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用药课件(曾宣彰)
孕妇尽量少用或不用药物
胎盘屏障并不能阻挡所有的药物进入胎儿 的血液循环,因此孕妇在整个妊娠期间应 当尽量少用或不用药物为好,包括中药及 外用药物。如必须服用药物,一定要在医 生的指导下谨慎用药。
孕期选药要注意安全性分级
举例: 孕期选药要看说明书,看药品安全性分级
对哺乳期的患者:某些药物可由母亲的血浆进入乳汁,从而进 入婴儿体内。喹诺酮类,甲硝唑。因此,在用药前一定要征求 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治疗方案合理,但是患者的 血压或血糖的控制却没有达 到目标 ,为什么???
❖医师频繁换药 ❖服药时间过晚 ❖药物剂量不够 ❖服药方法不对 ❖患者随意停药
❖ 总之,在门诊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随访中,如果患者2周随访 血压或者血糖仍然不达标,社区医师就应该拿出时间与患者沟通 ,了解医嘱执行情况,比如服药品种、时间、方式、剂量、配伍 等方面的 细节。
3. 对光敏感的药物如硝普钠、左氧氟沙星注射 液等应避光保存,必要时可在使用过程中用 黑布等遮光。
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
家中存放的药品,应当分别妥善存放于橱 柜或容器中,并在外面加锁。药品不能与 粮油、蔬菜等同室存放;特别要防止小孩 及精神异常者接触,以免发生误服中毒事 故。
一旦发生误服或过量服用药物、突然出现 不同寻常的症状,都应携带药品及包装第 一时间就医。
4、对社区居民普及的用药知识要点
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 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 原则
注意:婴幼儿例外。因为小婴儿体内脂肪、肌肉含量低,皮下或肌肉注 射吸收较差,且风险增加。 因此,婴幼儿肠外给药时应首选静脉给药
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
任何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 作用,而有些疾病不需要服用 药物即可自愈
D类:仅在孕妇生命受到威胁,或患有严重疾病非用不可时才可使 用。包括四环素、一些孕激素及抗癫痫药等。
X类:明确规定已怀孕或可能怀孕的妇女禁用,如氯霉素、米非司 酮等。
儿童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尚未发育成熟。儿 童用药的选择无论从品种,还是剂型、剂量,都 需考虑这个年龄段人体发育的特点,不能随意参 照成人用药。
❖ 也有不少人在非法制售和使用药品,危害他人健康,毒化一些人 的精神和心灵,有关药品的非法活动固然会造成许多严重的社会 问题,与药品有关的合法活动也不一定合理、有效。
❖ 由于缺乏药品知识,患者在用药时有许多错误的观念和 行为,而铺天盖地的药品和营养食品广告也对消费者产 生了一些误导作用,社区医师为其进行药品知识的讲解 ,可引导患者作出理性的健康决定,提高整个人群的医 药知识水平和卫生保健素质。
高危作业人群用药注意事项
在从事驾驶、操纵机器和高空作业前避免使用抗感冒药、抗 过敏药和镇静催眠药等药物。因为服用这类药物后会出现嗜 睡、眩晕、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 危害人身安全。
举例:感冒后到药店或家里找到:复方制剂:大多数感冒药 中含用原则
严格遵医嘱使用 最有效地清除细菌 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 避免细菌发生耐药性 方便用药 效价比高
抗生素使用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 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 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 不用抗生素
(四)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 抗生素
❖ 应该认识到指导慢性患者合理用药是全科医师的重要工 作内容,也是提高临床疗效必不可少的一环。
何谓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 地使用药物。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不合理 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关键点
用药安全是合理用药的前提 有效是合理用药的关键 用药要求经济性
遵医嘱——选的药是对的!! 说明书——适应症,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 依从性——漏服不能叠加,不能自行加减药
❖2、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 现状:一感冒就挂盐水, ❖ 一咳嗽就吃高档的消炎药……
❖ 据统计,我国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外科手术应用 抗生素的情况高 达95%,远远高于世界平均30%的水平。目前, 在我国使用量排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生素。
按时接种疫苗,防病经济有效
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
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
接种疫苗花费很少,效果很好
疫苗指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 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 品。相对于患病后的治疗和护理,接种 疫苗所花费的钱是很少的。接种疫苗是 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如实陈述病情,严格遵从医嘱。
❖ (六)出现发热或腹泻症状,应当首先到医疗卫生机构专门设置的发 热或肠道门诊就医。
❖ (七)紧急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咨询医疗卫生信息可拨打12320卫 生热线。
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类型来选择给 药途径,公认次序为:口服---皮下/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输 液
这不仅是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疗 效,也是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5 、帮助居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影响健康和寿命的主要因素中, 医疗条件仅仅占8%,而生活方式占60%, 在健康问题上,你比老天说了算。
——洪韶光。
用药要遵循能口服不注射
口服用药比注射给药简便安全, 易于被患者接受;缺点在于起效 相对较慢,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 适等症状
打针输液的优点在于用药剂量准 确,吸收迅速,见效快,可以避 免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破坏;缺 点在于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越 过了人体的天然防护屏障,容易 引起很多副作用
警惕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
药物分级制度
A类:对孕妇、胎儿都安全。多为维生素及矿物质类药,如B族维生 素、钙片等。应按说明书,适量服用。
B类:对孕妇比较安全,对胎儿的危险证据不足或不能证实。如胃 复安、青霉素以及多数头孢类药物等。
C类:仅动物实验显示,会造成胎儿畸形或死亡,但无孕妇的研究 数据。如阿司匹林、扑尔敏、地塞米松等,使用时须谨慎考 虑对胎儿的潜在危险。
❖3、针对滥用抗生素的健康教育策略
❖ 开展社区大讲堂和义诊宣传咨询,普及老百姓的用药知识 ❖ 引导社区医师合理用药 ❖ 设计制作适合老年人的宣传用品,及时发 放到患者、家属手中,
进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宣传 ❖ 对学校健康教 育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 将针对孕妇及3岁以下 儿童家长实施重点宣传、干预
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保健食品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举例:螺旋藻治百病
对保健食品存在的认识误区
(1)误把保健食品当药品 (2)听信保健食品广告宣传 (3)误认为保健食品安全无毒
9、科学就医
为保证科学就医知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减少虚假、错 误信息误导公众,结合公众就医行为的主要误区,国家卫生 计生委联合相关部门,组织临床医学、健康教育等领域权威 专家,制定了科学就医核心信息。
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防止因存放不 当导致药物变质或失效;谨防儿童及精 神异常者接触,一旦误服、误用,及时 携带药品及包装就医。
药品贮存条件与方法
1. 所有药物都应保存在原始包装中,并不要将 药瓶外的标签撕掉。外用药品与内服药品分 开摆放,并置于儿童不能拿到的地方。
2. 一般药品存放均应在室温中存放,注意防霉 防潮,避免阳光直射。即使药品装在有色瓶 中或装在可反射阳光的容器中,也应避免阳 光直射。
❖ 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 合理用药。
❖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 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 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 上。
社区医师如何开展健康教育 干预指导居民合理用药,科
学就医?
❖1、 社区医师对慢性病的合理用药干预,可降低 或减缓慢性病的发生、发展。
家长在给孩子用药前,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的 各项内容。对明确规定儿童禁用的药品,坚决服 用;对没有明确规定儿童禁用的药品,则需要在 医生或药师指导下,选用适宜的剂型和剂量,并 在孩子服药期间注意观察。
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老年人各器官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退 行性变化,从而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老年人用 药应避免一次服用多种药物,用药剂 量应比青壮年有所减少,一般可从 3/4或1/2的用量开始。用药期间应注 意随时观察药品的作用及疗效。
购买药品注意事项
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 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 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 合法药店是指具有《药购品买经。营许可证》和《营 业执照》的药店。
购买药品注意事项
1.从合法的药店购买合法药品; 2.应明确说明买药的目的和病症; 3.购买处方药时必须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 医师处方才可购买和使用; 4.购买非处方药时,应对患者本身的疾病有 明确的了解,如以前是否发生过,曾用过什 么药品,用药的效果如何,有无过敏史。应 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 在执业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5.应查看药品包装上标注的生产日期、有效 期等内容,必须注意:药品只能在有效期内 使用,并注意保存的方法。 6.注意索要和保留购药凭证。
❖ 通过信息传播、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 掌握合理用药的知识和技能,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 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依 从性。
❖6 引导患者作出理性的健康决定
❖ 每天有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人在合法使用药品,老年人群和慢性病 患者的用药,就像饮食起居一样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如流感,只要注意休息、戒 烟、多饮白开水、保持口腔和 鼻腔清洁、进食易消化食物, 同时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 清新一般5~7天即可自愈
用药要遵循能少用不多用
服药时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药物的各种成分之间会发生相互作
用,可表现为效果的“相加”或“ 相减”,即疗效增强或无效。相应 地,副作用也可能相加,危害身体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