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企业创业发展与风险投资

中小企业创业发展与风险投资

中小企业创业发展与风险投资
创新中小企业发展之路
银根收紧、生产成本增加、融资难和产业升级滞后等问题,使中小企业的经营可谓举步维艰。

企业迫切需要找到一条新路子,以突破当前的生存困境。

随着我国要素红利的衰减、央行进一步收缩银根以及劳动力的价格上涨、企业成本的增加,大批中小企业面临发展困境。

在当前国
家“转方式、调结构”的宏观背景下,中小企业如何发展?就企业而言,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而政府则需要把解决中小企
业的融资难、扶持中小企业回归实体经济作为政策着力点。

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
实际上,资金短缺只是中小企业陷入困境一个导火线,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这些中小企业产能落后,技术创新跟不上企业和整个
社会的发展步伐。

不可否认,企业在创业之初很难拥有自己的成熟技术,依靠别人的技术进行生产、发展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长期依靠别人的技术,企业的发展将面临很多的未知数,更不要说做大做强。

在国内,一
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山寨生产厂商。

社会学家艾君认为,山寨是市场经济培育期的必然现象。

一切创新的基础都是模仿,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

但是,模仿的时间久了
就成为了一种习惯,让人丧失了创新的勇气。

当下的许多中小企业
从创业之初到现在,更多采用的是别人的技术,引进的也并非是最
先进的生产线,既然一直需要被扶着走,摔个跟头便是意料之中的事。

现在很多企业真正缺的不是资金,也不是人力资源,而是技术创新的意识和胆识。

创新和创业有很大的差别,创新需要有比创业更
大的决心和勇气,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拥有自
己的核心技术,增强竞争力。

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没有
创新,企业只会是昙花一现。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要靠体制突破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其关键是中小企业资信差,在缺少有效担保的情况下,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面临较大
的风险。

商业银行是自负盈亏的商业机构,要对股东的利益负责,
尽量规避风险,不愿为中小企业承担风险。

这成为一个体制性矛盾。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的做法是,在现行商业银行体制外,设立专门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

例如,日本于2008年将原来
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等4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合并为政府全额出资的
日本政策金融公库,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

特别是当私营
金融机构紧缩信贷时,公库要加大放贷量,缓冲信贷紧缩对中小企
业的不利影响。

其他西方国家也多由政府出面设立类似机构。

应扶持中小企业回归实体经济领域
近几年,随着要素红利的衰减,劳动力、土地以及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许多低端制造的行业利润率越来越薄,靠实业起家的众多
民营企业纷纷“逃离”实体经济,“卖商品不如倒资本”、“不求
百年基业但求资产增值”的论调流行于坊间,中小企业做实业的动
力渐渐变小。

民间资本无法进入某些行业也是部分资金逃离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垄断性行业的市场准入环境封闭,垄断性行业国有资
本“一家独大”的问题依然严重,对民营资本进入的壁垒障碍较多,“弹簧门”、“玻璃门”现象依然存在。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从“国富”走向“民富”的关键路径,更是打造中国经济活力,培育新的竞争力的关键。

内需战略的有效推进、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企业的大规模海外投资、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等,这些都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发挥主体作用。

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
摘要: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资方式,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意在为中小企业引入风险投资提供相关建议,主要谈及风险投资的含义和特点、中小企业如何吸引风险投资以及如何防范相关风险等内容。

关键词:风险投资中小企业
一、风险投资的含义和特点
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简称VC。

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

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

与传统银行借贷关注企业安全性不同,风险投资旨在扶植处于起步阶段、但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中小企业,通过管理风险、驾驭风险,追逐高风险后隐藏的高收益。

经过一定年限的发展,风险资本将从目标企业中退出。

概括而言,风险投资的主要作用是“企业孵化器”和“资金放大器”,可以有效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2009年10月我国创业板正式上市,为风险投资提供了灵活高效的退出渠道,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风险投资行业也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二、中小企业如何吸引风险投资
鉴于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渴望得到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

然而在我国,风险投资机构数量毕竟有限,且多集中于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中小企业而言,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即使具备良好成长性也未必能够顺利引入风险投资。

有志于引入风险投资的企业,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提高竞争力。

三、相关风险防范
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风险投资的确是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企业引入风险投资也必须承
担一定的风险,只有充分认识相关风险并加以防范,才能够提高引
入风险投资的效益,达到最佳投资效果。

企业可能面临股权稀释风险。

作为一个长期的投资过程,风险投资资金往往是分期投入的,风险投资机构为了减少风险,在每一轮
投入之前往往向目标企业要求一定比例的股权,几轮投资之后,原
企业创始人的股权比例遭到稀释。

理想状态下,如果风险投资选择
上市或者股权转让作为退出渠道,即使创始人的股权比例可能已经
降到很低,但股权价值依然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可以说,对于创始人而言,为获取风险投资所带来的企业增值而放弃一定股权,这是企业成长的必然。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放
弃多少”的把握。

如果在签订风险投资合同时约定的条件比较苛刻,一旦被投资企业不能按照投资合同的约定实现既定目标,原企业创
始人便面临股权被强化稀释甚至被收购的风险。

鉴于此,企业在引
入风险投资时应对各方所占的股权比例和相关条件进行严密的斟酌。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虽然风险投资机构人员往往是管理、金融方面的专家,但其制定的企业发展模式未必与企业创始人
的初衷完全一致。

加之其未必完全了解企业的技术状况,所以在制
定营销模式和企业战略时未必完全与企业的技术优势完全契合。


且风险投资机构终究要退出企业的,所以有时也存在急功近利、忽
视企业远期发展利益的可能性。

因此,风险投资机构进入企业之后,双方在经营管理方面应进行充分协调,努力取得双赢结局。

参考文献
[2]何佳:《浅析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及发展对策》,载《特区经济》2010年第2期。

[4]孙志超:《论信誉对风险投资的重要性》,载《三江学院学报》,2008年第34期。

[5]游达明、孙洁:《我国风险投资业的特点及发展建议》,载《价值工程》2008年第8期。

发展中小企业创造就业机会
作者:温源
“同那些生产和技术有较大优势的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缓解就业方面显得更有所长。

”劳动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教授邓宝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首先,中小企业基本上是企业主在本地区投资建厂,独立经营,大量吸收本地职工,为这些地区的富余劳动力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此外,中小企业投资少,规模小,见效快,能够灵活地应付经济危机。

在经济繁荣时代,大企业的工作岗位和某些福利待遇一般要比中小企业稳定,但到了经济不景气或在采用了新技术后,大企业往往可能解雇部分职工或停止招收新职工,而中小企业却能及时转产,为劳动力市场提供量多、面广的就业机会,如法国在1974-1980年的经济危机中,大型工业企业减员55万人,而中小企业却增加就业60万人。

同时,中小企业具有拾遗补缺的特点,能够生产许多大企业无法生产的生活必需品,他们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大企业所不具备的就业岗位。


如果说前三次利用发展中小企业来缓解就业压力带有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应急味道的话,那么在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小企业,解决劳动力就业将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措施,绝非一时权宜之计。

应该说,今后几年,我国的就业压力将越来越大,这不仅包括每年不少于800万的城镇新增劳动力需要安排,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且一些国有企业职工要下岗,机关干部要分流,这些人往哪里去?主要应由中小企业来吸纳。

陈乃醒等有关专家对此提出建议:
一是要建立健全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体系和政府管理机构。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政府管理部门。

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都成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部、委员会等,并制定了相应的《中小企业基本法》或《中小企业振兴法》等法律。

看了“中小企业创业发展与风险投资”的人还看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