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美并购永乐前后的财务指标分析教程文件

国美并购永乐前后的财务指标分析教程文件

国美并购永乐前后的财务指标分析ECONOMIC PRACTICE·经济工作■■■■■国美并购永乐前后的财务指标分析文/王丽杰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业在过去的几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家电零售企业已超过30000家。

从2000年至2007年,中国前七名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72%。

国美和永乐作为中国家电零售业排名第一和第三的集团,合并后新集团毫无疑问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大集团,双方的启动合并将形成了家电流通领域的最强阵营,整合优势是任何其它企业都难以逾越的,是中国家电连锁业整体实力上升的一个重要标志。

本文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成长能力四方面综合分析国美电器有限公司与中国永乐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并购前后的财务指标变化,研究国美与永乐并购案是否成功。

一、数据来源及财务指标的选择(一 )数据来源由于本文是通过财务指标分析法研究企业并购绩效的问题,因此选择国美2005、2006、2007年三年即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一年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年报中相关数据作为基础,分析国美在并购永乐前后的业绩变化。

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主要如下:①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2006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②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 (2005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③巨潮资讯网站 (2005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④香港证券交易所网站(2007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二 )财务指标的选择由于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信息可以量化的,真实资本投资效率的变化又体现为公司经营效率的变化,所以涉及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指标众多,很难用一两个财务指标加以反映。

限于能力和时间,只选择了全面综合体现该公司经营业绩变化的四个方面指标,即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其他指标忽略不计。

二、国美并购永乐前后的财务指标分析(一 )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是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

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衡量企业长足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2008·20经济论坛 123■■—■■经济工作·ECONOMIC PRACTICE1.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等于净利润除以平均净资产。

它反映上市公司股东投资报酬的大小。

净资产收益率越大,上市公司净资产的获利能力就越强,所以这个指标是正指标,越大越好。

从表l看出,3年来净资产收益率直线下降,下降幅度比较大,从2005年的41.6%, 2006年 18.3%,到 2007年l1.33%。

国美2005、2006、2007三年的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7.78亿元,9.42亿元和11.68亿元,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3.86%,21.28%,23.89%。

而合并后平均净资产由2005年18.7亿元到2006年52.4亿元,直~q2007年的104亿元。

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2005年报表仅为国美自身的净资产,2006年的报表中净资产为永乐和国美两者之和。

第二,净资产由已发行股本、储备、摊派发末期股息、少数股东权益四者之和组成。

而这其中储备2006年47.2亿元,2007年96.3 亿元,直接影响净资产2006年~112007年的巨额增加。

可以看出,平均净资产的增长幅度远大于利润增长率,导致公式计算上数据的下降。

2.总资产净利率。

总资产净利率等于净利润除以平均资产。

它反映上市公司资产的整体的获利能力,因此该指标越大越好。

从表1看出,总资产净利率从2005年~1J2007年也是直线下降。

净利润虽然有增长,三年分别为人民币7.78亿元、9.42亿元和1 1.68亿元,但因为2006年并购永乐后总资产一下子从2005年的93.6亿元上升到211.76亿元,2007年达到298.37亿元,公司的业绩增长并未随公司的规模扩张而同步提高,导致总资产净利率的下降。

3.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等于销售利润除以销售收入。

它反映每一冗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的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若上市公司并购后124 经济论坛 2008·20销售利润率提高,则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就越强,因此这个指标越大越好。

从表1看出,销售利润率3年来略有增长,还一直高于行业利润率水平之上。

销售利润加倍上升,2005年16.5亿元、2006年23.6亿元、2007年4l亿元。

销售收入也同样3年来稳步增长,2005、2006、2o07三年分别为179.6亿元、247 亿元、427.9亿元。

总的来说,从盈利能力数据上来看,3年来是下降的。

总体指标不好,具体来说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净利率直线下降,销售利润率略微上升。

但实际上企业在前期收购永乐、蜂星等一系列举措后仍保持较高且稳定的盈利水平。

(二)偿债能力分析偿债期限有长有短,偿债能力既要看长期偿债能力也要看短期偿债能力。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等于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

它是长期偿债能力,代表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

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

从表2看出,资产负债率这3年下降较快。

企业负债总额增加,从2005年78.57亿元到2006年159.39亿元、2006年1 94.45'fL元。

但因为合并后规模效应显现,总资产增加速度快,由2005年93.67 亿元上升到2006年2l 1.76f乙元,2007年298.4亿元。

两者相除后,相对比率就降低。

2.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等于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速动比率等于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为短期偿债能力。

一般认为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为2,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但实际上只有和同行业的平均比率比较才知道比率是高还是低。

从表2看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3年来先下降后上升,比率都较为合理。

流动资产直线上升,速动资产也是连续上升。

流动负债也迅速增加,三年来从75.9亿元到149.6亿元,再到161.8亿元。

家电连锁企业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它们在日常周转中必然形成大量存货——以销售额计算,存货周转一般在40天以上,400亿元的销售额就意味着存货要占用5O多亿元的资金。

另~方面,为了维持日常的周转,并支付供应商的货款,家电连锁企业手中都持有大量现金及其等价物,实际上这些企业现金占总资产的比例长期维持在50%左右。

流动比率理论上最低为2,速动比率理论上最低为1,但考虑到行业情况,2个比率良好。

3.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等于利润总额与利息费用之和再除以利息费用。

它反映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

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越好,它说明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偿付利息。

从表2可以看出,利息保障倍数3年来连续下降,下降幅度大。

利润总额连续3年增加,2005年 8.7亿元,2006年10.7亿元,2007年15.3亿元,而利息费用也是连年上升,三年的费用分别是4250万元,6540万元,1.9亿元。

表面上看起来企业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恶化,存在偿债风险。

但从报表上看2007年企业总资产为298.37亿元,销售收入为424.78亿元,它的银行借款只有3亿元,可转换债券有31.84亿元,利息费用只有1.93亿元,因此利息保障倍数很低。

总的来说,从表2国美偿债能力数据来看,3年来偿债能力上升。

总体指标情况良好,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都大幅降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虽略有波动但总体良好。

(三 )营运能力分析反映企业经营管理、利用资金的能力。

通常来说,企业生产经营资产的周表1 2005—2007国美盈利能力数据疹铲~ 2005 2006 2007净资产收益率 41.6% 17.98% 11.23%销售利润率 9.2O% 9.54% 9.64%表2 2005 2007国美偿债能力数据雳铲— 2005 2006 2007资产负债率 83.87% 75.35% 65.17%流动比率 1.12 1.04 138速动比率 O.76 0.7l 1.O5一利息保障倍数 21.45 l7-33 8.9表3 2005~2007国美营运能力数据劳—毛堡 2005 2006 2007总资产周转天数 188 308 253存货周转天数 60 79 51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59 84 65表4 2005~2007国美成长能力数据薪——越 2005 2006 2007销售增长率 84.84% 37.70% 71.78%转速度越快,资产的利用效率就越高。

1.总资产周转天数。

总资产周转天数等于360除以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于主营业务收人除以期末总资产。

它反映了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总资产周转天数越短,周转速度越快,则说明上市公司的销售能力越强。

从表3可以看出,总资产周转天数3年来,有上下波动,先上升后下降,但长期趋势良好。

主营业务收入 2005、2006、2007~年屡创新高,飞速上涨,2005年收入179.6亿元,2006年247.3亿元。

尤其是并购后,在行业资源整合的因素下,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年收入424.8亿元。

期末总资产3年来也直线上升。

ECONOMIC PRACTICE·经济工作■■—一2.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天数等于360除以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于主营业务成本除以期末存货。

它反映了上市公司在存货方面的管理能力。

存货周转天数越短,说明了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

从表3可以看出,存货周转天数3年来先增加后缩短。

主营业务成本增加幅度较大,由2005年的163.1亿元~U2006年的223.7亿元,再~2007年的383.4亿元。

期末存货金额也是连续3年稳步增加:2005年27亿元,2006年48.9亿元,2007 年53.8亿元。

国美在存货的周转速度控制上做的非常好,存货周转率分别为6.04次、4.57次、7.13次。

不管存货的量有多少,存货周转天数始终为60天、79天、51天。

存货的质量和流动性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营运能力。

3.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等于360除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于主营业务收入除以期末应收账款。

它反映上市公司年度内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从一个侧面反映应收账款的收回速度。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负指标,越短越好。

从表3可以看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是先上升后下降,运作速度较快。

主要因为国美是零售企业,是大卖场模式,存货周转率又高,应收账款相对较少。

其变现速度和变现程度是国美流动比率的重要补充,它也反映着国美的短期偿债能力。

总的来说,从表3国美营运能力数据来看,营运能力3年来为变化不大,总体指标一般。

具体来说,总资产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都是连续上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先延长后缩短,总体趋势向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