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代瓷器

宋代瓷器

百花争春的宋代瓷器 宋元工艺美术的最高成就是陶瓷工艺,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上得到空 前发展, 它在唐、五代“南青北白”的基础上,受当时商品流通、城乡 庶民生活及宫廷御用的推动,产量激增,质量提高,在花色品种和纹饰 图案上也有所改进和创新,形成了自由奔放、简练潇洒的时代风格,并 出现了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等五大名窑,而当时的磁州窑、 耀州窑、吉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名窑也以其清新质朴的瓷器闻名 于世。
官窑圆洗,高6.5cm,口径22.6cm,足径19cm。 洗直口,微敞,器身近直,洗里坦平,圈足矮宽,底部边沿露胎无釉。此洗造 型端庄典雅,通体施青釉,釉呈粉青色,纯净莹澈。釉面上,金丝般的片纹纵横交 织,片纹间又闪现出条条冰裂纹,优美和谐。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 棱和弦纹为饰。其上纹片粼粼,愈显高洁古雅。这件官窑圆洗是宫廷御用器,在造 型、工艺及装饰技巧方面都十分考究,尤以釉色及片纹突出。同时,借助于烧成后 期的二次氧化作用,在釉层较薄的器口或未被釉层遮盖的器底部分,形成“紫口铁 足”,使器物愈显古朴庄重。
宋 官窑琮式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其胎 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 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 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 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 哥窑传世品均为宫中藏品,目前主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 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国外一些大博物馆中。
定窑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 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 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 ,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 、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 、“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 痕之特点。
钧窑玫瑰紫釉花盆,宋,高18.4cm,口径20.1cm,足径12cm
花盆撇口,长颈,圆鼓腹,圈足外撇,足底开有五个渗水孔,并刻有数目字“六”。 通体内外施窑变釉,各部位釉色有所不同。口沿至颈部以天蓝色釉为主,又散晕着玫瑰红 色釉,犹如晚霞;腹部釉色以玫瑰红色为主,明亮艳丽;外底施酱色釉。此器造型端庄, 色彩变化丰富,堪称钧窑瓷器中的精品。
白釉刻花折腰碗,高5.5cm,口径16.8cm,足径9.4cm 碗敞口,浅式,斜腹,近底处内折。通体白釉,口部镶铜。碗内、外壁及里心划刻莲 花、莲叶纹。 此碗白釉纯净,所饰莲花线条自然流畅。碗之内、外壁均有刻划纹者较为罕见,此碗 是定窑瓷器的精美之作。
定窑白釉盏托,宋,高6.5cm,口径8.6cm,足径8.2cm 盏托上呈杯形,口沿无釉,托镶铜口,圈足外撇。里外施白釉,杯口与托口沿各 饰回纹一周。 此盏托造型规整,釉色温润,纹饰简洁,具有美观而实用的特点
定窑白釉刻花梅瓶,宋 高37.1cm,口径4.7cm,足径7.8cm 瓶小口折沿,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 圈足。俗称“梅瓶”。通体施白釉,釉色柔和 洁净,白中闪黄。肩部刻菊瓣纹一周,腹部刻 缠枝莲纹,下部刻上仰蕉叶纹,刻花清晰婉转 ,深浅不一,莲花简洁典雅,线条流畅,显示 出定窑刻花技术的娴熟。 此瓶造型挺拔,是宋代定窑梅瓶的标准 式样。
钧窑鼓钉三足洗,高9.4cm,口径23.5cm,足距9.5cm。
洗作鼓式,亦称鼓式洗。器身上下饰鼓钉二周(上22枚,下18枚),其下承以三如意头 足。洗内施天蓝色釉,外为玫瑰紫色釉。底刷黄褐色薄釉,绕底一周有支烧痕,并刻有“一 ”字标记。河南禹县钧台窑址曾发现刻有“一”至“十”数目字的钧瓷标本,与故宫博物院 收藏的官钧窑瓷器相同,此类数目是同类制品从大到小的编号。
官窑贯耳瓶 辽宋西夏金时期 高22.8厘米、口径8.3厘米、足 径9.6厘米 宋代瓷器的质地、釉色、 式样、产量都远远超过前代。这 件官窑贯耳瓶即仿自古代青铜投 壶造型,直口阔腹,瓶侧筒状贯 耳与足部两侧长方孔相对应,可 以穿系绳带。此瓶釉色厚润,端 庄典雅,是宋代瓷器中的珍品。
官窑弦纹瓶 高33.6cm,口径9.9cm,足径14.2cm 瓶洗口,长颈,圆腹,高圈足,圈足两 侧各有一长方形扁孔可穿带。颈至腹部有 凸起弦纹7道。瓶通体以青釉为饰,釉层肥 厚,呈粉青色,釉汁莹润,具有凝厚深沉 的玉质美。 此瓶体仿汉代铜壶式样,简洁雅致, 凸起的弦纹改变了造型的单调感,增强了 器物的装饰性。器身布满大片纹,纵横交 错,是宋代官窑瓷器的代表作品。
哥窑八方贯耳扁瓶 高14.9cm,口径4.6-3.7cm,足径4.86.4cm 瓶仿青铜器式样,为八方形,口微外 撇,颈部凸起两道弦纹,两侧各有一筒状 圆形直耳,中空,俗称“贯耳”。腹下部 丰满,高圈足微外撇。底足一周无釉,呈 黑色
哥窑葵花洗,高3.5cm,口径12cm,足径8.8cm 洗呈葵花瓣式,洗心微向内凸起,底有6个支钉烧痕。通体施灰色釉,釉汁 厚润,釉面满布开片,纹片大小相间,大片的纹线呈铁黑色,小片的纹线呈金黄 色,故有“金丝铁线”之称。 此洗造型玲珑小巧,典雅可爱,是宋代哥窑瓷器中的精细之作。
钧窑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 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 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 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北宋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盆托、 洗、盘、炉、钵、碗、尊等。花盆、盆托、尊等器物底部往往刻有一至十的数目 字,表示一套器物的大小序号,还有的刻有“奉华”等字样。
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高15.8cm, 口径22.8cm, 足径11.5cm。 花盆六瓣葵花式,折沿,口沿边 起棱,深腹,圈足。盆内外施釉,口沿 以内呈灰蓝色,外呈玫瑰紫色,口沿下 流釉,凸棱处釉薄呈酱色。
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高14.7cm,口径23.3-18.6cm,足距8cm。 花盆托通体呈海棠式,敞口,折沿,腹上阔下敛,平底,四云头足,盆底有 5个圆孔。底面刻有“重华宫”、“金昭玉翠用”八字楷书及“四”字。盆内壁 施月白色釉,外壁施玫瑰紫色釉,釉层厚润,上有“蚯蚓走泥纹”。
官窑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据文献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 宣和年间(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 官窑。宋室南迁杭州后,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也称“内窑” 。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立新窑,即郊坛下官窑。以上统称南宋官窑。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 、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 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 颜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 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
汝窑盘,宋,高3.5cm,口径19.3cm,足径12.6cm。 盘口微撇,圈足外撇。盘身满釉,开细碎纹片。底有5个支烧钉痕,并刻有“寿成殿皇后阁” 六字。 此器制作工细,釉质纯净,开冰裂纹片,是宋代汝窑瓷器中的上品。其题字表明此器为当时供 奉宫廷的器物。
汝窑圆洗,北宋,高3.3cm,口径13cm,足径8.9cm。 圆洗敞口,浅弧壁,圈足微外卷。通体施偏蓝的淡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的片纹,胎呈香 灰色,外底有三个细小如芝麻粒状的支钉,并有镌刻的“乙”字。此洗工艺精湛,釉色莹润。
南宋 哥窑五足洗 跻身于宋代五大名窑之列的哥窑因窑址至今尚未发现而成为中国陶瓷史上 一大悬案。 这件传世五足洗内外施米黄色釉,器身布满深褐色和浅黄色的大小开片,这种 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开片被古代文人称为"金丝铁线"。这件作品造型别 致,制作极为精美,是一件稀世珍品。
哥窑碗,高7.5cm,口径19.8cm,足径5.6cm。 碗敞口,弧壁,浅圈足。里外满饰青釉,釉厚润如脂。釉面布满细碎的开片纹,深 浅不一,如网如织,深纹片呈黑色,浅纹片呈黄色,俗称“金丝铁线”纹。
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

高22cm,口径5.5cm
足径6.4cm 瓶平口外折,颈细长,圆腹,高圈足外撇 。腹部刻螭龙穿花纹饰。 此瓶造型优美,胎体洁白,螭龙纹刻划得 矫健生动,刀工遒劲有力,线条自然清晰,为 定窑的上乘佳作。
定窑印花螭龙纹盘,宋,高4.7cm,口径23cm,足径10.8cm 盘敞口,口沿无釉(俗称芒口),浅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外壁釉垂流形成泪 痕。碗内模印螭龙纹。胎体轻薄,胎色洁白。 印花装饰是宋代定窑所采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北宋中期以后定窑发明了覆烧工 艺,“芒口”是这种工艺所留下的特征,覆烧可以充分利用窑的容积,大大提高产量。
哥窑鱼耳炉,高9 cm,口径11.8cm,足径9.6cm 此炉造型仿商周青铜礼器簋,“S”形轮廓线上收下凸,勾勒出端庄饱满 的体态,两侧对称置鱼耳,下承圈足。炉的外观古朴典雅,通体施青灰色釉, 釉面密布交织如网的“金丝铁线”,使素净的釉面富于韵律美。外底有6个圆形 支烧钉痕。
哥窑八方碗,高4.2cm,口径7.8cm,足径2.8cm 碗呈八方形,口微外撇,弧壁,瘦底,八方形圈足,足微外撇。碗里外满施釉,外壁 施釉较厚,开片较大,为冰裂纹;内壁施釉薄,开片细小而密集,形成一种无规则的蜘蛛 网线,即百圾碎。口沿因釉下垂呈现出紫色,足边无釉,呈铁黑色,俗称“紫口铁足”。
哥窑弦纹瓶 高20.1cm,口径6.4cm,足径9.7cm 瓶广口,细长颈,扁圆腹,圈足,颈及肩 部凸起弦纹四道,器里外及底心满釉,通体开 金丝铁线纹片,底足露胎处为酱色。 釉面开片原因釉与胎的收缩率不一致,冷 却时形成一种釉裂胎不裂的现象,古代工匠巧 妙地利用错落有致的开片,顺其自然,形成一 种妙趣天成的装饰釉。哥窑釉质凝厚,釉色沉 稳,其胎体中含铁量较高,烧成时口沿处釉下 垂,形成酱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