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十一五”规划湖南省经济委员会二○○七年三月目录一、湖南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一)产业集群的概念 (1)(二)我省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2)(三)我省发展产业集群的必要性 (5)1、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趋势 (5)2、湖南省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必要性 (7)二、“十一五”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指导思想、目标、战略、原则及重点 (8)(一)指导思想 (8)(二)发展目标 (9)(三)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战略 (9)1、抓优势产业推进产业集群 (9)2、抓中小企业推进产业集群 (10)3、抓高技术产业推进产业集群 (10)4、抓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群 (10)5、抓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推进产业集群 (11)(四)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原则 (11)(五)产业集群培育发展重点 (12)1、突出发展壮大一批核心企业 (12)— 1 —2、突出培育打造一批重点园区 (12)3、突出建设一批重大项目 (12)4、突出改善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13)三、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主要措施 (13)(一)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协调发展 (13)(二)加强规划导向,搞好分类指导 (14)(三)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14)(四)加大政策扶持,改善发展环境 (15)(五)加强服务平台建设,营造集群发展优势 (16)四、50个产业集群分类发展规划要点 (17)(一)精品钢材 (17)(二)锰深加工 (20)(三)有色冶炼及深加工 (21)(四)石油化工 (25)(五)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 (28)(六)食品加工 (29)(七)汽车及零部件 (36)(八)工程机械 (40)(九)电站及输变电成套装备 (41)(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 (43)(十一)电子信息 (44)— 2 —(十二)造纸 (46)(十三)陶瓷及花炮 (49)(十四)轻纺 (51)(十五)卷烟 (56)(十六)新材料工业 (57)五、附件 (59)1、湖南省“十一五”培育发展的50个产业集群规划表592、“十一五”培育发展的50个产业集群100个核心企业发展基本情况表 (59)— 3 —湖南省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十一五”规划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模式,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也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增长极。
培育产业集群,发挥集群效应,推动生产要素在产业、区域间的流动、重组、融合,提高社会经济有限资源的综合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是湖南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湖南工业化、农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意见》精神,特编制本规划。
一、湖南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一)产业集群的概念产业集群是某个特定产业中相互关联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机构的集合。
产业集群的本质是一种生产组织方式,它通过产业与区域的有机结合,导致该产业在该地区的发展获得较高的生产率,从而在一定范围(如区域、国家或国际)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产业集群不仅包括在特定的地域内一簇彼此紧密关联的企业以及相关服务和支持机构的集聚,还包括在不同地域,但在同一产业或关联产业的产业链条延伸上能彼此关联的企业的集合体。
前者,多为以特色产— 1 —业园区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关联产业的新产业区或“块状经济”,而后者则是跨地区但在产业链条上是关联的产(企)业集群。
狭义的产业集群,是指某一地域内的关联产(企)业集群。
本规划所指产业集群主要指狭义的产业集群。
(二)我省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十五”以来,我省实施大力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投入,着力提高优势产业集中度和企业集团化水平,加快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群化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一是形成了一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雏形。
目前,我省许多行业中都已经和正在形成不同发育程度和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好势头。
如装备制造业已形成长沙工程机械制造、株洲(湘潭)轨道交通设备制造、长沙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永州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和衡阳高等级输变电装备制造等一批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初步形成了显示器产业基地和软件产业基地等产业集群;卷烟制造业形成了以长沙、常德烟厂为依托的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两大产业集群;钢铁有色初步形成了以湘钢、涟钢、衡管为龙头的钢铁产业集群和以株冶、株硬为依托的有色产业集群;石油化工形成了以巴陵石化、长岭石化为依托的岳阳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以株洲化工集团为依托的基础化工产业集群。
此外,浏阳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也初具雏形。
二是形成了一批传承历史文化、地方特色浓郁的产业集群。
由— 2 —于受历史文化和当地资源的影响,形成了一批乡土气息浓厚,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产业集群。
如浏阳花炮、醴陵陶瓷、湘潭槟榔、湘阴调味品等产业集群。
浏阳花炮产业集群拥有近1000家花炮企业,从业人员40万,目前年销售收入达20余亿元,占全国花炮产量与出口量的7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花炮产业基地。
醴陵陶瓷产业集群拥有陶瓷生产企业37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2家。
20XX年,醴陵陶瓷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2亿元。
目前醴陵已成为集日用陶瓷、工业陶瓷、电力陶瓷三大类,拥有4000多个品种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三是形成了一批依托区位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集群。
如蓝山县主动对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毛织业为主的外向型加工贸易,仅几年时间,全县毛织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到372家,成为湖南最大的外向型毛织加工基地,形成针织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
汨罗再生资源产业集群,有规模企业40余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20XX年回收各种废旧物资58万吨,加工量25万吨,实现工业增加值12亿元。
永兴白银冶炼产业集群,有规模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20XX年,提炼白银达1800余吨,实现产值45亿元。
在推动湖南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十大标志性工程”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随着“十大标志性工程”企业的快速发展,相应地带动了当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产业集聚。
如长丰汽车、福田汽车等汽车生产基地建设,在星沙20公里半径范围内,集聚了生产车身、— 3 —车架、车厢、钢板弹簧等零部件企业100余家;中联、三一、山河智能三大骨干企业周围半径30公里之内,聚集了80多家为其配套的企业,20XX年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随着衡阳特变电工的发展,使衡阳市区范围聚集了生产变压器、互感器、电线电缆、高低压开关等成套设备的企业130多家,仅生产中小型变压器的企业就有60多家。
我省的产业集群尽管这些年来发展较快,但产业集群的发展层次较低,具有优势且较完整的产业链少,产业的本地配套性差、配套成本高。
一是骨干企业数量少,单体规模小,对产业的带动力小。
全国500强企业中,我省工业企业只有7家,没有达到各省平均数;列入国家统计的1848家大型企业中,我省只有52家,仅占全国的2.8%;全省销售过200亿的特大型企业只有1家。
二是产业配套性差,产业链不完整。
我省多数产业集群内产业结构不配套,缺乏横向整合,没有形成以骨干龙头企业为核心,众多配套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从而影响了主导产品和规模企业的形成,影响更高附加值、更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深度开发。
一些优势产业的主要配件和关键技术还要依靠国外产品和外省产品,本地产品质量低,档次不高,缺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配套产业环节。
三是企业缺少创新动力,自主创新能力差。
一方面企业发展的活力不足。
国企改革不彻底,大中型企业改制基本完成,但没有— 4 —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交易不活跃,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改造力度不大,非国有企业发展不充分。
另一方面科研投入极度缺乏。
全省每年用于R&D的总投入约占GDP的0.6%,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0.5个百分点,开发投入少成为打造优势产业的关键瓶颈。
(三)我省发展产业集群的必要性1、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趋势从国际范围看,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
不但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发展专业化产业集群,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把产业集聚发展摆在了重要位置。
在美国,有硅谷和128公路的微电子业群、明尼阿波利斯的医学设备业群、加利福尼亚的葡萄酒业群等。
在意大利,产业集群区集中程度很高,意大利70%以上的制造业、30%以上的就业、40%以上的出口量都是在专业化产业区域内实现的。
在德国,有图特林根的外科器械业群、斯图加特的机床业群、韦热拉的光学仪器业群、巴登-符腾堡的机械业群、德累斯顿附近的陶器业群。
在法国,有巴黎森迪尔区的网络业群、布雷勒河谷的香水玻璃瓶业群等很多实例。
在印度,有旁遮普邦路德海阿那的金属加工和纺织工业群、泰米尔纳德邦提若普尔的棉针织业群、卡纳达卡邦班加罗尔的电子软件业群。
印度约350个集群创造了印度制造业出口额的60%。
大量的产业集群存在,在世界经济版图上形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世界的财富大都是在这些块状区域内创造的。
—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产业集聚现象不断推进,沿海一些地区也出现了产业集群化的趋势。
在广东形成了以珠江东岸的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产业集群和西岸的家电制造产业集群,广州、深圳、东莞、惠州四市所组成的电子信息走廊,电子产业产值占全省四分之三,成为亚洲电子产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在广东珠江三角洲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四分之一,如南海西樵的纺织印染、盐步的内衣、石湾环城的童装、张槎的针织、中山沙溪的休闲装、东莞虎门的服装生产和贸易、大朗的服装、云浮罗定的针织、佛山石湾的陶瓷、南海南庄的陶瓷、云浮云城的石材等。
目前,浙江年产值10亿到50亿的民营企业集群118个,年产值50亿到100亿的民营企业集群26个,年产值100亿以上的民营企业集群3个,有53个集群的主要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30%以上,其中多数都是浙江省乃至全国的专业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例如,占世界总产量70%以上的防风打火机集中于温州的鹿城区和瓯海区,海宁的许村、许巷的装饰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5%以上,永康的衡器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二,涌现出许多产销量位居全国乃至世界第一的“单打冠军”。
国内、国外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与特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培育产业集群是一个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途径,也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有— 6 —效手段,发展产业集群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2、湖南省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必要性湖南作为中部省份,加快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有着更为重要意义: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是加快优势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优势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