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治疗及注射技术
按来源分类
价格便宜 纯度不高 易发生过敏反应
纯度高 剂型广泛
更符合生理需求 诺和灵®R
黄色
中效 诺和灵®N
绿色
预混 诺和灵®30R
红棕色
预混 诺和灵®50R
灰色
短效胰岛素-提供餐时胰岛素
上午
下午
夜间
早餐
午餐
晚餐 睡前(12:00)
注射胰岛素最合适的部位
❖ 腹部 在肚脐两侧的一个手掌的距离内 注射.越往身体两侧皮下层越薄,越 容易扎 至肌肉层
❖ 大腿外侧 只能由前面或外侧面进行大腿注 射,内侧有较多的血管和神经分布
❖ 手臂外侧四分之一部分 ❖ 臀部
人体正面
人体背面
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
不同胰岛素注射部位皮下组织的平均厚度(mm) 各不相同
血糖
我是胰腺里 的
β细胞
主要负责生 产和分泌胰
岛素
患糖尿病后 我的命运是怎样的?
患糖尿病后, 我的兄弟姐妹都 慢慢死去了,所 以糖尿病会越来 越重。
我时常受到 伤害
刚发现糖尿 病时,我的 工作能力就 丧失了50%
糖尿病患者β细胞数量 明显 少于 正常人
2型糖尿病
正常人
β细胞
1型糖尿病
胰岛素是如何分类的?
新的针头
重复使用后的针头
重复使用胰岛素针头的危害
• 注射疼痛
会造成肉眼不易发现的针尖弯曲成钩形,导致 注射部位流血,擦伤,增加了患者注射的疼痛感 • 针头折断 多次重复使用使针尖部分可能折断在人体内而 引起严重后果(针头游走、医患纠纷等问题) • 针头堵塞 使用过的针管内残留的胰岛素形成结晶造成阻 塞,阻碍下一次注射 • 医护人员自我职业防护
Leonard Thompson
Ted Ryder --首批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儿童之一,享年76岁
胰岛素治疗前 胰岛素治疗后
胰岛素是怎样工作的?
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800
700
胰 岛 600 素 500 分 泌 400 速 300 率
200
100 pmol/min
6am
进餐时胰岛素快速 分泌,达峰高且快
上午
下午
夜间
早餐
午餐
晚餐 睡前(12:00)
中长效胰岛素(及类似物)的特点
皮下注射后1.5内(1-2)小时内起效 作用高峰在4-12小时 持续时间为24小时 控制餐间血糖及空腹状态下的基础血糖 遵医嘱,可在早餐前或晚餐前或睡前使用
预混胰岛素- 同时提供餐时+基础胰岛素
上午
30R/50R
下午
30R/50R
胰岛素治疗及注射技术
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
什么是胰岛素?
胰岛ß细胞分泌
血糖 水平
葡萄糖
胰岛素
历史上第一位 接受胰岛素注射的患者
❖14岁的男孩,处于死亡边缘 ❖1922年1月1日接受胰岛素注 射----注射部位形成脓肿 ❖1月23日再次接受Collip提取 的胰岛素注射----血糖正常, 尿糖及尿酮体消失 ❖生存到27岁
最不适合自我注射的部 位是手臂(5mm针头可 解决这一问题)
• 手臂皮下组织较薄,易注射至 肌肉层
•自我注射时无法自己捏起皮肤 • 注射手臂时,建议使用超细超 短型笔用针头(5mm)或由医 护人员及家人协助注射
臀部适合注射中长效胰岛素
• 臀部的皮下层较厚 • 无须捏起皮肤也无肌肉注
射风险
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
皮下组织的健康状况
导致皮下组织脂肪肥大、硬块产生的原因
❖ 未采用正确的注射部位的轮换模式
正确的注射部位轮换
不同注射部位间的轮换
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
皮下组织的健康状况
不同注射部位间的轮换
• 固定每天每一注射区域的注射 时 间,以确保胰岛素吸收速度、 吸收率的一致性,减少不必要 的血糖波动
• 左右交替轮换(左边一周,右 边一周或一天左边,一天右边)
•不同注射部位对胰岛素吸收速度、吸收率各不 相同;在不同的注射部位注射相同剂量的胰岛 素,血糖水平会有一定的差异。
•对于速效、短效、预混型胰岛素,最合适的注 射部位 ------- 腹部
•对于中效、长效胰岛素(例如睡前注射的中长 效胰岛素),最合适的注射部位 ------- 大腿和臀 部
皮下组织的健康状况
葡萄糖输注率
(mg/kg/min)
6
每小时均值
5 4 3 2
• 有效降低A1c,治疗达标<7% • 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 平稳吸收,无峰值 • 一天注射一次,24小时有效 • 注射时间灵活、方便
1
0
0
10
20
30
皮下注射后的时间(小时) = 观察期终点
Adapted from Lantus (insulin glargine) EMEA Summary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2002.
❖ 常见的胰岛素吸收不良的皮下组织病变——脂肪 肥大、硬块
下腹部皮下组织增生
7岁儿童皮下组织增生
上腹部皮下组织增生
皮下组织的健康状况
皮下组织脂肪肥大、硬块产生的不良后果
1. 胰岛素吸收率下降,吸收时间延长,无法有效地控 制血糖,易产生并发症
2. 治疗所需的胰岛素剂量会越来越大,造成经济上 的损失
3. 影响个人外观形象,加大精神压力,不利于糖尿病 病情的控制
不进餐时有基础 的胰岛素分泌
基础部分
10am
2pm
6pm
10pm
2am
6am
时间
Polonsky KS et. al N. Engl. J. Med. 1988
胰岛素分泌与24小时血糖浓度 配合默契
糖 尿病患者 胰腺β细胞的命运之旅
谁来执行控制血糖的任务? --胰腺β细胞
血糖高时 我就分泌 胰岛素降
初始化/排气
当针头装上笔芯时,针尖就有胰岛素滴出现,笔是 否还需要排气? 当针头装上笔芯就有胰岛素滴出现,笔仍需要初 始化。胰岛素滴只是提示针头插入笔芯中且针头 没有堵塞。初始化笔是为了保证螺钉压住了笔芯 活塞。 当笔芯从冰箱中拿出升温后,由于胰岛素热胀冷 缩,笔芯内的压力会略有升高,因此常有胰岛素 滴出现在针尖。
皮下组织的健康状况
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
应从上次的注射点移开约1手指宽度的距离进行下一次注 射,尽量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个注射点
注射点与注射点之间,距离约1指宽
皮下组织的健康状况
导致皮下组织脂肪肥大、硬块产生的原因 ❖ 重复使用胰岛素注射器/针头
重复使用变形的针头造成皮下组织的微型创伤, 日积月累的微型创伤会刺激受伤组织析出(其它) 生长因子,促使皮下硬块的形成
Thank You!
小结
❖ 胰岛素治疗方案: 基础胰岛素------1针(来得时) 2针(诺和灵N) 餐时胰岛素------3针(普通胰岛素、诺和灵R、优泌 林R、 诺和锐、优泌乐) 预混胰岛素------2针(诺和灵30R、诺和灵50R、 诺和锐30、优泌林70/30、优泌乐25)
胰岛素的注射技术
影响胰岛素吸收的几大因素
局部感染
❖ 外科:与手术消毒部位重叠 ❖ 在腰带周围:针头易脱落 ❖ 针头误入血管:有血凝块-阻管 ❖ 胶布上有血迹 ❖ 皮肤水肿明显者:影响胰岛素
吸收 ❖ 套管未取下:胰岛素未注入
病人因素:不慎拔出
胰岛素笔盒为何会发霉?
胰岛素注射器械
将笔用针头留置在胰岛素注射笔上会影响胰岛素注 射剂量的准确性,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 ❖ 温度升高时,胰岛素体积膨胀而从笔芯泄漏,浪费胰岛素
正面
背面
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
不同注射部位皮下组织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吸收率 各不相同
100%,60分钟 70%,90分钟
85%,75分钟
正面
背面
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
优先选择腹部
❖腹部的皮下组织较肥厚可减 少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
❖捏起腹部皮肤最容易 ❖身体吸收胰岛素最快的部位
是在腹部
大腿
• 避开大腿内侧 • 注射大腿时一定要捏 起皮肤或使用超细超 短型笔用针头
中效胰岛素
70%
短效胰岛素
30%
50% 50%
以30R举例: 如果注射10个 单位诺和灵30R, 实际上注射了3个 单位的短效胰岛素 和7个单位的中效 胰岛素。
来得时® ---唯一提供24小时无峰值的基础胰岛素
注射后提供平稳、无峰值,维持24小时的作用, 模拟生理性基础胰岛素的分泌
来得时 (n=20)
❖皮下组织的厚度及注射深度 ❖注射部位的选择 ❖皮下组织的健康状况 ❖胰岛素注射器械
胰岛素注射的深度
正确的胰岛素注射应是:皮下注射
❖ 胰岛素注射过深至肌肉会导致: 胰岛素吸收的加快,引起体内血糖控制不稳定
❖ 胰岛素注射过浅至表层会导致: 胰岛素渗出,注射剂量不准,体内血糖控制不稳 定、免疫反应, 容易引起皮疹
夜间
早餐 午餐
晚餐
睡前(12:00)
预混胰岛素(及类似物)的特点
皮下注射后30(10-20)分钟起效 作用高峰在2-8(1-4)小时 作用维持最长可达24小时 可用于同时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
备注:括号内为类似物的特点 类似物起效更快,效果更好,低血糖更少
预混胰岛素的剂型
30/70 (30R)
50/50 (50R)
捏 起 皮 肤 进 行 胰 岛 素 注 射
胰岛素注射的方法
❖注射时胰岛素的温度应接近室温,以避免过 低的温度造成注射时的不适感
❖用酒精消毒注射部位后,应等到表皮上的酒 精完全挥发后再进行注射,否则会引起注射 部位的刺痛
❖将针头以90°或45°角、捏起皮肤的方式, 快速地插入皮下层进行注射
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