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教育

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教育

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的工具。

它可以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健康的艺术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能力。

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是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它是既抽象的,又是必须的教育手段。

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更好地体现审美教育,实践审美,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音乐欣赏综合性表演创造教学音乐教学环境
众所周知,音乐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基础,形成健全人格和个性为特征的教育。

审美教育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乐课堂教学的落实,这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

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

一、音乐欣赏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

音乐欣赏教材具有经典性与文献性,展示了人类音乐文化的精萃,是美的结晶。

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

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广的感染力,会使之心灵萌发美的种子。

同时,好的歌曲教材还应具备“动听”、“耐唱”的特点,只有优美的曲调,
才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百听不厌,百唱不烦。

这种曲调和音韵的美磁石般地吸引着学生,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手段,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它集中体现了音乐审美最基本的特征和主要途径。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通过音乐音响的聆听,给人以美的愉悦和陶冶。

因此感受与鉴赏,从聆听音乐开始,让学生在生动优美的流动音响中去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感,并就此展开联想和想像,通过发散思维培养其创造性精神。

为了实现审美的目标,“感受与鉴赏”的内容必须是学生乐于接受,能够理解的音乐精品。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音乐体裁与形式,多种音乐风格与流派的作品,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要重视音乐的情感体验,善于将音乐的内涵转化为鲜活的情感激发效应。

如果说感受与鉴赏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那么这种耳朵应该是善于领悟音乐的情感内涵、鉴别和评价音乐美的听觉感受系统。

二、综合性表演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他们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情感,进行情感交流,享受美的愉悦。

动,是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表现能力的最佳方式。

动,
包括耳动——用心听,感知,听辨音乐;喉动——用心去有表情朗读,表达,歌唱;眼动——凭借视觉看乐谱,有理解的神,情,意的表;手动——有情感地体验音乐的起伏变化,即兴指挥,奏乐,动作表演,即兴编舞等;脑动——用脑去感、体验、分析、理解、记忆、想像、联想、思维,用脑去指挥全身各器官按音乐的规律去感知。

全身心和谐地投入,在音乐美的感染中动情地歌唱、感人地演奏、协调地舞蹈、着迷地欣赏,是音乐审美体验的魅力所在。

三、创造教学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意义。

通过音乐美的创造实践,培养发散性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人才。

音乐创造教学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在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美的追求和探索,鼓励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精神,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和正确的审美判断。

教师要尽量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如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将有关的音乐基本文化知识融进音乐活动之中。

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而不是观众;让教师成为策划人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

教师要为学生参与活动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把学生从那种听讲式教室里、从没有多少移动余地的座位中解放出来。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创造教学,不是培养作曲家,而是通过对音乐美的多方面创造性的探索,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逐步积累音乐
创作经验,发展创造性思维。

为此,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探索音响和音乐,如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现实生活和自然界的声音;能够根据歌声或音乐,即兴地创作些连贯性的动作,将一些简短的生活语句或易懂的诗句即兴编唱旋律等。

四、音乐教学环境是音乐审美教育的舞台。

音乐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布置、音响设备、周边环境等。

音乐课堂教学环境的审美特点,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两者间的和谐。

这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的外部条件。

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音乐教室的布置要优雅,艺术化。

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要富有新意,诱人遐想。

歌碟、挂图要具有视觉审美的价值。

音响设备体现音响美。

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

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

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快感,并诱发美感的产生。

而糟糕的音响则使人生厌,烦躁。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力避不良的音响产生,诸如录音机的音量过大,音质过尖,或不等音乐结束就在“啪”地一声中断播放,弹奏音律欠准的钢琴、风琴,让学生吹奏由于簧片腐蚀而噪音迭出的口琴等。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绝不是空洞的口号和指令,而是有着丰富内涵的教学基本理念。

贝多芬说:“音乐尽管它千变万化,
但归根到底是精神生活同感官之间的桥梁。

它能够确切地反映个人和人们的精神品质并反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及整个情感世界。

”在共创和谐社会的今天,学校教育是根本,而音乐教育更是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

总之,音乐教育的种子要及早播种,欣赏音乐的“耳朵”要及早训练,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正确的审美观,较高的鉴赏力,是音乐教育者光荣的天职。

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