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综合训练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氢气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某氢氧燃料电池轿车,每行驶100 km仅耗氢气1 kg左右,同时消耗氧气约为()A.100 molB.250 molC.500 molD.1 000 mol解析:n(H2)==500mol,由化学方程式2H2+O22H2O可知,同时可消耗O2250mol。
答案:B2.用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 A个N2分子与N A个CO分子的质量比为1∶1B.水的摩尔质量等于N A个水分子的相对质量之和C.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D.1 mol·L-1 NaCl溶液含有N A个Na+答案:A3.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用或操作正确的是()解析:I2易升华,A正确;干燥管干燥气体应“大口进,小口出”,B不正确;浓硫酸稀释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C不正确;溴、CCl4能互溶,不可用分液法分离,D不正确。
答案:A4.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NaOH溶液B.O2C.Na2CO3D.乙醇解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酸、碱、盐及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电解质,只有C符合要求。
答案:C5.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所用的铂丝,每次用完后都要()A.用水多洗几次B.先用稀盐酸洗,再用水洗C.用稀盐酸洗,再在火焰上灼烧到没有什么颜色为止D.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铂丝发红为止解析:做焰色反应实验所用的铂丝,用完后先用稀盐酸洗,因为蘸取盐酸后灼烧,可生成金属氯化物,金属氯化物在高温时可挥发,从而除去金属离子。
答案:C6.从物质类别的通性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金属单质可以与非金属单质反应B.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反应C.非金属单质一定能与酸反应D.碱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解析:根据相关类别物质的通性可以较容易做出判断。
其中金属单质可以分别与非金属单质、酸、盐反应;酸性氧化物可以分别与水、碱、碱性氧化物反应;非金属单质可以分别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反应(与酸反应不是其通性);碱性氧化物可以分别与水、酸、酸性氧化物反应。
答案:C7.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K2CO32K++CB.Ca(OH)2Ca2++2OH-C.H2SO42H++SD.KClO3K++Cl5++3O2-解析:K2CO3和KClO3是盐,它们电离后的产物是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二者对应的酸根阴离子分别是C和Cl;Ca(OH)2和H2SO4分别是碱和酸,A、B、C项均符合电解质的电离原理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均正确;D项,Cl是一个整体,在水中不能进一步电离成Cl5+和O2-,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KClO 3K++Cl。
答案:D8.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Na2SO4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BaSO4的BaCO3D.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可以除去NaCl中CaCl2、MgCl2等杂质解析:制取蒸馏水可用蒸馏的方法,A正确;NaCl、Na2SO4均溶于水,B错误;BaSO4、BaCO3均难溶于水,C错误;除去NaCl中的MgCl2、CaCl2等杂质,应加入相应的试剂,把Ca2+、Mg2+等除去才行,D错误。
答案:A9.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I的含量变化来监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
下列有关I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I的化学性质与I相同B I的原子序数为53C 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D 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解析: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A正确;碘的原子序数为53,B正确;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C不正确I的中子数等于131-53=78>53,D正确。
答案:C10.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解析:C项中Na2SO4、K2SO4分别属于钠盐、钾盐,根据阴离子判断都属于硫酸盐;KCl和NH4Cl分别属于钾盐和铵盐,根据阴离子判断,都属于盐酸盐;A、B、D项中的NaCl属于钠盐或盐酸盐,(NH4)2SO4属于铵盐或硫酸盐,都不符合图示关系。
答案:C11.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按照由多到少顺序排列的是()①0.5 mol NH3②标准状况下22.4 L He③4 ℃时,9 mL H2O④0.2 mol H3PO4A.①④③②B.④③②①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解析:各物质中含有的原子数分别为①2mol,②1mol,③1.5mol,④1.6mol。
答案:A二、非选择题1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杂质不要求回收),把适当的试剂、操作方法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a.加适量盐酸、过滤b.加适量水、过滤、蒸发c.加适量水、过滤d.加热(高温或灼烧)e.加适量盐酸、蒸发f.冷却热的饱和溶液、过滤(1)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2)氯化钾粉末中混有碳酸钾()(3)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4)二氧化锰中混有少量的炭粉()(5)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食盐()解析:(1)中利用CaCO3不溶于水,Na2CO3易溶于水,加水,过滤干燥即可除杂。
(2)中KCl和K2CO3均易溶于水,故不能用过滤法分离;可用盐酸,反应后,再将溶液蒸发即得到氯化钾晶体。
(3)中利用高温分解法,使CaCO3分解除去并生成CaO。
(4)中二者均不溶于水,可利用炭粉易燃方法,选用d。
(5)中利用二者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异,采用结晶法分离除杂。
答案:(1)c(2)e(3)d(4)d(5)f13.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18.4 mol·L-1的硫酸。
现用该浓硫酸配制100 mL 1 mol·L-1的稀硫酸。
可供选用的仪器有:①胶头滴管②烧瓶③烧杯④药匙⑤量筒⑥托盘天平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稀硫酸时,上述仪器中不需要使用的有(选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有(写仪器名称)。
(2)配制100 mL 1 mol·L-1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硫酸的体积为mL(保留一位小数)。
量取浓硫酸时应选用(选填①10 mL、②50 mL、③100 mL)规格的量筒。
(3)实验中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A.容量瓶中原来含有少量蒸馏水B.未经冷却,立即转移至容量瓶并洗涤烧杯,定容C.烧杯没有洗涤D.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时眼睛一直仰视刻度线解析:(1)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无需烧瓶、药匙、托盘天平,还缺少100mL容量瓶、玻璃棒。
(2)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得0.1L×1mol·L-1=18.4mol·L-1×V,V≈0.0054L,即5.4mL,应选用10mL量筒。
(3)A项无影响;B项未冷却,所加水偏少,浓度偏高;C项,造成溶质减少,浓度偏低;D项,仰视读数,会造成所加水偏多,浓度偏低。
答案:(1)②④⑥100 mL容量瓶、玻璃棒(2)5.4①(3)B14.A、B两种常见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8∶9。
将两种金属单质按物质的量之比为3∶2组成1.26 g混合物。
将此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放出1.344 L(标准状况)氢气。
若这两种金属单质在反应中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相等,求A、B两金属的摩尔质量各为多少?解析:M A∶M B=8∶9,n(A)∶n(B)=3∶2,n(H2)==0.06mol金属与酸反应关系式:R~H2(n为金属的化合价),当物质的量之比n(A)∶n(B)=3∶2时,它们生成的氢气物质的量相等,则它们的化合价之比为2∶3。
常见金属中,A的化合价应为+2,B的化合价为+3。
根据金属总量得关系式:M A×n(A)+M B×n(B)=1.26g根据产生的氢气总量得关系式:n(A)×+n(B)×=0.06mol由题给条件可知:n(A)∶n(B)=3∶2,解得:M A=24g·mol-1,M B=27g·mol-1。
答案:24 g·mol-127 g·mol-1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
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解析:A中应左物右码;B正确;C中转移溶液要用玻璃棒引流;D中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口。
答案:B2.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
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A.Th元素的质量数是232B.Th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C.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D.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解析:元素无质量数,A选项错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各同位素的丰度有关,B选项错误;C选项的相互转化原子核发生变化,由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可知错误;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排布均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同,D选项正确。
答案:D3.下列实验设计方案或判断中,正确的是()A.加入足量铜粉后,搅拌、过滤可除去Cu(NO3)2溶液中混有的AgNO3B.通过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来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C.某无色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可推断溶液中一定含有SD.未知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大量含C解析:Cu与AgNO3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NO3)2,过滤多余的Cu和生成的Ag,可得到Cu(NO3)2溶液,A正确;CO2也与NaOH溶液反应,B不正确;与BaCl2反应生成沉淀还可能是溶液中含有Ag+或C等离子,C不正确;D中也可能含大量HC等,D不正确。
答案:A4.下列粒子中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①Al3+②○+9③Cl-④F-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分别计算出每种粒子中的电子数:①13-3=10,②2+8=10,③17+1=18,④9+1=10。
故选C。
答案:C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C.从物质分类看纯碱既是碱又是盐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解析:生石灰为CaO,与水发生化学反应,B不正确;纯碱为Na2CO3,属于盐类,C不正确;CuSO4·5H2O为硫酸铜晶体,属纯净物,D不正确。
答案:A6.用10 mL 0.1 mol·L-1的BaCl2溶液可分别使相同体积的Fe2(SO4)3、ZnSO4和K2SO4三种溶液中的S完全转化为BaSO4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1∶3∶3B.1∶2∶3C.3∶2∶2D.3∶1∶1解析:由关系式:Fe2(SO4)3~S、ZnSO4~S、K2SO4~S,可知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