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毒理学 第10章

生态毒理学 第10章


农业生态系统主要由农业环境因素、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四大基本要素构成。系统功能的自 我调节机制较弱,主要依靠人类投入的大量能量、 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对系统实行调控,保持系统 的相对稳定。
在人工调控下,农业生态系统的净生产力通常 比相同条件下自然生态系统高,并随着人类社会的 发展不断提高。其功能主要是获得丰富的农产品为 人类服务的功能。
第十章 陆地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
本章内容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
第三节 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
地球上的生物圈主要分为三大生态系统,即:陆 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其中陆 地生态系统的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1.5×108 km2 的30%,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它为人类 提供了居住环境以及食物和衣着的主体部分。
(四) 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
土壤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 的疏松表层,是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和人为 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具有独特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看,土壤系统的本质属性是具有 肥力,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活的宝贵 自然资源。 • 从环境科学的角度看,土壤生态系统是环境污染物 的最大受体,也是污染发生危害的起点和终点。土壤生 态系统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进入土壤环境物质的能力。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储库, 具有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缓解温室效应、供 氧、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
• 具有阻挡风沙,降低风速,减弱风力,防治土 地沙漠化,降低年均温度,缩小年温差和日温 差,减缓温度变化的剧烈程度,增加降雨量, 调节气候等功能。。
• 是陆地生态系统的蓄水库,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 作用。林冠可以截流10%~30%的降水,减少了地表的 冲刷;每公顷森林植被含水总量可达200~400 t,每公 顷森林地比无森林地每年可多蓄水300 m3以上,降水 通过林冠截流和林地的渗透贮存,减少地表径流强度, 达到了保持水土的目的。
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是指农药挥发到气相的移动以 及在土壤溶液中和吸附在土粒上的扩散、迁移,是农药从土 壤进入大气、水体和生物体的重要过程。
三、生物的吸收与富集
吸收作用主要包括: • 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吸收可使污染物从土壤下层向上 层富集,待植物地上部分死亡、腐败、分解后就会将污 染物转移至土壤上层,这种过程可称为土壤上层生物学 富集过程。 • 环境污染物可被土壤微生物吸收,因此微生物也可参 与污染物的迁移。 • 蚯蚓和其他生物可通过掺混土壤的途径,或将污染物 吸入组织内的生物学途径促进污染物的迁移。
污染物进入陆地生态系统的自然途径有:火山爆发、 森林火灾、细菌、病毒、植物花粉的传播等。
二、分布与迁移
• 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 重金属主要是以溶解或水悬液的形态进入土壤,通过水
的运动在生态系统中迁移转运(液相迁移);也可以通过复 杂的食物链(网),使重金属在生物间迁移转运,并出现逐 级浓集放大的作用。 • 农药的迁移与转化
土壤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一旦遭受污 染和破坏是很难恢复的,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发 利用和废物排放,已使我国有相当面积的土壤遭 到了污染和破坏。
三、陆地生态系统环境污染物的类型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可将进入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污染 物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物三种类型: • 物理性污染物,包括非溶解性污染物、热污染及放射 性污染物等; • 化学性污染物,包括酚类化合物、苯类化合物、卤烃 类化合物、油类、多环芳烃(PAHs)、苯并芘、有机化 学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有机污染物, 及无机污染物(主要有砷、铜、铅、镉、汞、锡、铬等); • 生物性污染物,包括致病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
• 草原植被同森林植被一样,具有涵养水分、保持 水土、净化和美化环境的作用,是重要的地理屏 障和生态屏障
• 草原植被对防风固沙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根据自身的需求,在自然 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人工陆地生态系统。 即在一定的农业地域内,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 作用,并在人类生产活动干预下形成具有自然、社 会和经济功能的一种人工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污染物对陆 地生态系统危害的规律及其防护的科学。它的主要研 究对象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群体及非生物因 素。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概述一、陆地生态系统的分类
陆地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陆地生态系统和人工陆地 生态系统。在自然陆地生态系统中,按其结构和功能特 点,又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冻 原极地生态系统等。人工陆地生态系统则可分为城市生 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模拟人工生态系统等。
二、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群落和其外界环境共同构成的 一个生态功能单位。可分为热带雨林森林、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等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特点是:物种繁多,结构复 杂,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系统稳定性高,物质循环的封 闭度高,生产效力高,对环境影响大。
根据污染物来源,可将陆地生态系统污染分为以下几 种类型: • 水体污染型 • 大气污染型 • 农林业污染型 • 生物污染型 • 固体废弃物污染型
第二节、环境污染物在陆地 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
• 进入途径 • 分布与迁移 • 生物的吸收与富集 • 降解
一、进入途径
• 生产、加工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泄漏等; • 为防治农林作物有害生物喷洒于农田林区的各类农 药,落入土壤表面或水面; • 污染物随着大气沉降、灌溉水和动植物残体而进入 陆地生态系统中。
• 具有生物遗传资源库的功能。森林中多种多样的生境 与气候条件,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
(二) 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
草原生态系统是以各种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 与其环境构成的功能统一体,约占陆地面积的21%。 • 草原是重要的放牧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植被具有生 物固氮功能,草原植被每年产生的大量有机物残体,经 微生物分解,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的积累,能改 良草原土壤,有利于天然杂草和人工牧草的生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