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络养生之道

经络养生之道

陈玉琴经络养生陈玉琴经络养生膀胱经可以减肥、排毒,所以我先看这个经络。

1、膀胱经督脉旁开1.5到3寸都是膀胱经。

中医认为,身体臃肿肥胖与气郁不舒有密切关系。

大腿到臀部这段由两条经络来管理——膀胱经和胆经,膀胱经主管代谢水分,胆经负责代谢油脂,如果这两条经络阻塞不通了,体内的水液和油脂代谢不出去,堆积此处便形成赘肉,显得臃肿。

经常按摩从臀部到脚外侧这段膀胱经线路,从上到下,按摩时穴位有痛感效果好,通常是越接近足部时痛感越小。

当用指甲轻掐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痛如针刺时,膀胱经就算是打通了。

膀胱经重点在臀下殷门穴(大腿后侧正中间位置至委中穴这段。

有两条膀胱经通路在此经过,此处聚毒最多。

若聚毒难散,体内必生瘀积肿物;若此处常通,则癌症不生,恶疾难成。

重点穴位:委中,可泄而不可补,可针而不可灸。

为刺血首选。

经络上的穴位:睛明:使眼睛明亮,消除眼疲劳。

按穴位的方法是把指甲剪平,用右手按住头,利用中指奔手按的头的方向按穴位。

也可以两边同时按。

肺俞、厥阴俞、心腧:用点按,哪个穴位敏感就多刺激哪个穴位。

按摩,拔罐,针灸,刮痧均可。

厥阴俞:治疗胸闷,预防心梗,心绞痛,冠心病。

肾俞:治疗腰痛的要穴。

用身体的感觉去量,当你肾腰酸的时候,肾脏虚弱的时候,这个地方就会有些反应。

委中***:膝盖弯曲的中间。

右手用大拇指点按,左手拽住脚脖子,往上弯,这样穴位才敏感。

腰背委中求,治疗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还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排除毒素。

承山:小腿肚子边沿的位置。

可治疗腰腿痛,痔疾。

飞扬:承山穴往外旁开三指再往下俩指。

治疗慢性腰痛的要穴。

昆仑:外踝后侧有个凹陷,这个穴很深,用手可以拨到里边有筋,你可以拨动这个筋,经常拨动昆仑穴可以降低血压。

经常拨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疗便秘。

对治疗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申脉:外踝边沿。

治疗腰痛的要穴。

但是它通常治疗胯骨两边的腰痛,效果是最好的。

金门:治疗急性腰扭伤和急性头痛的要穴。

这个穴很深,要用指节来点。

按飞扬效果效果不好,要按金门穴。

因为它是这条经络的郄穴,郄穴都治急性病。

至阴:小脚趾外侧指甲旁。

艾灸可转胎。

膀胱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呼吸系统:感冒、发烧、哮喘、肺炎;消化系统:消化不良、痢疾、胃下垂、肝炎;其他:失眠、关节炎、中风后遗症、腰骨痛。

-------------------------------------------------------------和膀胱经配合减肥的是胆经,并可预治妇科问题。

2、胆经胆经在人身体里是一个很关键的一条经络,《黄帝内经》上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胆经因为承受了大量的肝毒,很容易瘀滞堵塞,进而影响到肝脏的毒素也无路可排,所以胆经需要经常加以疏通。

敲胆经是增加了胆经的气血流量,及时缓解了肝脏的压力,从情志上讲它也会大大提高人决断的能力,让人更加自信、更加果敢。

身心本是一体,有哪些心理问题必产生相应的生理病变,如经常生闷气的女士就很容易发生子宫、卵巢和乳房的问题恐惧和忧虑会造成男子长期的性功能障碍,脾气急躁的人最爱患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紧张的人常会得胃溃疡。

如果你胆的功能强大,你所谋虑的事情就能够及时的被决断,你的心情也就会舒畅,如果你所谋虑的东西不能被及时的决断,你会产生抑郁,胆经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胆经一共有四十四个穴位,是穴位众多的这么一个经络。

胆经起自眼角外瞳子髎,循头转一圈,转到脖子风池穴,这个风池穴有明目的效果;然后上到肩膀上,顺着肩膀、腋下下来,从肋骨走下来顺着大腿根,然后到臀部后面,顺着大腿的外侧直到脚外侧,在脚的第四趾和小趾这间的缝隙,这是一条整个的胆经。

胆经为足少阳经,为半表半里之经,与外界并无直接的通道,所以其浊气须借肠道而出。

有人敲胆经后排气多了,大便也色深味重了,便是肝胆之毒素从肠道而出了。

也有些人敲完胆经后头痛脑涨、失眠多梦,这多是因胆经之浊气没能从肠道及时排出,而循同名经手少阳三焦经上于头面所致。

这时只要拔动胆经的阳陵泉,让电麻的感觉传导到脚趾,同时点揉右侧三焦经的支沟穴,不适症状都会明显改善。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敲打,减肥敲带脉,腿粗,敲胆经,要用指节来敲,通常是从上往下敲,重点敲一敲腿,就可以把赘肉减下去,然后用阳陵泉测试到底敲打通没通,如果已经麻到脚的外侧了,证明这条胆经敲通了。

敲胆经要配合按心包经和肝经的太冲。

敲胆经可以调理肝胆,但若线路有瘀滞就会火旺,配合按摩那两个经络,可以保持经络顺接畅通。

而且23点到凌晨1点不要敲胆经,容易导致肝火大而失眠。

经络上的穴位:童子缭:在鱼尾纹旁边。

主治眼疾,对青光眼,眼压过高,眼睛胀痛有治疗作用。

率谷:耳尖上3至5厘米略微凹陷的地方。

治偏头痛的要穴。

风池:在发际边凹陷处。

对眼睛酸涩,头部眩晕有治疗作用。

把眼睛闭上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一起按揉风池穴,按的方向是奔鼻子的位置。

冲鼻子方向使劲,按的感觉是酸胀。

肩井:大拇指贴在脖子然后把手弯成弓型中指点的肌肉的位置有一个凹陷就是肩井穴。

主治痛症。

对头痛、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痛均有缓解作用。

京门:肋骨边沿,肋骨和肉交界的地方,用手点一点就会有一个特别痛的点,这个点就是京门穴。

是肾经的发源地。

刺激京门穴起到调节肾气的功效。

对肾虚、腰痛有缓解作用。

它是肾经的募穴,募穴就是肾的精气会汇聚在这里。

带脉:把手贴到脸上,肘尖对的这个位置,对的肋骨的这个位置叫章门穴,这是肝经的位置,这个带脉呢在章门穴下三个手指头。

经常敲打带脉区域(平躺的时候,在肚脐眼两侧腰的附近这块有赘肉就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减肥的效果。

把肋骨边缘的章门穴和京门穴这两个大穴也一起敲打,对于调节肝脾和补肾效果非常明显。

敲带脉范围要大一些,敲带脉可以减少腹部的赘肉,尤其是腹部两侧的赘肉效果最好。

其它好处是可以预防乳腺增生,还可以治疗妇科很多疾病。

可以调节月经,调节白带,调节妇科问题。

风市:站立起来中指点的地方。

用拳头的指节来敲打它。

是一个很敏感的穴位。

是治疗一切皮肤急症的要穴。

对风症(如吃海鲜引起的疹子,拘挛有缓解作用。

风市是来治疗一切斑疹、疔疮的一个要穴,它是治疗皮肤病,尤其是皮肤瘙痒症的要穴。

阳凌泉:膝盖外下方有个骨头,贴着骨头边沿。

光揉效果不好,一定要拨动它。

是测试胆经是否通畅的一个穴位。

所有关于筋的问题都是阳陵泉这个穴位的适应症。

对中风,脑血管后遗症等筋病有治疗作用。

能预防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小儿多动症。

光明:外踝上5寸。

防治眼疾,经常按摩可使眼睛明亮。

丘墟:贴着外踝。

可以治疗和预防腿脚抽筋,肢体、脏腑的各种炎症,眼睛发炎,中耳炎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经常爱崴脚的人,就要多揉一揉丘墟穴,然后多揉一揉阳陵泉,把这条经络打通了,气血下去了,就不容易崴脚了。

胆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肝脏病:急慢性胆囊炎、各种慢性肝炎;头面五官病:头昏、偏头痛、面神经炎、近视;其他:感冒、发热、胁下痛。

推腹:当慢性病老是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如何治疗的时候,那你就去寻找这个腹部的阻滞点吧,只要把它推开揉散,会发现你的慢性病也随之消失了。

推腹,顾名思义就是推肚子,用手指、手掌、拳头皆可,由心窝向下推到小腹。

推腹推得想睡觉、眼睛酸,这是气血通畅的大好现象,证明经络是畅通的。

每天早上起床时要推一次,晚上临睡前推一次,平常无聊时也可推推。

关于痰:“气郁生痰”、“脾虚生痰”、“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平日少吃猪肉、肥鸡、牛奶、甜食、茶饮、酒类等助湿生痰之物,不过多饮水。

在吃完较多肉食后可服用大山楂丸来避免肉食生痰。

从根源上看,要解散肝胆郁结之气,阻断生痰之源。

细说"带脉":取“带脉”为名,有两层含义:一是此经脉像是一条带子缠在腰间,二是因为与妇女的经带关系密切,按现代的话说,就是专管调理月经及妇科各器官功能的重要经络。

带脉是奇经八脉之一,有“总束诸脉”的作用。

人体其他的经脉都是上下纵向而行,惟有“带脉”横向环绕一圈,好像把纵向的经脉用一根绳子系住一样,所以哪条经脉在腰腹处出现问题,如郁结气滞,瘀血堵塞,都可通过针灸带脉的方法来进行调节和疏通,而且带脉上的三个穴位“带脉”(与经同名也叫“带脉”、五枢、维道,又全都压在胆经上,所以敲击此处有同于敲打胆经之妙。

配合山药薏米粥,补气养血;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若是孕妇,一定不要做。

山药薏米芡实粥:山药其性甘平,气阴两补,补气而不壅滞上火,补阴而不助湿滋腻,为培补中气最平和之品。

药用时通常要干燥切片。

药店有炒山药和生山药两种,建议用干燥后的生山药较好。

薏米的主要功效在于健脾祛湿,健脾可以补肺,祛湿可以化痰。

体内有湿气,如积液、水肿、湿疹、脓疡等等与体内浊水有关的问题,薏米是最好的帮手。

“薏仁最善利水,不至耗损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

”薏米性微凉,脾胃过于虚寒,四肢怕冷较重的人,不太适合。

李时珍说孕妇忌服。

平日即将二者打粉熬粥常服。

配合按摩脾经上的商丘、大都两穴,对肠胃有好处。

芡实止腰膝疼痛,令耳目聪明,久食延龄益寿,视之若平常,用之大有利益,芡实不但止精,而亦能生精也,去脾胃中之湿痰,即生肾中之真水。

山药、薏米、芡实都有健脾益胃之神效,但用时也各有侧重。

山药可补五脏,脾、肺、肾兼顾,益气养阴,又兼具涩敛之功。

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补中有清,以祛湿浊见长。

芡实健脾补肾,止泻止遗,最具收敛固脱之能。

将三药打粉熬粥再加入大枣,以治疗贫血之症,疗效显著。

山药可以配合薏米或芡实来吃,各种材料以1∶1的比例搭配即可。

对于平日有水肿,尿又少的人,可以用山药薏米粥;平日肾虚,尿频,口舌干燥,喜饮水的人,可偏用山药芡实。

平日保健,三种均等比例,可以做成山药薏米芡实粥,这和做八宝粥没多大区别,里面还可以放芝麻、核桃、松子、红枣,或是放肉丸、海菜来调味,最起码的量是山药,薏米,芡实,每个人一次至少要各吃30克,比如山药芡实粥,那就是各30克,共60克,打粉,做法和做玉米粥差不多。

如果觉得60克还不够吃,才主张往里面加米,一般情况下,为确保粥发挥最大效果,不主张加米,特别是大米。

对于老人,偏重补脾肺的,山药可以2份,薏米或芡实1份;偏重补肾阴的,芡实可为2份,山药1份;偏重去湿热的,还可以单用薏米,里面可加绿豆。

最简单的就是等份服用,方便好记。

其实不必如此苛求,不需要跟抓药一样准确。

[陈玉琴老师:为什么要敲胆经]经络是人体各个脏器的通道,每个脏腑有自己的一定的通道,当哪个脏腑有问题的时候,那个脏腑的通道一定有阻塞现象。

我们不可能替代人体去解决人体的问题,但我们可以帮助人体疏通他的经络也就是脏腑的通道,使脏腑的各种工作得以正常进行要打通经络,我用的是最笨的方法----循经指压。

一套经络系统图,一套真空拔罐器,一双手。

用手指一点一点地循经压经络。

首先压一部分胆经,再压心经或心包经(视各人的情况而定,不论人体目前的血总量是多少,让人体的心脏搏动处于最佳状态总是正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