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行为学

动物行为学


2、生殖行为
性选择:在两性潜在生殖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况下, 其中一性就成为另一性追求的稀缺资源,生殖潜力大 的为配偶展开竞争,而被争夺的一方表现有选择性。 在繁殖过程中动物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动作或活 动。一般而言,这一行为链分为求偶、交配、亲代抚 育三个阶段。
1)求偶行为 动物的求偶、婚配行为表现形式多样。求偶动物经常会做 出一些奇特的动作,展示鲜亮羽毛和发出复杂声音。比如生活 在非洲的一种旗翼夜鹰,在繁殖季节,雄鸟两只翅膀各长出一 根长达60厘米的羽毛,斜竖在身体后上方,很像一对旗帜,它 是用来引诱雌鸟的,交尾后旗翼便立即折断。 (2)交配和配偶关系 鸟类和哺乳类在非繁殖季节以鸣叫、呼唤、相互整理羽毛 等亲密动作来维持配偶关系 (3)亲代抚育 亲代抚育并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亲代抚育通常是两性都参与,但雌性承担的工作比雄性 多,有时完全由雌性承担,在极个别情况下完全由雄性承担。
3、动物社会生活与通讯 社会性指同一物种的很多个体组成群体并在这些 个体之间实行一定程度的合作,这些合作从无脊椎动 物到灵长动物的各种动物分类单元中广泛存在。
社会生活的好处: 1)减少环境或气候造成的损害
2)防御捕食者
3)群居动物比独居更容易找到配偶
4)觅食成功率高
5)保护资源抵制同种或异种个体的资源竞争 6)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一雄多雌的婚配体制 保卫妻妾群的一雄多雌:雌性动物生活在一个永久 性的群体里,雄性个体就会独占和保卫一个妻妾群。 保卫资源的一雄多雌:雄性个体借助于保卫一个领 域,在其上含有雌性个体必需的资源从而实现一雄 多雌。 竞争式的一雄多雌:比竞争对手更快更早的找到和 接近有性爱能力的雌性动物。 求偶场式的一雄多雌:在传统场地,雌性动物挑选 配偶,交配后就走开。
动物的通讯方式
(1) 视觉通讯:萤火虫、黑翅豆娘翅末端的白班、 雄鸟鲜艳的羽毛等 优点:快速、易于定位、信息量大; 缺点:传递距离短、不能有障碍物 (2) 听觉通讯:鸟类、兽类、昆虫报警、宣扬领 地、炫耀、求偶等 优点:传播距离远,特别是在水中;不受 障碍物影响;不受光线影响:最适合夜间通讯 缺点:易受干扰;易受天敌监听
9、刺激的积累 很多行为不仅被一个刺激所释放,而且可以被多 个刺激释放。这些刺激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结合 起来发挥作用,他们彼此之间可以促进和弥补。这种 现象叫刺激的积累。
11、超常刺激
超常刺激指比一个正常刺激更能有效地释放动 物某一特定行为的刺激。
例如,银鸥喜欢孵化涂上蓝、黄或者红色,而 且比正常大一点的蛋。雏银鸥更喜欢啄击末端尖细 具有3个白环的细棒。 某些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出现超常刺激,例如某 些巢寄生和社会寄生的动物,如杜鹃雏鸟的嘴裂斑 纹比寄主雏鸟的醒目,能更有效地释放喂食反应。 寄生蚂蚁巢穴的甲虫幼虫的皮肤分泌物能释放蚂蚁 的抚育行为。
外周过滤具有两种形式:第一、动物感觉器官 有不同的感受能力。这种感觉能力的差异和动物的 生活方式相适应,并且具有种的特异性;第二、侧 抑制,如果一个感觉细胞因刺激兴奋,其传递兴奋 时可减弱、防止其相邻细胞发生兴奋。 外周过滤对刺激过滤不足,需要中枢过滤对刺激 进行再过滤。例如丘脑的一些细胞只对血糖浓度的 改变这一刺激敏感。
种间释放着在拟态和共生中比较常见,例如,共生 中的清洁鱼。此外,不同鸟类之间报警叫声较为相似也 属于种间释放着。
关键刺激和释放者之间的区别不在于是在种内和种 间传递信息,而是在于这种信息的传递使一方受益还是 双方都受益。
8、信号刺激
信号刺激指能代表发出刺激的整个主体的刺激。 例如,对于雄欧鸲和雄刺鱼来说,红色刺激常常代表 着同种入侵者,雌火鸡根据雏火鸡的叫声来辨认后代, 小鸟对于蛾、蝶类的眼斑这种信号刺激有强烈的回避 等。
(3) 嗅觉通讯 — 化学通讯: 鹿、狼、啮齿动物用于领域标记的各种 信息素;雌蚕蛾的性信息素等 优点:可绕过障碍物;持续时间长;传递 范围大;种的特异性 缺点:传递速度慢
(4) 触觉通讯:蜜蜂侦察蜂的舞蹈;蜘蛛求爱 (“拨弦”— 拨动网丝);灵长类的梳理行为 等 优点缺点:与其他较难比较,需要直接接 触
6、关键刺激
关键刺激是动物释放某一反应所必需的刺激。关键 刺激可以是单一信息,也可以是按照一定比例组合起来 的复合信息。例如火鸡根据猛禽所特有的短颈、长尾的 特征来识别他们。
用纸卡模型测试地面鸟类(火鸡)的逃跑反应
7、释放者、种间释放着

释放者指种内个体间的信息传递,这种信息传递实 际上是信息的相互交换,对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都有 好处。例如种内的求偶中,对信息的需求是相互的,通 信效率的提高对双方都有好处,最著名的就是孔雀开屏, 雄性鲜艳的羽毛等。
可传递蜜源的距离 和方位:
1)五十米以内圆圈 舞;五十米以外八 字舞。 2)八字舞中摆尾舞 的频率表示距离
3)八字舞中间直线 和垂线的夹角表示 蜜源与太阳的夹角。
蜜蜂通过舞蹈传递蜜源地的方位
(5) 电通讯 视觉差、无法进行视觉通讯环境中的动物 热带浑浊水域中的鱼类(电鳗); 电场 — 感知障碍物、敌、友
威吓
不能迅速逃跑的动物往往采用威吓的手段进行防 御。如蛾类后翅上的大眼斑吓跑小鸟,蟾蜍收到攻击 身体膨胀等。 转移攻击者的攻击部位
例如当捕食者接近鸟巢,亲鸟装受伤把捕食者吸 引远离鸟巢;动物身体上的小眼斑、假头、假触角等 吸引捕食者的攻击,保护要害部位;海蛞蝓鲜红的乳 突、蜥蜴断尾等诱使捕食者攻击可牺牲和有刺激性的 部位也是转移攻击部位的一种方式。
12、固定行为型
固定行为型按一定时空顺序进行的肌肉收缩活动, 表现为一定的运动形式并能达到某种生物学目的。
例如灰雁回收蛋,织巢鸟编织巢,青蛙伸舌捕飞虫, 蜘蛛织网,蜜蜂筑巢等都是固定行为型。 13、本能和学习
本能是指先天具有,由刺激引起的反应。
例如,泥蜂筑巢、养育后代等复杂的行为。
本能对于那些寿命短和缺乏亲代抚育的动物具有 明显的适应意义。
趋性是靠近或离开一个刺激源的定向运动。其 方向是通过动物体的长轴直接指向刺激源。 趋性根据刺激的类型可以分为:趋光性、趋地 性、趋湿性、趋触性、趋流性等。
甲虫的趋光性机制
横定向跟趋性比较接近,它总与刺激源保持一定 的角度而不是直接向着刺激源或者离开刺激源。 但不一定涉及动物的运动,例如昆虫的背光反应 和腹光反应。仰泳蝽保持背部朝下游泳和划蝽保持背 部朝上的游泳姿势。 与运动有关的横定向常见的是光罗盘反应。
5、生物节律与定向行为
动物的活动或者运动适应环境中自然因素的变化 而发生有节律的变动,称节律性行为 生物内在节律和生物钟的特征: •对环境温度变化极不敏感
•生物钟不受代谢毒素或抑制剂的影响
•生物节律即使在缺少环境诱因时也能自我保持
•生物节律可被环境中的定时因素所启动和重新启动
生物节律的类型
日节律
折衷行为 动物在同一时刻只能进行一种活动, 但两种不同的行为动机在体内发生冲突,导致动物 表现出折衷行为。 例如,鸭子既想接近食物又想避开拿食物的人, 所以伸长脖子够食物,脚却尽量往后。三刺鱼保卫 领域时极富侵犯性,但有掺杂害怕的成分。
豚鼠的折衷行为
5、刺激过滤
动物通过感觉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选择、过滤 信息,因此可将刺激过滤分为外周过滤和中枢过滤。
4、领域行为
被动物所占有和保卫的空间或区域。在此范围内 含有占有者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并且不允许其他个体 侵入,这种行为和现象就叫做领域行为和领域性
特征: 1)领域是一个固定的区域,其大小可因时间和生态条件的不 同有所调整; 2)领域是受领域占有者积极保卫的; 3)领域的使用是具有排他性的。 类型(不能截然分开,但仍有参考价值): 生殖和取食领域: 生殖领域: 群体营巢领域; 求偶和交配领域:只在求偶和交配用,如动物的求偶场。
二、动物行为学中的基本概念
1、动性、趋性、横定向 动性是指动物在一定的外界刺激下所作的 随机的、不定向的活动,其强度随诱发刺激强 度变化而变化。这种运动的结果使得动物总是 趋向于有利的刺激源而避开不利的刺激源。 在昆虫和无脊椎 动物中比较常见,例 如涡虫的怕光,主要 是靠动性来趋利避害 的。
昆虫动性运动轨迹
蚂蚁横定向 飞蛾选择近距离光源定向的飞行轨迹
2、释放行为的刺激阈值和空放行为 动物的行为是靠外界刺激释放的,所谓阈值, 就是指释放一个行为所必须具有的最小刺激强度。 在反射活动里面,它的阈值大小是不变的。在复杂 行为里面,它释放行为阈值是变化的,是受到环境 条件和动物生理状况影响的。 在极端条件下,阈值降低可以导致行为自发进 行,称空放行为。 3、行为反应的疲劳现象 当特定刺激多次引起行为释放后或特定行为多 次释放后,可以引起疲劳现象。
(6)震动通讯: 水黾击水求偶信号,鼹鼠的震动通讯等
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一个个体以牺牲自己的生存和繁殖机会 为代价,去帮助其他个体繁殖更多的后代。 利他行为的四种假说: (1)亲缘选择型:借助于对亲属提供帮助而增加自己对 未来世代的贡献。 因为亲缘关系越近,体内共占同一基因的概率就 越高。(基因的自私性) (2)互惠合作型:双方在合作中都能得到净收益。(合 作关系) (3)行为操纵型:如杜鹃的巢寄生 (彻底的利他) (4)相互回报型:双方都得到好处。如吸血蝠哺血;灵 长类的结盟
拟态
一种动物从形态和体色上模仿另一种有毒和不可 食的动物而得到得到好处,这种防御方式叫拟态。
两种有毒的物种彼此相互模仿,共同分担捕食动 物学习期间的死亡率,两者都得到好处。这种拟态叫 做缪勒拟态。 一种无毒的模仿有毒的物种,这种拟态叫贝茨拟 态。 次级防御包括回缩、逃遁、威吓、假死、转移的攻 击者的攻击部位、反击、臀斑和尾部信号、激怒反 应、报警信号及迷惑捕食者等。
影响领域大小的因素:
为动物提供全部所需资源的领域要比只为满足动物生殖需要
的领域面积要大 领域的大小同资源状况有关 食物密度越大,所需领域面积也就越大 食物的营养质量对领域面积的大小也有关 种内和种间竞争对领域的大小也有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