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的药物治疗
[临床应用] 1.主要用于防治静脉栓塞和肺栓塞,周围动脉血栓栓塞。 2. 用于心肌梗死急性期,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冠状动脉旁 路手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手术 (PTCA) 术后,预防血栓 造成的栓塞。 3.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防 止凝血因子的消耗引 起继发性出血。 4.心导管检查、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过程均需用肝素 抗凝。
[禁忌证] 对肝素过敏、有出血倾向、血友病、血小板功能不全 和血小板减少、紫癜、严重高血压、细菌性心内膜炎、肝 肾功能不全、溃疡病、颅内出血、活动性肺结 核、孕妇、先兆流产及产后、内脏肿瘤、外伤及术后等。
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 低分子量肝素选择性灭活凝血因子 Xa 的活性,而对 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较小,对血小板的影响也比肝 素小,因而保持了肝素的抗凝作用却减少了出血的危险。 常 用 的 制 剂 有 依 诺 肝 素 ( enoxaparin)、 替 地 肝 素 (tedelparin)等。
口服抗凝血药——香豆素类 香豆素类为口服抗凝血药,本类药物均具有4-羟基香 豆素的基本结构。药物有华法林 (warfarin,苄丙酮香豆 素 ) 、 双 香 豆 素 ( dicoumarol)、 醋 硝 香 豆 素 (acenocoumarol,新抗凝)。
[体内过程] 华法林口服后吸收快而完全,生物利用度几乎达100 %,吸收后99%与血浆蛋白结合,口服后12—24小时出 现作用,1—3天达血药峰浓度,t1/2为40小时,维持3~ 4天,主要经肝代谢,以代谢物形式由肾排出。华法林可 透过胎盘屏障,引起出血性疾病并影响胎儿骨骼正常发育。 双香豆素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吸收后几乎全部与血浆蛋 白结合,经肝药酶代谢失活后自尿排出,醋硝香豆素大部 分以原形经肾排出。
注射用抗凝血药——肝素 [体内过程] 肝素是高极性大分子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口服 无效,临床一般采用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静脉注射后均 匀分布于血浆和血细胞,经肝代谢,几乎全部以 代谢 物形式经肾排出。常规治疗量下 t1/2 为 1----1.5 小时。 t1/2可因剂量增加而延长。
[药理作用]
[用法] 使用肝素时一般先用负荷量 ,再用维持量。成人 5000—10000 单位,每4— 6小时一次,或5000单位为 负荷量,再用10000 —20000单位持续静脉滴注 24小时。
[不良反应] 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易致自发性出血,表现为黏膜出血、 关节腔积血和伤口出血。如严重出血可用特殊解毒剂—— 硫酸鱼精蛋白静脉注射,鱼精蛋白因其具强碱性可灭活肝 素,一般1.0mg的鱼精蛋白可灭活100u 肝素。 偶有过敏反应,如哮喘、寒战、发热、荨麻疹等。也 可引起脱发和短暂的可逆性秃头症,长期应用易致骨质疏 松和骨折,并有短暂血小板减少症。
ⅩⅢ
Ⅰ
Ⅰ’
(可溶性)
ⅩⅢa
Ⅰ (难溶性) ’’
血栓的形成与种类
① 动脉血栓 多发生在受损的内皮表面或动脉粥样 硬化的斑块上。 ② 静脉血栓 多发生在未受损伤的血管内膜,特别 是血流缓慢处,如下肢深部静脉瓣 (+) (+) (+) (-)
链激酶-纤溶酶原复合物
Ka
t-PA (+)
血栓的药物治疗
一、概述 在生理情况下,血液中存在着凝血与抗凝血、纤溶和 抗纤溶的两对相互矛盾的系统,二者相互制约平衡,以 保证血液在血管内正常流动,一旦平衡被打破,则出现 血栓或出血现象。
血液凝固的主要因子
Ⅰ Ⅱ Ⅲ Ⅳ Ⅴ Ⅶ Ⅷ Ⅸ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组织因子 Ca2+ 易变因子 稳定因子 抗血友病球蛋白 血浆凝血活酶成分 Ⅹ Ⅺ Ⅻ Stuart-Prower因子 血浆凝血活酶前体 Hageman因子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前激肽释放酶 高分子量激肽原
[药理作用l 香豆素类药物口服体内有效,体外无效。抗凝机 制为竞争性拮抗维生素K。维生素K环氧化物必须转变 为氢醌型维生素K才能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X的 γ - 羧化过程,因为只有羧化后的结构才是这些因子与 Ca2+和磷脂膜结合的必要结构,才能有活性,香豆素 类阻止维生素K转变为氢醌型,阻碍了γ -羧化,导致合 成只有抗原性而无活性的这些凝血因子的前体物, 从而发挥抗凝血作用。
[临床应用]
与肝素相似,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如静脉 栓塞、肺栓塞、心脏瓣膜病、心瓣膜修补术或置换人工瓣 膜,房颤,脑栓塞,心肌梗死,暂时性脑缺血发作等。特 点是口服有效。作用时间长,但起效慢,不易控制。所以 防治静脉栓塞和肺栓塞一般采用先用肝素后用香豆素类维 持治疗的序贯疗法。华法林成人第一日 lOmg,次日起用 维持量2.5—7.5mg,依据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调整剂量。
1. 抗凝作用 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抗凝作用,静脉注 射10分钟内可明显延长血液凝固时间、凝血酶时间和凝血 酶原时间,持续3---4小时。肝素的抗凝作用是通过抗凝 血酶Ⅲ( AT-Ⅲ)发挥作用的。血浆中的抗凝血酶Ⅲ可与激 活的凝血因子Ⅱ a、Ⅸa、Xa、Ⅺa、Ka、纤溶酶等结合, 并抑制这些凝血因子的功能。肝素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后, 使抗凝血酶Ⅲ构象发生变化,加速灭活凝血因子的速度达 1000倍左右。 2. 降血脂 3. 抗炎
尿激酶
氨甲苯酸、氨甲环酸
与纤维蛋 白结合的 纤溶酶原
纤溶酶
凝血酶
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和激活因子及药物作用部位
二、常用药物
(一)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通过影响凝血因子,降低机体的凝血功能, 起到预防血栓形成和防止血栓扩大发展的作用。主要药物 有肝素、香豆素类。肝素起效快、体内体外都抗凝;香豆 素类起效慢,维持时间长,仅在体内有效,上述药物临床 常用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 治。
ⅩⅢ
PK HMWK
内源性凝血系统
Ka Ⅻ
HMW K HMW K Ca2+
Ⅻa PK
HMW K
Ⅺ
Ⅺa
Ⅹ
2+ Ⅱ
Ⅸ Ⅷ
Ⅸa
Ⅹa
Ⅴa+PL+Ca
ⅩⅢ
Ⅱa
Ⅰ’ (可溶性) ⅩⅢa Ⅰ (难溶性) ’’
Ⅷa+PL+Ca2+
Ⅰ
外源性凝血途径 Ⅶ
Ⅻa Ca2+
Ka
Ⅲ Ⅹ
PL
Ⅶa
Ca2+
Ⅱ
Ⅴa+PL+Ca
2+
Ⅹa Ⅱ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