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 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 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 /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
绝:断绝。
弦: 弹琴。 鼓: 弹。 若: 像。 念:想、思念。 必:一定。
得: 知道、领会。
谓: 认为。 世: 世界上。 乃: 于是,就。 复: 再。 知音:知心朋友,真正
了解自己的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擅长 善哉!
善于
好
①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②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俞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 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 山。”
③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 水势浩大的样子像江河。”
④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俞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一定能准 确地说出他的心意。
▪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音乐。 ▪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
“你弹得太好了。就像巍峨泰山屹立在我面 前。” ▪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 “太妙了!这琴声如奔腾不息的河水从我心 中流过。” ▪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 确道出他的心意。 ▪ 钟子期死了,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 出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人了,于是,他把心 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怀视之”——鲁迅 ▪ “酒逢知己千杯少”
十一、与本课相关的词语或成语
▪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也比喻乐曲高 妙。
▪ 炉火纯青:比喻技艺或学问、修养达到精 粹完美的境界或做事情达到纯熟的地步。
4.并让我们一起积累中华经典的交友诗文和句子。
伯牙绝弦
二、自由读,大声读,有读不懂 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用铅笔加 斜线给句子划分节奏。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 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 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隆隆雷声 袅袅炊烟 萋萋芳草
皎皎明月 萧萧竹叶 雨雪霏霏
清风徐徐 明月皎皎 白雪皑皑
杨柳依依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清风!” 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春雨!”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明月!”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八、深悟绝弦
•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本书 中,用生动形象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 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 短诗,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 见一抔(póu)土,惨然伤我 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 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 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 琴为君死!
▪ 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 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弹给 谁听呢?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 了。
初解绝弦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 无知音,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反复朗读,思考问题
▪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 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 河!”
一、导入
• 人生苦短,知音难觅;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
真的友谊的基础是相互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在 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 国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了。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伯牙绝弦》
1.看看子期、伯牙他们的友谊是多么的深; 2.体会真正的知己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境界; 3.通过我们第二次对文言文的接触,让自己进一 步地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 了什么?于是你又怎样感叹?
伯牙把情感融进乐曲中去了,用 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峨屹立于 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 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可谓达到 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七、拓展、思考
• 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
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 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 呢?
▪ 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自由地读课文,从朗读 的过程中体会伯牙和子期之间的真挚友谊 和真知己的境界。
九、关于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文
▪ 如“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宋代 王安石《伯牙》诗:“千载朱弦无此悲, 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 高山深相知。”再如唐代孟浩然《夏日南 亭怀辛大》诗:“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 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这些诗 都是写琴曲的高妙,听琴的乐趣,或者比 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等。
十、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君子之交淡如水” ▪ “莫逆之交” ▪ “士为知己者死” ▪ “管(仲)鲍(叔牙)之交” ▪ “刎颈之交”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
▪ “忘年之交” ▪ “患难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
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任何人 真切地理解他了,于是——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 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 魅力所在。
六、置身其中、亲身体验
• 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
滚滚波涛 淙淙流水 绵绵春雨 隆隆雷声 袅袅炊烟 萋萋芳草 皎皎明月 萧萧竹叶 雨雪霏霏 清风徐徐 明月皎皎 白雪皑皑 杨柳依依
• 一起想象这样的一副画面:伯牙正在鼓琴,
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 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 怎样感叹?用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滚滚波涛 淙淙流水 绵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