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高危因素分析和处理策略

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高危因素分析和处理策略

2012年12月第19卷第12期收稿日期:2012-09-09修回日期:2012-10-25作者简介:黄富群(1976-),女,广东梅州人,主管护师,从事护理管理工作。

人工气道是在抢救患者生命的紧急情况下,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它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1]。

随着人工气道在临床应用的日渐广泛,人工气道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相关并发症也越来越多,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笔者以我院ICU 2010年3月到2011年7月建立人工气道的7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管理过程中的存在高危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从而尽可能地降低人工气道的风险。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ICU 2010年3月到2011年7月建立人工气道的7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气管插管57例,气管切开21例;男49例,女29例,年龄29~85岁,平均年龄(69.35±7.92)岁。

行气管插管的全部病例均符合适应症。

1.2人工气道管理方法1.2.1位置管理人工气道建立后,应根据患者情况将气管插管予以稳妥固定,防止插管损伤周围皮肤及黏膜。

用无菌胶布粘贴在外露的气管处,以记录外露长度,便于及时发现气管位置变化,交接班时应检查气管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应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导管维护方面的宣教,防止患者在行动过程中或者家属在护理过程中碰触导管而发生移位;患者处卧位时应将患者头部后仰,降低气管插管压迫咽部,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变换体位以降低导管长期刺激同一局部而发生损伤,同时变换体位利于痰液引流;对气管切开患者应在固定气管套时应松紧适宜,固定后以颈部轻度运动,能在导管和系带之间放下一指为宜。

插管后48小时内应严防套管滑脱或移位。

1.2.2气囊的管理气囊是否放气一直是呼吸治疗比较难以决策的问题,目前临床医师大多不主张气囊进行常规性放气。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气囊间歇放气如果是必须进行的,应在排除气囊气体的同时对气囊内的滞留物进行彻底清除。

气囊处于充分充气状态时,患者方能进食,气囊压力维持在18.4~21.8mmHg ,可有效保证通气和预防气囊对粘膜造成压迫性损伤,在进食时应安排患者处半坐卧位,尽量防止误吸或食物反流的发生。

1.2.3人工气道湿化管理采用人工气道呼吸患者的下呼吸道失水较为严重,黏膜相对干燥,排痰不畅,分泌物也变得更为干结,从而使气道阻塞变得更为严重,这些因素影响了气道的顺畅。

因此,人工气道管理中,气道湿化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临床可采用直接向气道内滴注加湿化液或采用超声雾化器加湿。

1.2.4气道和呼吸机管路清洁护理在对气道和呼吸机进行护理时,应特别注意微生物的污染,对湿化罐内的无菌水定时更换,接水瓶中的积水应及时倒掉,呼吸机所用管理定期更换。

对患者实施吸痰操作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尤其注意手的净化消毒以及器具对气道的微生物污染。

1.2.5人工气道的清洁吸痰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检查吸痰装置是否完好。

吸痰前对气道予以2~3分钟的高压氧,以避免吸痰过程出现低氧血症。

吸痰注意工作稳、准、轻,严格控制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论著·(护理研究)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高危因素分析和处理策略黄富群,戈小梅,张苑银(广东省东莞市凤岗医院护理部,广东东莞523695)【摘要】人工气道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由此而导致的并发症也引起了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

本文对ICU 人工气道管理中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人工气道管理中针对高危因素的处理措施,提高人工气道的管理水平,以期尽量降低临床使用人工气道的风险。

【关键词】人工气道;高危因素;处理策略;气道管理;ICU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4-4659.2012.12.2238The High-Risk Factor Analysi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in ICU Artificial Airway Management HUANG Fuqun,GE Xiaomei,ZHANG Yuanyin(Nursing Department of Fenggang Hospital,Dongguan 523695,China)[Abstract]Withtheincreasingapplicationofartificialairwayinclinic,thecomplicationscausedbytheartificialairwayattractedtheattentionofdoctorsandnurses.Thehigh-riskfactorsofICUartificialairwaymanagementwereanalyzedinthearticle,andthemeasurestodealwiththehigh-riskfactorsofICUartificialairwaymanagementwereexplored,inordertoimprovethemanagementlevelofartificialairwayandminimizetheriskoftheclinicalapplicationofartificialairway.[Key words]Artificialairway;High-riskfactor;Managementmeasure;Managementofartificialairway;ICU·2238·2012年12月第19卷第12期1.2.6基础护理每天对口腔进行2次清洁护理,使口腔内尽量不残留分泌物。

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改变患者体位。

在实施这些基础护理时要保护好气管导管,防治脱出或移位。

2人工气道管理高危因素分析2.1气道损伤建立人工气道对患者属创伤性操作,易对气道产生损伤,严重者甚至引起气道出血、感染、管壁塌陷等[2]。

详见表1。

表1人工气道管理过程中气道损伤情况2.2突发缺氧突发缺氧也是人工气道应用过程中较易出现的高危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较大。

出现突发缺氧的主要原因及分布情况见表2。

表2突发缺氧分类及原因2.3肺不张肺不张是严重的人工气道高危情况,发生肺不张的患者易出现缺氧、心衰及纵隔摆动等高危状况[3]。

肺不张发生情况见表3。

表3肺不张发生情况2.4相关性肺炎临床研究资料表明,人工气道导致的肺炎的影响因素众多,发病率也较高,这常常是临床导致患者病情恶化、预后差及病死率高最为重要的原因[4]。

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及分布情况见表4。

表4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及分布情况3人工气道管理中高危因素的处理策略针对上述高危因素出现,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3.1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并插入适度在建立人工气道操作时,要把握稳、轻、准的原则,气管导管直径尺寸应适宜,插入深度适度,一般来说,成年人气管插管导管内径为8.0mm~9.0mm,气管切开套管为4~6号,插入导管的深度以门齿为起点远至22cm处,以鼻孔为起点远至25c m处。

插管完毕听诊两侧胸部,如两侧呼吸音出现不对称,应调整导管插入深度,至两侧听诊对称。

3.2妥善固定导管气管切开患者的导管固定方法宜于患者颈部侧面打死结固定,松紧以结绳与颈部容下一手指空隙为宜,过紧结绳压迫患者颈部,致血液回流不畅,导致患者不适;过松导管易滑脱。

3.3提高吸痰质量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吸痰,把握好吸痰的适应证、时机和方法,加强无菌观念。

吸痰方法包括密闭式吸痰和声门下吸引,声门下吸引属开放式吸痰,这种吸痰方式易使气管导管与呼吸器断开,使患者的呼吸道与室内环境直接相通,造成气道潜在污染的危险;而密闭式吸痰有助于在气道内准确定位,能够保证患者气道通畅的持续性,避免了患者的缺氧。

因此,密闭式吸痰管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安全性更好。

3.4科学加温与湿化当前临床较为常用的加温气体和湿化气道的方法主要有四种:人工鼻法、微量输液泵持续气管内直接滴液法、雾化器或蒸汽瓶持续加温湿化法和注射器间断注液法[5]。

其中,人工鼻法的安全性较高,效果也较好,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方法,但因为人工鼻只是利用患者呼出的气体来温热和湿化吸入气体,并不额外提供热量和水气。

而人工鼻也不是理想的湿化装置,对于大量分泌物的患者、非常小或非常大潮气量的患者、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频率的患者应慎用该方法。

3.5积极防止误吸误吸有时会给患者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临床应从患者抢救体位、鼻饲体位及鼻饲方法方面应严防出现误吸。

在鼻饲时应严防出现食物反流。

加强口腔的清洁护理,降低口腔内分泌物的残留,防治出现口腔感染,预防口腔分泌物流入气道。

综上所述,在掌握人工气道管理过程中的高危因素后,应坚持观察患者气道相关状况,加强导管检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快速处理问题,以最大程度地减小人工气道的风险性。

参考文献[1]敖薪.ICU病人人工气道护理中高危因素的分析和防范[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3):257-258.[2]杨桂梅,高志敏.ICU病人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J].护理研究,2006,20(2):523-524.[3]廖碧春.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治及护理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2(3):203.[4]李湘君,周良,金玲,等.探讨ICU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病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4):399-400.[5]韩秀华,赵青菊,董怀平,等.人工鼻在人工气道患者湿化气道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6,13(2):12-13.原因插管用力不当导管尺寸不当吸痰方法不当气囊压力不当气囊长期高压导管固定不牢固气体温度过高例数1223121比例1.28%2.56%2.56%3.85%1.28%2.56%1.28%项目气道发生漏气导管移位或滑脱导管不畅氧源问题吸痰时间长体位或鼻饲不当而出现误吸湿化过度病情突变例数13112114发生率1.28%3.85%1.28%1.28%2.56%1.28%1.28%5.13%项目气管导管误入另一侧支气管吸痰负压大、湿化过度例数42比例5.13%2.56%项目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不合理的应用无菌操作不严格考虑环境原因例数72211比例8.972.562.561.281.28(责任编辑:王晓燕)·223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