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研究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发病率为5%~12%[1]。
近年来调查发现,我国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孕周提前,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患病率有升高趋势,而乡村人口的比例升高,严重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可发生抽搐、昏迷、脑出血、心肾衰竭、胎盘早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严重影响母婴健康。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造成的孕产妇死亡率为412/10万,占死亡总数的9.3%,位居孕产妇死亡原因的第二位[2]。
虽然国内外对本病已进行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但到目前为止,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但引起妊娠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3]。
针对本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做好孕期保健工作,积极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这对促进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与病因、预防和治疗综述如下。
1高危因素与病因
1.1高危因素翁海霞认为[4],妊娠年龄大、未定期产前检查、存在孕期负性事件、经济收入低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
赵永艳[5]调查发现,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初产妇比例高、孕前体重指数高、家族史多、负性情绪多、未进行系统产前检查例数多、文化程度低等。
孕妇抗磷酸抗体阳性、慢性肾炎、糖尿病、秋冬季等[1,6],均与本病发生密切相关。
本病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孕妇、家庭、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积极预防,才能将发病率降到最低程度。
1.2病因本病病因不明确,但很多学者认为是母体、胎盘、胎儿等众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关于其病因目前主要有以下学说:①子宫螺旋小动脉重铸不足: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滋养细胞浸润过浅,只有蜕膜层血管重铸,使螺旋小动脉重铸不足,导致胎盘血流量减少,引发子痫前期一系列表现[7]。
②免疫功能失衡[8]: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CD2、CD4、CD4/CD8、NK细胞、IL-2水平明显降低,IL-4、CRP水平明显升高,血清IgA、IgG、IgM 明显降低。
③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是子痫前期的基本病理变化,它使扩血管物质如NO、前列环素I2合成减少,而缩血管物质如内皮素(ET)、血栓素A2等合成增加,从而促进血管痉挛。
④遗传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具有家庭倾向性,提示遗传因素与该病发生有关,但遗传方式尚不明确。
⑤营养缺乏:低蛋白血症、钙、镁、锌、硒、叶酸等缺乏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有关[9]。
⑥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可导致NO合成下降及脂质代谢紊乱,影响前列素E2的合成,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压升高。
⑦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10-11]: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g)明显增高,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等明显降低。
2预防
引起本病的高危因素和病因复杂。
因此,应对育龄妇女做好一级预防工作:充分利用村级医生和妇女主任等资源,在村、屯开展有关孕期保健宣传工作。
孕妇适当锻炼,合理安排休息。
对孕妇加强产前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病,对高危孕妇建立孕期保健档案和保健体系,专人负责,对孕妇及其家庭成员做好健康教育和随访工作,充分利用现代通信设备如通过发送短信、电话等通知孕期检查时间、指导用药和日常保健等,家庭成员要为孕妇创造轻松、舒适、快乐的环境,以保持孕妇心情愉快。
进食富含蛋白质、叶酸、钙、镁、锌、硒等食物,饮食搭配要合理,不严格限盐,肥胖孕妇也不宜限制热量的摄入。
及时了解孕妇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孕妇正确进行心理调适[12]。
高危孕妇可根据病情给予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和补充钙剂。
李惠明[13]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人群血流动力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心脏指数(CL)呈明显上升,波型系数(K)、外周阻力(TPR)、血流平均滞留时间(TM)、血液黏度(V)明显下降,建议加强对妊娠高血压疾病高危人群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
3治疗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可在家或住院治疗,轻度子痫前期经评估后决定是否院内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应住院治疗[1]。
无论是选择在家还是住院治疗,均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3.1常用降压药物拉贝洛尔:该药不但显效快,而且可对抗血小板凝集,促进胎儿成熟,不引起血压过低或反射性心动过速。
用法:50~150 mg,口服,3~4次/d,必要时静脉注射。
硝苯地平:可解除外周血管痉挛,使全身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用法:口服10 mg,3次/d,紧急时舌下含服10 mg,但24 h总量不超过60 mg;可出现头痛、心悸,与硫酸镁有协同作用。
尼莫地平:具有选择性扩张脑血管的优点。
用法:20~60 mg口服,2~3次/d;静脉注射:20 ~40 mg+5%葡萄糖溶液250 mL,总量不超过360 mg/d,副作用有头痛、恶心、心悸及颜面潮红。
甲基多巴:妊娠期使用效果较好。
用法:250 mg口服,3次/d;可根据病情酌情增减,最高不超过2 g/d。
副作用有嗜睡、便秘、口干、心动过缓。
3.2硫酸镁治疗该药是治疗子痫的首先药物。
用药方案:静脉给药+肌內注射。
①控制子痫:静脉给药:负荷剂量2.5~5 g溶于10%葡萄糖20 mL静注或加入5%葡萄糖100 mL快速滴注,然后1~2 g/h静滴维持。
或夜间睡前停用静脉给药,改为肌内注射,用法:25%硫酸镁20 mL+2%利多卡因2 mL深部肌内注射。
24 h总量25~30 g,疗程24~48 h;②预防子痫发作:负荷和维持剂量同控制子痫处理。
用药时间长短依病情面定。
应用硫酸镁治疗时,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注意事项,有条件者应监测血清镁离子浓度。
3.3其他治疗方法应用川芎嗪治疗该病患者也取得良好的效果[14-15]。
方法:川芎嗪注射液120 mg +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静滴,1次/d,2 w/疗程。
杨双报道[16],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肝素治疗,尿蛋白下降明显优于单用肝素或还原型谷胱甘肽。
并发左心衰竭时可给予持续静-静脉血液滤
过治疗[17],可反复进行,但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全部缓解,双下肢水肿消退,胸腔积液消失,电解质恢复正常,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EF)达到56%~63%,心输出量恢复到4.8~5.6 L/min,心功能恢复到Ⅰ~Ⅱ级即停止治疗。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在临床工作中,应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才能保证母婴安全。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和病因复杂,应对育龄妇女做好一级预防工作。
加强孕妇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对降低孕产妇和围生病死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幸.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4-66.
[2]于曼.567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趋势的临床资料分析.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2.
[3]田瑞環.妊娠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及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1979-1980.
[4]翁海霞.妊娠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非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555-556.
[5]赵永艳,唐慧艳.160 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455-2456.
[6]夏建丽,刘娇兰,余卢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16):43-44.
[7]谢柳兴.胎盘细胞凋亡和自噬与妊娠高血压疾病[J].医学综述,2013,19(3):516-518.
[8]陈朝霞,王祥珍.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免疫功能和C -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3):263-265.
[9]谭春英,王燕,楚严,等.孕妇红细胞叶酸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关系[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 (9):68.
[10]郭素玲.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关系的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1(2):129-131.
[11]李影.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改变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78-80.
[12]张祖莲.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与预防[J].医学信息,2011,24 (8):5529-5530.
[13]李惠明,付群,黄绍芳.妊娠高血压疾病高危人群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的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5):63-64.
[14]王梅娇,罗利飞.川芎嗪注射液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和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5):703-704.
[15]方浩.川芎嗪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肾功能影响[J].中国药师,2010,13(3):403-44.
[16]杨双.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肝素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60-61.
[17]郑珍香,叶光福,吴志雄,等.持续静- 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10,9(4):198-201.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