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系课程建设规划

体育系课程建设规划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为进一步做好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高等学校教学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通过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变革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二、建设任务和目标
建立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质课程为重点、精品课程为示范和特色的课程建设体系。

拟用5年的时间,使专业必修课程全部达到合格课程标准,3~5门以上课程达到优质课程标准,争取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门以上,争取省级重点建设课程1~2门。

三、各类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合格课程建设
合格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达到合格课程标准是对课程建设的最基本要求。

合格课程建设的重点内容有:
1.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课程主讲教师所学专业应与申报课程相符合或经过1学期的该专
业方向进修学习;形成了人员相对稳定,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教师梯队。

2.注重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科学,经过主讲教师进行2轮以上(含2轮)教学过程
整合,能够吸收一定量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经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合理。

3.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能够选用较为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比较科学、先进的教学手段,
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近三年的新教材。

5.教学文件齐备。

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考核方法及试题库
或试卷库等。

6.理论课程教学要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

(二)优质课程建设
优质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使达到合格课程标准的课程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

为此,优质课程要在合格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1.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等现代教育思想要在课程建设
中有所体现。

2.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课程由教学与科研能力较强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主讲;形成了结构较合理、人员较稳定的教师梯队,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整体水平较高、教学效果好。

3.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科学,经过主讲教师进行3轮以上(含3
轮)教学过程的整合;注重教学改革研究,有校级以上(含校级)教改立项;注意吸收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能够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教学有
特色,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明显的作用;鼓励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初步建成包括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考核方法及试题库或试卷库等内容的网络教学资源库。

5.注重考试改革。

考核内容和方法科学合理。

6.选用国家级优质教材。

7.教学文件齐备(包含的内容同合格课),教学组织管理科学、规范。

(三)精品课程建设
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是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3号)文件精神,提升我系课程建
设水平,带动其他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要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示范性,要以优质课程为起点,按照以下标准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建设工作:
1.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体现现代教育理念,能满足学生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
习的需求。

2.要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

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
主讲,并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和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高水平教师梯队。

3.要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教学内容要先进、科学,并经过主讲教师进行3个轮次以上(含3轮)教学过程整合,及时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
吸纳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4.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能够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
力和创新精神,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5.注重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
学手段和教学管理,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

6.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要在主要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
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考核方法和试题库或试卷库、主讲教师教学录像等)上网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加强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方面内容的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7.不断深化考试改革。

建立有效、可信的考试机制,考核内容和方法科学合理,鼓励探索和尝试网上考核。

8.注重教材建设。

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9.课程要连续开设3年以上,具有与其相配套的现代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组织管理科学、
规范。

(四)实践教学环节建设
1、要完善和充实与实践内容相适应和匹配的实验、实习、上机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条件和手段。

2、要编制能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讲义和指导书。

3、所开设的实践教学环节除保留必要的验证性外,要加强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和开放型实验。

重视教学与科研、社会实践的结合。

重视课内外的结合。

4、要完善和规范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行为,重视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加强实践环节的过程考核和最终考核。

(五)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

应有师资培养计划,有青年教师、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规划与措施,逐步形成一支政治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

课程负责人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一定的学术水平。

课程组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有良好的教学作风,对教学的内容、体系、方法和手段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形成团结协作、积极承担教学任务的良好工作状态。

2、每个学年从事本、专科课程教学的教师中,教学效果好的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应全部承担主讲教学任务。

有70%以上的教师主讲过该课程。

青年教师首次承担教学任务要配备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担任指导,并严格实行学校的有关规定。

3、要提倡课程组教师积极承担校级以上的科研课题(含教改课题),通过科研推动教学上水平,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创新,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有一定数量的科研或教研论文发表并获得有关的科研或教改成果奖。

四、建设措施
(一)加强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加强课程建设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它涉及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教学管理等教学基本建设工作的诸多方面,是一项整体性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

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系部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部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方案,开展合格课程的建设、指导、验收和检查,组织申报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等工作。

从而为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双高”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实现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引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双高”的主讲教师;鼓励并支持在职教师进行短期进修和申请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充分开发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巩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取得的成果,在教师中开办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全面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的能力。

(三)强化教改立项研究内容与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不断更新课程建设内容
深化教学改革是加强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的源泉。

为使课程建设内容不断更新,系部将加强对原有教改立项项目管理,强化教改研究成果的实践和应用的基础上,重点支持与课程建设关系密切的,以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等为内容(含实践教学)的研究项目,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及时融入课程建设之中,从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确保各类课程建设质量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教学工作,必须常抓不懈。

为此,系部将定期组织专家对各类课程进行检查、指导。

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对各类课程的建设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体育系
2006.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