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结果;简单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了解日本在东北三省犯下的战争罪行;记住西安事变的时间、地点、目的和意义;通过九一八事变发生背景的分析,从而理解日本侵华政策,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西安事变的形势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简述柳条湖事变的真相,培养学生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结合历史地图册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册的能力和直观认识历史、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学习史料了解历史的真相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归纳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日本欠下中国人民的累累血债通过展示图片、讲述杨靖宇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让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政策的第一步,同时介绍日本的侵略罪行、东北人民的英勇抗战,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介绍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使学生感受到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爱国责任感,认识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历史背景;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难点:理解日本侵华政策的由来和九一八事变的关系教学过程:[老师单元开篇]: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新的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请同学们打开第四单元的首页,从1931年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侵占我国的领土,掠夺资源、劳动力,残暴屠杀中国人民,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战争罪行。

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抗日”成为当时的主旋律。

经过14人艰苦的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历史解开了新的一页。

下面,我们将一起来学习这段历史,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故事。

【老师引入新课】:同学们,在每年的九月十八号晚上九点十八分,我国东北的沈阳都会撞钟和拉响防空警报,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国耻。

为什么这个日子让人莫齿难忘,痛心疾首呢?究竟在九月十八日发生了什么事?下面我们通过14课《难忘九一八》的学习,一起来探讨答案。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0页的第一段内容,找出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简单的经过。

【学生阅读】:…………。

(板书,写上课题)【老师提问】:好,同学们请停下来。

找到刚才老师提问的答案吗?【学生回答】:1931年9月18号夜,日本在沈阳北郊有预谋地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老师总结、引申】因为这次事件是发生在九月十八号,所以称为“九一八事变”。

刚才同学们已经说到当时日本是有预谋地制造柳条湖事件,那么这次事件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现在同学们快速阅读70页中间的蓝色小字部分的内容,待会请一位同学来简单概述一下。

(学生看书,老师继续在黑板上板书)【老师提问】:同学们,请停下来。

当时日本是怎样有阴谋的制造“柳条湖事件”的?【学生回答】:当时日本关东军以巡查铁路为名,然后自己炸毁柳条湖的一段铁轨,反诬是东北军所为,并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

(初二学生的归纳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在平时的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归纳概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老师总结】:同学们,现在请翻开地图册的22页,看看“九一八事变”的示意图。

找出“柳条湖”这个地方。

当时,日本关东军的中尉河本自爆南满铁路的柳条湖段,然后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

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

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所以说日本是有预谋地行动。

同学们要注意,柳条湖不是一个湖,而是一个村名,面积近8平方公里,多为柳树丛生地沼泽地。

它的右边是当时东北驻军的营地――北大营,下边是沈阳城。

这两个地方都是战略要地,所以日本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借口,同时又可以又目的的抢到先机。

好,现在请同学们看到地图册22――23页中间的地图,找出长春和旅顺这两个地方。

(老师在引导学生看地图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找到相关的信息,比如地点、人名等。

从而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讲解。

在此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切记老师一言堂,自言自语。

)【学生回答】:找到旅顺和长春了。

【老师讲解】:同学们,在长春和旅顺之间的这段铁路就是我们书上提到的“南满铁路”。

在旅顺这阁地方,有没有看到一面绿色的旗帜?旁边写着什么?【学生回答】:找到了,写着“日本关东军司令部”。

(在这里,学生可能就有疑问了,为什么在中国的大地上有一个日本军队的司令部?可能学生会简单的认为这是被日本占领了。

所以,在这里学生又有了新的兴趣了。

)【老师适当的引导】:同学们,为什么在中国的大地上却有日本军队的司令部?为什么在中国的东北却有一条不属于中国管理的铁路呢?(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其实,南满铁路本来不是日本控制的,而是沙俄。

1896年,当时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了一个密约(中俄密约),允许沙俄在中国的东北修建铁路。

1898年,沙俄又逼迫清政府把旅顺和大连湾附近的地区“租借“给他(25年租期),并把它改为“关东省”,1905年,日本与俄国在中国东北三省进行了一场战争,最终俄国战败了,把“关东省”和“南满铁路”转让为日本。

后来日本就在关东省驻军,实行殖民统治,这些军队就称为“关东军”。

它是侵略中国的急先锋。

(有些知识书上有提到,所以老师应该有选择的解释,但是在解释的过程中一定要简明扼要,具有趣味性)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当时中国政府的最高代表蒋介石实行什么政策呢?后果又如何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本71页左上角的“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学生阅读】:“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学生在前面已经有点累了,所以在这里朗读简短的材料,可以提高学生的精神注意力)。

所以蒋介石实行的是不抵抗政策,结果中国东北三省沦陷。

【老师渲染】:当时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日本仅仅用了四个月18天的时间就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

东北三省12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沦于敌人的手中。

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什么概念呢?相当于3个日本国土面积。

(在这里,进行大力渲染,营造一种气氛,为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东北三省3000多万同胞开始了长达14年之久的亡国奴生涯。

日本在东部被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极端的军事占领,烧杀掠夺,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的战争罪行。

据不完全统治,东北三省每年的粮食被日军抢走,在1932-1934年间,就又6.7万人被杀害,更残忍的是日本在东北拿中国人进行细菌实验,而这些毒气弹直到今天一直都还在危害东北同胞的生命安全(展示图片,一共5张,一战日本杀害东北同胞并且悬挂在竹竿上;一张“平顶山惨案”的图片;三张齐齐哈尔毒气事件;结合时事,对这些图片进行通俗而沉重的解释,重点突出日本在东北犯下的罪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渲染背景之后提问)面对的日本残暴的殖民统治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人民怎么做呢?【学生回答】:东北人民并没有这样就屈服。

他们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进行抵抗,中国共产党员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老师总结,提升】:好,回答得很好。

(展示杨靖宇的图片,讲述杨靖宇将军的故事,重点突出杨靖宇在东北抗日时牺牲的故事,(日本砍下杨靖宇将军的头颅,并解剖,胃里面只有棉花、树皮、小石头)重点突出杨靖宇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决的抗日意志,这也是中国人民富有反抗未来压迫的精神体现)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后,有没有就此停止侵略中国的步伐?【学生回答】:没有,日本并没有就次停止侵略中国的步伐?日本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

【老师肯定并引申】:对了,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列强蓄谋已久的国策。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一起来看一则材料(展示卡纸):“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1927.7《田中奏折》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

【老师介绍背景】:同学们,这是1927年当时日本的首相田中义一给日本天皇的奏折,她是日本分离满蒙,侵略中国,称霸远东的国策的体现。

早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开始制定了对中国的侵略扩张政策,强调日本未来“权力上扩张方向应胃中国”,并逐步形成了以灭亡中国为首要目标,进而吞并亚洲的大陆政策。

1927年6月27日-7月7日,日本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确定了“使满蒙脱离中国本土“,置于日本势力之下,又日本参与该地的主权,并由日本担当该地的治安工作,以建立全面侵华阵地的侵华方针。

会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日本天皇上了密折,折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满蒙,就是指中国的东北三省和蒙古地区”,日本把灭亡中国作为国策,“九一八事变”就是日本侵略中国国策的体现第一步。

日本逐渐加快侵华步伐,中日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了什么主张?【学生看书回答】: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民国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老师引申】:日本灭亡中国的政策并没有改变,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当时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

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提出,符合了中国人民的要求。

当时被蒋介石调到陕西围剿红军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的主张,劝解蒋介石联共抗日。

同学们,你知道张学良的父亲是谁吗?【学生回答】:不知道【老师解释】:张学良的父亲就是张作霖,张作霖是被日本炸死的。

当时东北军里面的很多将士都要求打会东北老家,这对张学良的影响很大。

张学良怀着国仇家狠,强烈要求抗日。

但是当时蒋介石却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学生回答】:当时蒋介石不但没有接受张学良等的主张,还调重兵到陕西围剿红军,同时督促张学良和杨虎城加紧围剿红军。

【老师总结】:对了,当时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实质上是在要求对外的幌子下,继续对红军进行围剿和对日本的妥协。

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只能发动“兵谏”。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西安事变”的内容,找出“西安事变”的时间、性质和目的。

【学生看书】…………。

【老师提问】:同学们找到答案了吗?【学生齐答】:西安事变的时间是在1936年12月12日,它的目的是逼蒋抗日【老师总结】:对了,正是它是为了逼蒋抗日,为中华民族谋利益,所以说它是一个爱国的“兵谏”。

因为西安事变是在十二月十二日发生的,所以也称为“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震惊了中外,引起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响。

如何处置蒋介石呢?是杀?是放?【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导,主要是从国内外的形势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