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汽车的发展史
【摘要】世界汽车工业诞生于德国,发展于美国,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最自由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而日本汽车竟然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击败美国汽车,在这个市场上站稳甚至曾创造了世界第一的奇迹,以至于美国年轻人以拥有一辆日本跑车而自豪,可见日本的汽车工业发展的快速和其强大的实力。
【关键词】汽车发展史
现在作为日本第一大汽车生产厂家的丰田公司1933年底才成立,而且只是作为丰田自动纺织机械制造厂的一个部门。
1937年8月丰田汽车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了丰田汽车公司。
1950年,为了学习美国的经验,公司总裁丰田英二专程到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考察了福特公司的轿车厂。
当时这个厂每天能生产7000辆轿车,比日本丰田公司一年的产量还要多。
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形成完整体系。
1961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五位。
1965年超过法国居第四位。
1966年超过英国升为第三位。
1968年追上西德居世界第二位。
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104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30%以上,一举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1990年日本以1348 68万辆的汽车产量创出历史新高。
由此看出日本在近百年中就从一个汽车工业刚刚起步的国家发展到强大的汽车帝国。
下面我想简单谈一下日本第一大汽车集团丰田,借此来看看日本汽车的发展。
丰田汽车公司,简称“丰田”(TOYOTA),创始人为丰田喜一郎,是一家总部设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和东京都文京区的汽车工业制造公司,前身为日本大井公司,隶属于日本三井产业财阀。
丰田是世界十大汽车工业公司之一,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创立于1933年。
其旗下品牌主要包括雷克萨斯、丰田等系列高中低端车型等。
1895年,丰田汽车创始人丰田喜一郎出生于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机械专业。
1929年底,丰田喜一郎亲自考察了欧美的汽车工业。
1933年,在“丰田自动织布机制造所”设立了汽车部。
丰田喜一郎的同学隈部一雄从德国给他买回一辆德国DKW牌前轮子驱动汽车,经过两年的拆装研究,终于1935年8月造出了一辆GI牌汽车。
该车是二冲程双缸,木制车身,车顶用皮革缝制。
从1946年起战后生产丰田牌、皇冠、光冠、花冠汽车名噪一时,近来的克雷西达、雷克萨斯豪华汽车也极负盛名。
丰田公司的三个椭圆的标志是从1990年初开始使用的。
标志中的大椭圆代表地球,中间由两个椭圆垂直组合成一个T 字,代表丰田公司。
它象征丰田公司立足于未来,对未来的信心和雄心。
而丰田的发展也应证了这一点。
通过搜集材料,总结出:
1 国家的支持作用
日本汽车在起步时,市场上几乎已被美国车占领,到处充斥着美国车,情形和我们现在的外资车差不多,严重影响了日本汽车的发展。
于是,日本政府作了以下决策。
(1)制定军用汽车补贴办法,对汽车企业进行补贴。
(2)制定较高的进口汽车关税,保护民族工业。
关税达30%后期日本汽车发展起来后被取消一直到现在日本对进口汽车是零关税。
(3)严格限制外资流入汽车企业。
保证本国汽车的独立发展。
在这一点上我们正好走了相反的道路,到处是合资企业。
究竟哪种方法更好,现在国内也存在着很大争议。
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多的合资企业已经严重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必须依靠他们的低价格切入市场,而外国汽车通过合资建厂使他们的成本与民族企业没有太大的差别了,而技术上保持绝对优势。
这就不难看出民族企业面临多大的竞争压力了。
没有合理的利润他们的研发费用必定不足,这就进一步加大了与国外的技术差距。
2 关于质量
我认为这是日本汽车强大竞争力的关键。
有人说日本车靠价格低,或是省油才发展起来的,我想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
质次价低永远不能持久,但物美价廉的东西一定会受到消费者的喜欢,而日本汽车的可靠性是它成功的利器。
其实日本产品在以前一直象中国产品一样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但通过他们的努力,日本产品现在已经成了品质优秀的代名词,这就是竞争方式的改变。
从美国著名市场调查公司J D Power2003年对美国汽车市p
日本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是世界一流的,这使他们可以获得价格上的优势,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有人认为成本低就是偷工减料这是不正确的。
降低成本涉及到很多方面,一个不会控制成本的企业是不可能成为世界企业的。
比如说,有的人在忙碌而别些人却在等着,这就是浪费生产力,这就应该控制成本。
在丰田企业里,生产慢了不行,生产快了也是不行的,每个人都在有条不紊地生产才是最好的。
4 关于走向国外市场
丰田在刚进入美国就遇到过挫折,主要因为对他们的市场需求不熟悉,车对美国的道路不适应,后来通过详细地调研,有针对地改进了产品才获得成功。
我认为一要注重质量,质量不过关的产品宁愿不进入,也不要毁了自己也毁了整个中国产品的信誉。
二、对外国的市场一定在先调查清楚不要贸然进入,否则一定会付出代价。
一个新车型总要经过长时期的路试才能生产就是这个原因。
参考文献:
[1]《汽车史话》.
[2]《世界汽车发展史》.
[3]《传奇--改变世界汽车工业的六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