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节松动术

关节松动术

關節鬆動術( Joint Mobilization )一、基本概念關節鬆動技術是治療者在關節活動可動範圍內完成的一種針對性很強的手法操作技術,屬被動運動範疇,其操作速度比推拿速度慢,在應用時常選擇關節的生理運動和附屬運動作?治療手段。

1.關節的生理運動指關節在生理範圍內完成的運動,可以主動完成,也可以被動完成。

2.關節的附屬運動湊巧在自身及其周圍組織允許的範圍內完成的運動,叫附屬運動,是維持關節正常活動不可缺少的一種運動。

一般不能主動完成,需要其他人或對側肢體幫助才能完成,如關節分離,髕骨的側方移動等。

任何一個關節都存在著附屬運動,當關節因疼痛,僵硬而限制活動時,其生理及附屬運動均受到限制。

在生理運動恢復後如果關節仍有疼痛或僵硬,可能附屬運動尚未完全恢復正常。

通常在改善生理運動之前,先改善附屬運動,而附屬運動的改善,又可以促進生理運動的改善。

二、基本方法1.擺動骨的杠杆樣的運動叫~,即生理運動,擺動時要固定關節近端,關節遠端做往返運動。

擺動必須在ROM>60%(正常時)才可應用。

例如,肩關節前屈的擺動手法,至少要在肩前屈達到100°時才應用(180°、60%?100°),如果沒有達到這一範圍應先用附屬運動手法來改善。

2.滾動當一塊骨在另一塊骨表面發生滾動時,兩塊骨的表面形狀必然不一致,接觸點同時變化,所發生的運動?成角運動,其滾動的方向總是朝向成角骨運動的方向,常伴隨著關節的滑動和旋轉。

3.滑動當一塊骨在另一塊骨上滑動,如?單純滑動,兩骨表面形狀必須一致,或是平面,或是曲面(兩骨面的凹凸程度必須相等)。

滑動時,一側骨表面的同一個點接觸對側骨表面的不同點。

滑動方向取決於運動骨關節面的凹凸形狀(凸出—滑動方向與成骨角運動方向相反;凹陷—骨動方向與成骨角運動方向相同)關節表面形狀越接近—滑動就越多,關節表面形狀越不一致—滾動就越多。

臨床應用時,由於滑動可以緩解疼痛,合併牽拉可以松解關節囊,使關節放鬆,改善關節活動範圍,因此應用較多。

4.旋轉旋轉是指移動在靜止骨表面繞旋轉軸轉動,旋轉時,移動表面的同一點作園周運動。

旋轉常與滑動,滾動同時發生,很少單獨作用。

5.分離和牽拉分離和牽拉稱?牽引。

分離:當外力作用使構成關節兩骨表面呈直角相互分開時稱分離或關節內牽引。

牽拉:當外力作用於骨長軸使關節遠端移位時,稱~或長軸牽引。

區別分離—外力與關節面垂直,兩關節必須分開。

牽拉—外力與骨長軸平行,關節向可以不分開。

三、手法分級:1.Matland分級標準Ⅰ級—治療者在病人關節活動的起始端,小範圍,節律性地來回鬆動關節。

Ⅱ級—治療者在病人關節活動允許的活動範圍內,大範圍,節律性來回鬆動關節,但不接觸關節活動起始和終末端。

Ⅲ級—治療者在病人關節活動允許的活動範圍內,大範圍,節律性來回鬆動關節,每次均接觸到關節活動的終末端,並能感到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緊張。

Ⅳ—治療者在病人關節的終末端,小範圍、節律性地來回鬆動關節,每次接觸到關節活動的終末端,並能感覺到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緊張。

2.手法應用選擇ⅠⅡ級—疼痛Ⅲ—疼痛+關節僵硬Ⅳ—粘連,攣縮,手法分級可用於關節的附屬運動和生理運動。

附屬運動—Ⅰ—Ⅳ均可用。

生理運動—ROM>正常60%才可應用,多用Ⅲ—Ⅳ級,極少用Ⅰ級。

分級範圍關節活動範圍的大小變化。

四、治療作用和臨床應用。

1.治療作用(1)生理效應:力學+神經作用。

力學作用:促進關節液流動,增加關節軟骨和軟骨盤無血管的營養,緩解疼痛,防止關節退變。

神經作用:抑制脊髓和腦幹致痛相應的釋放,提高痛閾。

(2)保持組織的伸展性。

關節鬆動術,特別是Ⅲ、Ⅳ級—直接牽拉了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可保持或增加伸展性,改善ROM。

(3)增加本體反饋關節鬆動以提供下列感覺資訊:關節靜止位置和運動速度及變化,關節的運動方向,肌肉張力及變化。

2.臨床應用(1)適應症:任何力學因素(非神經性)引起的關節功能障礙。

包括:a.疼痛,肌肉緊張及痙攣,b.可逆性ROM↓,c.進行性關節活動受限,d.功能性關節制動。

對於後兩者主要是維持現有ROM。

(2)禁忌症:ROM過度,關節腫脹、炎症、腫瘤及未癒合骨折。

五、操作程式1.病人體位:舒適、放鬆、無痛的體位。

2.治療者的位置:治療應靠近治療的關節,一手固定關節的一端,一手鬆動另一端。

3.治療前評估:找出存在的問題(疼痛、僵硬及其程度)。

4.手法應用(1)手法操作的運動方向:可以垂直或平行於治療平面。

治療平面是指垂直於關節面中點旋轉軸線的平面。

分離—垂直於治療平面;滑動和長軸牽引—平行於治療平面。

(2)手法操作程度,應達到關節活動受限處。

疼痛—達痛點,不超過痛點。

僵硬—應超過僵硬點。

手法平衡,有節奏,持續30秒~1分鐘。

(3)治療反應:輕微疼痛—正常反應。

24小時仍不減輕,甚至增加說明治療強度過大或持續時間過長。

关节松动术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的临床研究2004-06-28 作者:李海峰王俊华王刚朱小虎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来源:INTERNET【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关节松动术对胸椎后关节紊乱的临床效果。

方法56例胸椎后关节紊乱病人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28例以关节松动术治疗为主)和对照组(28例以传统推拿整复治疗为主)进行临床观察对比。

结果经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疗效及治疗时间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X2=5.32,P<0.05)。

结论关节松动术具有疗程短、疗效快的特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关键词】胸椎后关节紊乱关节松动术传统推拿The joint loosens the clinical result that move the method treatment thoracic vertebraeempress joint messLi Hai-feng Wang Jun-hua Wang Gang Zhu Xiao-huThe province Shiyan City Taihe hospital of Hubei recovers from illness thesection (442000)【Abstract】Objective Observe and study the joint loosen to move the method to the clinical result of the thoracic vertebrae empress joint mess. Methods 56 thoracic vertebraes empress joint mess patient presses to turn with the machine the principle is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al set(28 example with the joint loosens to move method treatment is lord) proceeds with the matched control(28 example with the tradition pushes to take whole reply treatment is lord) clinical observe contrast. Results Through loosen to move with the joint the method cure, observing a curative effect and treatment time improvement obvious surpass the matched control, was learned by covariance to handle difference obvious(X2=5.32,P<0.05). Conclusion The joint loosens to move the method has time of cure short, quick characteristics in result in treatment, is a kind of good method that deserve to expand.【Key words】Thoracic vertebrae empress joint mess The joint loosens to move the method The tradition massages关节松动技术目前已经成为西方医学中新兴手法治疗的代表性技术之一,在四肢、脊柱等骨关节领域有着极为广泛应用和成功的范例。

国内目前采用的关节松动术主要以Maitland 手法为主。

自1999年以来,笔者对56例胸椎后关节紊乱患者分别采用关节松动术和传统推拿整复治疗,通过对比观察,发现关节松动术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和治疗时间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推拿组。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资料自1999年8月~2002年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6例胸椎后关节紊乱者(以临床表现体征确诊),年龄17~51岁,其中在20~40岁之间占85%,病程1 d~3年,平均病程8月。

触诊检查:胸椎棘突向左偏歪32例,棘突向右偏歪8例,棘突向后凸者16例。

(见附表)1.2 临床表现急性者有明显外伤史或重体力劳动史,脊背疼痛明显,背肌紧张。

患者不敢咳嗽,打喷嚏及深呼吸,并向肋间及胸壁放散痛。

慢性者附表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自觉背部疼痛、沉重感,多由于气候变化或久坐站引起,弯腰时间过长可使症状加重。

触诊患椎有压痛,可触及棘突偏歪或后凸。

而做胸椎X线摄片或CT检查多无明显异常改变提示,偶见患椎上下关节突微小错位。

1.3 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胸部垫枕。

1.3.1 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按关节松动术手法的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法。

主要包括:①节律性地自后向前垂直按压胸椎棘突。

②节律性地按压胸椎一侧横突,方法如下:治疗者双手拇指放在拟松动胸椎一侧横突上,指背相接触或拇指重叠将横突向腹侧推动,如果疼痛明显,拇指移向横突尖部;如果僵硬明显,拇指移向横突根部。

③节律性地侧推胸椎棘突,方法如下:治疗者双手拇指放在相邻的棘突侧方,拇指固定,上身稍前倾,双上肢同时用力将棘突向对侧推动。

④棘突侧偏者于术末行旋转摆动,方法如下:术者以患椎为中心,双手小鱼际交叉压于两侧横突上下,节律按压数次后用力向相反方向旋转,可闻及弹响声,说明已复位。

治疗手法强度分为I~IV级,急性期疼痛明显时以I、II级为主,慢性期关节活动受限或僵硬时以III、IV级为主[1]。

每次治疗20 min,1次/ d,1周为一疗程。

辅以患椎两侧中频电治疗。

1.3.2 对照组以常规传统推拿手法松解和整复为主,方法如下:以按揉沿脊柱纵轴,自上而下松解背部软组织,术毕以右手掌心按住患椎棘突,左手重叠在右手背上,先徐徐用力,让病人深吸气,待呼气之末瞬间用力向下压患椎棘突,棘突后凸者向前下方,术者可感到掌心下有小关节复位时的错动感,且常伴有响声,提示小关节已复位[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