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一缝纫机头机构综合分析

实验一缝纫机头机构综合分析

实验一缝纫机头机构综合
分析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实验一缝纫机头机构综合分析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
1、了解缝纫机头的基本构造与组成,增强对机械零件及机构的感性识。

2、了解各个部件的运动及机构类型。

3、缝纫机机构中连杆机构的特点表现为具有多种多样的结构和多种多样的特
性,通过对这一典型机构的运动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机构的认识。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缝纫机头;
2、铅笔,橡皮,三角板等会图工具。

三.实验内容
1、JA型家用缝纫机机头的组成机构及其工作原理
(1、)JA型家用缝纫机机头从外形看由下列零件组成,如图1-1所示。

图1-1 缝纫机机头外观图
1、调压螺钉
2、面板
3、挑线杆
4、夹线器
5、夹线簧
6、面板线钩
7、压脚 8、推板 9、针板 10、下插线杆 11、过线器 12、针距调节螺钉 13、绕
线器 14、上轮 15、上插线杆 16、针杆 17、针夹 18、机针
(2、)工作原理:
缝纫机的工作循环一般以机针处于最高点为循环的起始点。

机针带着面线自上而下运动,穿过布料,到达最低点,与此同时,挑线机构自上而下摆至接近水平位置,摆梭逆时针摆动,到达勾线准备位置;当机针回升开始,先抛出线环,摆梭则开始顺时针摆动,勾住线环,进而带着绕由底线底梭心穿过线环;与此相配合,挑线机构先是在水平位置附近保持静止,以保证抛出的线环稳定,便于勾线,随后则迅速下摆,为摆梭穿越线环提供足够长的面线;机针继续上升,摆梭完全穿出线环,挑线杆便迅速上摆,收回放出的面线,并从线团中拉出下一循环所需的线,完成一个针迹;在机针退出布料和下一次刺进布料之间的空行程,则是送布机构的工作行程,送布牙被抬起后向前进,完成送布动作。

①.缝纫机机头结构简图如下:
图1-2 缝纫机头结构简图
(1)上轮 (2)上轴 (3)挑线凸轮 (4)挑线杆 (5)小连杆 (6)针杆 (7)送布凸轮
(8)牙叉 (9)牙叉滑块 (10)针距座 (11)送布曲柄 (12)送布轴 (13)牙架 (14)送
布牙 (15)抬牙曲柄 (16)抬牙轴 (17)摆轴偏心凸轮 (18)摆轴 (19)大连杆 (20)摆轴滑块 (21)下轴曲柄 (22)下轴 (23)摆梭托,摆梭
引线机构:(1),(2),(3),(5),(6);
挑线机构:(1),(2),(3),(4);
钩线机构:(1),(2),(19),(18),(20),(21),(22),(23;)
送布机构:
(1),(2),(7),(8),(9),(10),(11),(12),(13),(14),(15),(16),(17),(18)。

注:图上未画的压紧杆部分也属于送布机构。

还有自成一体的第五大机构:绕线机构。

由于它是辅助机构,故未在图上画
出。

②缝纫机线迹形成过程:面线线环形成→线环扩大→套过梭心→套住底线→面线底线绞在一起→面线收紧→形成一个绞合点→送布→形成一串绞合点(线迹)
图1-3 缝纫机线迹形成过程
简单地说:a、送布牙向前送布到位; b、挑线杆拉出面线备用;
c、针杆和机针下降刺布;
d、机针将面线带到布下;
e、机针上升并形成线环;
f、摆梭逆时针转钩线环;
g、线环被钩大绕过转轴; h、摆梭顺时针转动脱钩;
i、挑线杆收紧面线线环; j、面线线环套住了底线;
k、继续收线形成绞合点; l、周而复始形成了线迹。

更简单地说:送布---放线---引线---刺布---退针---成环---钩线---扩环---脱钩---紧环---绞合。

四、实验步骤
1、由手轮转动上轴,观察各机构的运动情况,认清哪些构建是活动构件,那些事
固定构件,了解缝纫机的结构及传动原理。

2、检查机针最高位置时的指针是否为零,必要时可松开手轮离合器加以校正。

3、转动上轴,依次观察并记录机针在最高位置开始刺布,到最低位置退出布料等
时刻的指针读数。

4、转动上轴,依次观察并记录摆梭逆时针摆动和顺时针摆动交接时刻的指针读
数。

5、转动上轴,依次观察并记录挑线杆在最高位置、中间休止、再下降,到达最低
位置等时刻的指针读数。

6、转动上轴,依次观察并记录送布机构开始送布、送布结束等时刻的指针位
置。

以上3-6步应反复三次,取各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实验数据,填入测试数据表。

五、缝纫机工作循环图
图6 缝纫机工作循环图
表1 家用缝纫机四个主要机构在工作周期中的特殊点(配合图6)
缝纫机四大机构运动简图及其自由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