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六次文化汇总2015.106.“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说明不同的自然条件决定不同的区域文化。
7.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22.“一箭多星”技术的发明和运用,降低了卫星发射成本,提高了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
这说明A.文化决定经济的发展B.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C.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很重要D.在经济总体格局中,文化产业的作用很突出23.近年来,某县政府倡导全民阅读,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书香社会建设。
这佐证了①文化进步取决于传媒的现代化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阅读能力是文化素养的标志与核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4. -些地方让孩子们诵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编的传统家训家规,在这个过程中,文明的种子潜入了孩子们的骨髓,融人了孩子们的血液。
这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的文化活动②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5.开封是首个“互联网十文化”智慧城市。
在这里,游客扫描街头语音导览标识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到绘声绘色的历史故事,还可以通过微信将开封文化带到世界各地。
这表明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②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繁荣③网络文化是先进文化④科学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创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6.今年,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弘扬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这一精神的核心是A.团结统一B.爱国主义C.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27.通过富有时代特征的科学解读,“廉”、“忠”、“孝”、“节用”等中国传统思想焕发生机,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注入了巨大的正能量。
这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①立足于继承传统文化②克服历史虚无主义③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F 7.T 22.C 23.C 24.B 25.D 26.B 27.D2016.4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名句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7.落后文化通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对传统习俗要敬而远之。
22.一尊青铜,数行铭文,引发无限遐思:声势浩大的宗庙祭祀,尘土飞扬的战乱杀伐,觥筹交错的节庆盛宴……斑斑铜绿下,一串字符就是一段尘封的历史。
这体现了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人类创造文化同时也享受文化③文明只有靠文字才能传承④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最心酸作文”中表达的“爸爸只爱手机”令人深思,一些人享受了网络文化,却疏远了亲人,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温度。
这表明A.人们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促进作用D.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24.某市在发展乡贤文化的过程中,汲取传统乡贤文化的精华,抛弃其落后因素,并赋予其当代文明因子,创造出充满乡土情怀和时代气息的新乡贤文化。
这表明,文化创新①应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②不能一味摒弃传统文化③应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④不能一味推崇外来文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5.近期,讲述中国故事的电视剧《琅琊榜》不仅在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电视台热播,而且登陆亚洲、非洲、北美等地的电视剧网站,受到亿万外国观众的热捧。
由此可见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唐诗的艺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不仅数量多、质量高,而且诗体大备、流派纷呈。
唐诗曾让众多帝国的诗人黯然失色,也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源远流长,历经沧桑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薪火相传,越燃越旺27.退休教师韦思浩,本可以享受悠闲优雅的晚年生活,却为了捐资助学而甘当“拾荒老人”,以极致的方式诠释了慈善的真义,也感动了无数人。
韦老师的义举感召我们①做传统美德的实践者②做先进文化的建设者③做家庭美德的传播者④做职业道德的弘扬者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6.T 7.F 22.A 23.B 24.A 25.B 26.A 27.A2016.106.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就可以创作出鲜活多彩的文化作品。
7.增强全民族文化的创造活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2.在燧石取火的实践中,人们悟出了“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这一道理,从此在生产和生活中,多了几分执着,几分坚守。
由此可见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③自然界的事物蕴含着文化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A.①②B.①③C. ②④D.③④23.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龚自全珍老人坚守精神家园,扎根贫困老区59年,用自己坚定的信仰书写了爱与奉献的生命长歌。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A.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C.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文化增强人的精神世界24.台风“莫兰蒂”来袭,浙江泰顺三座国宝级古廊桥相继被洪水冲毁。
当地政府号召民众抢救古廊桥木构件。
国家文物局表示在资金、技术上全力支持廊桥修复工作,短短几天民间捐款超过300万元。
修复古廊桥的依据有①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②先继承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③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精髓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①④C. ②③D.③④25.某市推动“短、精、新”的“微宣讲”走进新兴媒体,满足了更多群体学习政策理论的需求,扩大了新人新事宣传的辐射面。
这一做法①体现了大众传媒需要加强管理②利用了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③有利于改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④有利于用主流文化引领社会思潮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6.“中国好人榜”评选活动自2008年开展以来,影响不断扩大。
今年8月,群众举荐的好人好事线索超过93万条,参与活动人数超过3800万。
好人好事的广泛传播,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提升了国民道德素质。
这表明①精神文明重在建设②文明风尚需要引导③传统道德得到全面继承④国民素质已经全面提高A.①②B. ①④C. ①③D. ②④39.看着朱婷和林莉们齐刷刷抬脚轻叩冠军奖台,正在备考的我,眼泪夺眶而出、肆意流淌。
略显稚嫩的中国女排从逆境中分歧,杀透重围,最终夺取里约奥运金牌,靠的不只是一流的技能,更是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
场上场下、教练队员,在国旗下集结,为祖国而征战;团结如一人,配合似双手;无论对手如何强大,都毫无畏惧,敢于亮剑;不管比分落后多少,都每球必拼,决不放弃。
在这种精神激励下,教练组审时度势,合理调配阵容、打法和战术,通过精妙的指挥贯彻自己的意图;队员们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如虹的气势,将自己的体能和技战术水平发挥到极致,将教练组的意图变成精彩的比赛过程,是不可能成为可能……我也该振作起来了。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我”所描述的女排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内涵?(2分)6.F7.T 22.C 23.B 24.B 25.B 26.A39.(1)“我”所描述的怒拍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下列内涵: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017.46.文化包容性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7.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2.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人质量时代。
这意味着①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③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④文化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3.列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需要,至今指导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
这表明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习俗能够促进社会发展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④文化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4.新年伊始,央视《中华诗词大会》火爆荧屏,—字飞花令,令众多观者如痴如醉。
唐诗宋词之高雅,五言七绝之韵律,无不让人叹为观止、拍手叫好。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A.古代诗词总能给人以丰厚滋养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C.经典作品在新时期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D.着眼于人民的精神需求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25.故宫博物院自主研发的一款APP(移动客户端)游戏,将故宫珍藏用精美的图片和诙谐的语言传递给观众,让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
“故宫+互联网”的模式①发挥了科技对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②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③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④融合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6.2016年9 月,中央文明委启动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共有300个在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平等和谐、敬业诚信、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绿色节俭、热心公益等八个方面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家庭受到表彰。
开展这一活动主要是为了①大力弘扬中华传统道德②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全面提髙公民科学素养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9.近年采,W市积极推广全开放、24小时不打烊的公共图书阅览空间——城市书房。
与传统图书馆单纯由政府拨款建设管理不同,城市书房以众筹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同时采用”我的书房我来打理”的志愿服务形式,由志愿者负责图书上架整理、秩序维护。
城市书房不仅成为满足广大读者更多需求的精神粮仓,而且成为彰显社会公德的文明样板。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重要性的角度,分析W市推广城市书房的积极作用。
(3分)6.F7.T 22-26 DACAB39.(1) W市推广城市书房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公益事业发展。
2017.116.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应以吸收为主、为我所用。
7.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22.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在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的国家法定节日、纪念日,于北京时间上午10点整在其频率、主频道播放国歌。
这一要求的依据是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C.人的精神力量源自人的文化素养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23.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一2035年)》,前所未有地重视老城保护与复兴、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