的词这样写道:“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

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了亭儿名亦好。

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休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据考证,这首词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辛弃疾要退休,其子不想其权力过期作废,望其置田产后再退,辛弃疾做此词责
骂规劝儿子。

类似这样教人处世为人的规劝诗,在我国文坛上屡见不鲜。

如《三字经》、《增广贤
文》、《菜根谭》、《幼学琼林》、《朱子治家格言》等,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属规劝诗。

《增广贤文》中这样写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斜而有余。

”应该说,前人留
下的许多规劝诗,有着一定的积极进步意义,值得借鉴。

规劝诗大都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巨大的教育作用,是其他文学形式无法替代的。

某些戒烟、禁赌、戒贪的歌谣,流传广泛,收到了鼓舞人民、教育人民、团结人民的社会效果。

老一辈革命家也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规劝诗,如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说:“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陈毅的《感事书怀》言:“手摸伸,伸手必被捉。

”“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廖仲恺的“人生最重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

朱德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远是真言”。

这些都已成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规劝诗名句。

(责任编辑 羿南)
SPECIAL REPORT
辛弃疾
5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