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木病理学PPT课件

林木病理学PPT课件

• 培养性状:固定培养基上--菌落 • 液体培养基上--混浊,絮状物,菌
膜,菌环等 • 繁殖--繁殖方式为裂殖,繁殖速度
为1次/20分钟,S形生长曲线
7
遗传
• 遗传---裂殖时细胞内物质均等分 配到子细胞 质粒---染色体DNA之外的可自我 复制的环状双链DNA,常带有与抗药 性,致病性,性结合有关的基因
2
菌体结构
• 黏质层(较厚而固定的称作荚膜)---细胞壁(多糖,拟脂类和甲壳质组成) ----质膜(质膜下的小粒状鞭毛穿过 细胞壁和黏质层延伸到体外) ----胞 质(异染粒+中性体+气泡+液泡 +核糖体)----核区(DNA,无核 膜).无芽孢
3
用革兰氏染色法可反映细胞壁的 差异

革兰氏阴性菌壁厚,肽聚糖为主 •
• 欧氏杆菌属Erwina革兰氏阴性菌,鞭 毛周生,引起植物组织腐烂或萎焉
14
• 厚壁菌门 • 棒杆菌属Gorynebacterium
(Clavibacter)革兰氏阳性菌,
多数无鞭毛
15
软壁菌门
• 植原体属(Phytomonas) • 引起的病状很象病毒病的症状,主要是
黄化丛枝症状.以前放在病毒病中,后 来发现有些病可用四环素治疗,在电镜 下可看到哑铃状类似于菌原体的生物体, 改成类菌原体,近年来将其归到植原体 属中,引起桑的萎缩病,造成节尖缩短, 丛枝,缩叶,黄化;泡桐丛枝病:丛枝, 花果变枝叶,黄化,有传染性
12
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
• 薄壁菌门 • 重要属: • 野杆菌属Agrobacterium,也叫脓杆菌杆
菌属,革兰氏阴性菌,鞭毛周生,引起植 物组织肿瘤或畸形 • 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革兰氏阴 性菌,鞭毛数根,菌落白色,能产生荧 光性色素,引起叶斑,溃疡,果斑
13
• 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革兰氏阴 性菌,鞭毛1根,菌落黄色,能产生 非水溶性黄色色素,柑橘溃疡病,核桃 黑斑病
16
• 螺原体属(Spiroplasma) • 菌体的基本形态为螺旋形 • 繁殖时可产生分支,分支也螺旋形 • 引起柑橘僵化病(S.citri)节间变短,
缩小,丛生枝或丛芽树皮增厚,植株 矮化,并且全年可开花,但结果小而 少,多畸形,易脱落 • 可以人工培养,在培养基上形成“荷 包蛋”状菌落
17
油橄榄肿瘤病Pseudomonas假单胞杆菌属
革兰氏阳性菌壁薄,有脂多糖和脂蛋白 •
革兰氏染色是用结晶紫草酸铵对细菌染色, 经酒精脱色后再用番红复染以便观察.未 能脱色的为阳性(紫色),脱色的为阴性 (红色)
4
革兰氏染色阳性——大肠杆菌 革兰氏染色阴性——枯草杆菌
5
• 植物病原细菌对链霉素敏感,可用于 防治细菌病害
6
培养性状,繁殖,遗传和变异
18
杨属柳属山楂属果树冠瘿病Agrobacterium
(野杆菌属)根瘤
19
根部小木瘤
20
病原细菌
21
柑橘溃疡病Xanthomonas campestri
pv.citri (Hasse)黄单胞杆菌属X.citri同物异名
22
症状
23
病原
24
• 细菌病害的症状 侵染循环和防治
25
• 斑点 • 溃疡 • 萎焉
• 有多次再侵染的机会 • 在自然条件,传播靠雨水溅洒作用,故传
播距离不会很远 • 带菌的种苗是细菌病害传染的重要来源 • 昆虫介体也可传播细菌 • 工具传播
28
侵染来源
• 细菌在受害苗木内越冬,成为初侵染来源 • 种子和无性繁殖器官:带菌种苗是最重要的初
侵入来源,带菌种苗调运可远距离传播 • 病残体:植物病原细菌可以在病株残余组织中
二.林木病原细菌
• 林木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 • 细菌形态和结构 形态大多杆状,个别丝状 细菌大多单生大小一般为1-3x0.5-0.8
微米,要在苯酚品红染色后在10 0x10的油镜下才能观察到
1
大多有鞭毛 极鞭--着生在菌体的一端或两端 周鞭--着生在菌体的四周 鞭毛着生的位置是分类的依据 一般要对鞭毛染色后再镜检
症状
26
侵染循环
• 植物病原细菌从伤口侵入,有的从自然孔 口侵入
• 寄生性弱的细菌一般都是从伤口侵入 • 寄生性强的细菌从伤口和自然孔口都能侵
入 • 假单胞杆菌属和黄单胞杆菌属的细菌引致
叶斑病, 一般是从自然孔口侵入
27
• 棒形杆菌属、欧氏杆菌属和土壤杆菌属 的细菌引致萎蔫、腐烂和瘤肿, 多半是 从伤口侵入
8
变异
• 类有性作用 • 接合:一个细胞的遗传物质可以部分进
入另一个细胞,接受遗传物质的细菌在 分裂繁殖时体内的两种遗传物质重新组 合 • 突变--频率低但次数多 • 转化:由于菌体破裂,一个细胞的遗传 物质释放出来,进入另一个有亲和力的 同种或近似种的菌体内,并作为后者遗 传物质的一部分
9
转导:噬菌体侵染和在消解一种 细菌时, 其DNA可以携带寄主细 胞的部分遗传物质,在侵染另一 个细菌时,就可以将遗传物质带 到第二个细菌体内作为它的遗传
长期存活,也是重要的初侵染来源
29
• 土壤:主要存活于土壤中的作物残余组织 • 杂草和其他作物:相同寄主范围的作物 • 昆虫介体:玉米细菌性萎蔫病菌可以在玉
米叶甲体内越冬,成为初侵染来源
30
防治方法
• 作好种苗消毒和清除植物病死残体 • 用抗生素效果较好 • 防止造成伤口和及时保护伤口,在
防治上特别重要
31
寄生性种子植物
•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种类 • 主要有桑寄生科(Loranthaceae) • 菟丝子科(Cuscutaceae) • 列当科(Orobanchaceae)
野菰 • 蛇菰科(B外检疫对象
32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寄生特点
• 寄生部位: • 茎寄生(地上部分的茎):桑寄生和菟丝子 • 根寄生(地下部分的根):列当和野菰
物质的一部分
10
• 噬菌体:细菌的病毒,专性寄生, 一般蝌蚪状,在细菌液体培养时 使培养液变清,在细菌培养平板 上形成透明斑(噬菌斑)
11
• 寄生性:绝大多数非专性寄生,极少数 专性寄生
鉴定方法: 症状观察: 染色镜检鉴定法(革兰氏染色法和鞭毛 染色法) 培养性状鉴定法(菌落性状观察,生理生 化性状观察) 致病性测定: 血清学鉴定法: 核酸技术:
33
对寄主的依赖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