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谈谈药用植物资源加工情况和发展战略

简述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谈谈药用植物资源加工情况和发展战略

简述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谈谈药用植物资源加工情况和发展战略
一、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
药用植物,是指具预防,治疗和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植物的总称。

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

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

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

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

《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秦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种。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相继传到中国。

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

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

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其中《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集宋代以前的各家本草加以整理总结,收载植物类药达1100余种,有不少现已佚失的本草资料赖此得以保存。

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

我国地域辽阔,从寒温带直到热带,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世界上植物生物多样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全国已知植物约有 25 700 种 ,其中很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20世纪80年代 ,我国曾经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资源调查 , 发现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包括 383 科 ,2 309 属 ,11 146 种,其中藻、菌、地衣类低等植物有 459 种 ,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类高等植物有 10 687 种。

临床常用的植物药材有 700 多种 ,其中 300 多种以人工栽培为主 ,传统中药材的 80 %为野生资源,人参、杜仲、银杏等植物为我国所独有的植物。

植物类药材中,根及根茎类药材有200~250种;果实种子类药材有180~230种;全草类药材有160~180种;花类药材有60~70种;叶类药材有50~60种;皮类药材有30~40种;藤木类药材有40~50种;菌藻类药材有20种左右;植物类药材加工品如胆南星、青黛、竹茹等20~25种。

近30年来,植物药制药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植物药产业化的发展和国际化的进程,植物制药技术大量地吸收和利用现代制药的先进理论、工艺、设备、技术和质量管理观念,传统的作坊加工工艺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先进方法技术,这些方法技术有很多是引进和利用了现代化工、制药、食品等多个行业,并不断加以改革完善,以适应植物制药的特点[5]。

植物药的剂型已经由传统的汤、膏、丹、丸、散等发展到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等现代制药的主要经典剂型。

制药技术上,已经基本形成适宜植物药功效及成分特点的提取、分离、浓缩、纯化、精制、干燥、成型等较为成熟的工艺与相应设备。

我国热带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从药用植物中寻找先导化合物是新药研究的传统方式,也是我国新药研究的优势和特色。

用现代科学手段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在我
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重视天然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研究也是充分利用天然资源的最好体现之一。

开发“老化合物的新用途”也是新药研制的热门之一,如喜树碱、鬼臼毒素等。

开展天然组合化学研究,从天然产物尤其是植物成分中寻找新的活性成分或先导化合物,是发展创新天然药物的有效途径[6],通过对植物中活性物质的化学研究和仿生合成开发出商品化产品,在杀菌剂领域已经开始应用。

在保健方面,增强身体活力、提高思维敏锐性、改善免疫系统以及帮助缓解精神压力,应成为我们对热带药用植物研究的新方向。

二、药用植物资源加工情况
1、药用植物栽培规模和种类
2、研究、加工与经营
3、当前我国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药用植物研究、加工与经营
(1)目前全国中药材的加工多以粗加工为主。

(2)绝大多数药材企业没有深加工能力,提取有效成分物质的种类较少。

(3)对药用植物的药理、药化得到深入研究。

(4)开始重视对药用植物的绿色保健食品和轻工产品开发。

当前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水平较低,药用植物综合利用率不高。

(2)全国药材生产区域化尚未形成。

(3)零星种植,不成规模。

(4)不适当引种使许多药材不具备地道性。

(5)盲目扩大种植面积
(6)追求产量第一,忽视药材质量。

(7)栽培管理和采收技术科技含量低,生产管理缺乏规范化。

(8)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野生资源消耗速度过快。

种子种苗的提纯复壮和优良品种选育工作滞后,造成中药材质量不稳定;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含量超标;中药材栽培、加工技术不规范化
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
1、开展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

2、加强野生或国外引进药用植物的种植驯化和栽培研究,充分发挥中药材主产地
3、整理和推广民族药、民间草药,丰富新药源。

4、利用化学分类学原理寻找新药源,开发一类新药材途径。

5、对药用植物不同部位开发利用,提高药材资源利用率。

全面实施GAP标准,实现中药材和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

6、探索老药的新用途,或从古代本草中挖掘失落品种。

7、应用生物技术保护和开发药用植物资源。

8、综合开发药用植物系列绿色保健食品和轻工产品,提高药材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目前应用于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生物技术(1)组织培养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2)毛状根培养和增殖技术(3)快速繁殖技术(4)DNA分子标记技术(5)药用植物基因工程、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药用植物资源开发数量的研究2、药用植物资源开发质量的研究3、药用植物资源充分利用的研究
开发药用植物新产品的途径和方法:
○1开发药物新品种;○2开发药品原料的中间体;○3开发保健药品、保健食品;○4开
发天然化妆品;○5开发其它天然产品。

三、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发展战略
1、资源开发势头良好
2、产业发展机遇难得
3、研究领域扩大
4、产业发展任务艰巨
合理开发利用,必须注意保持药用植物资源增长量与开发利用量相一致。

药用植物资源具有可再生性,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其再生过程需要一定的周期,在开发利用时必须注意保持一定的资源储量,维持其再生能力,才能达到开发与更新的平衡。

要坚决杜绝“竭泽而渔”、“乱采滥伐”等掠夺式开发利用方式。

我国曾一度对甘草、麻黄等疗效好、用量大的药用植物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其野生资源难以有效更新,资源濒危的教训,应受到足够重视。

合理开发利用,就是要争取资源最大效益。

对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应争取获得最大的效益。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我国在开发利用中,对原材料、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的深加工水平不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低,资源的优势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加剧了资源的破坏程度。

综合开发利用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资源的压力,提高资源效益。

例如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三七绒根和茎叶生产“三七冠心片”、“七叶安神片”,利用药材加工的废弃物、药渣等生产家禽家畜等的饲料,加强药用植物除药用之外用途的开发利用等,都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保护了资源。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是指保护药用植物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以保证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药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挽救珍稀濒危的药用植物物种。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均资源拥有量降低、需求加大、无序的开发利用、资源保护意识和协调管理不足、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拯救力度亟待加大。

因而提高全民的资源保护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植物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强药用植物资源尤其是濒危物种保护与利用的科学研究,制定统一、可行的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的规划和措施,完善自然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园区的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等是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要对策和有效措施。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性生产等)、迁地保护(建立药用植物园、野生变家种等)以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离体保护。

总之,特色和优势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是一件十分紧迫的任务,而特色和优
势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不可偏废的事情。

进行保护是为了开发利用,
开发利用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保护的重要意义,可以寻求更好的保护方法。

特色和
优势植物资源的保护是自然界生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