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
“学案教学”的实施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和多边活动的过程。

我校的学案教学改革是2008年
春从七、八年级开始的。

本文从历史学科的角度,谈谈“学案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与探索。

一、历史学案教学取得的成绩
1.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实施学案教学以后,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发生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他们更多自由
的空间。

课堂上要求教师少讲,多让学生去表现:学生结合问题去读教材、找要点,学生针
对问题讲答案、说思路。

以“讲”闻名的历史教师,刚开始还真的不适应,不放心。

但经过一
段时间后,我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比“讲”的差,很多知识,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完全能独立
完成,个别知识也许有不同的理解,但通过学生间的辨论,知识分析透了,理解更清了。


改后的历史课堂,由“学生围着教师转”变成了“教师围着学生转”,教师成了组织者、协调者、引导者。

一节课下来,感觉比原来轻松多了。

教学理念的变化,不仅解放了自己,而且解放
了学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2.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随着教学理念的变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新理念下,学生知识的取
得是自己主动获取,学生在老师设计的学案引导下,通过阅读教材、回答问题、讨论问题,
掌握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等得到了锻炼。

3.课堂效率提高
历史学科因其独有的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而深深的吸引学生。

课改后,教师的上课与学
生的学习都有了依据———“学案”,师生围绕设定的学案而实施教学活动,课堂的随意性没
有了,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课堂活动紧张了,课堂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4.教研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增强
学案教学实施后,教案变为学案,师生共用。

为提高学案的质量,与同事之间的合作加强了,原来多是在统一命题时在一起商量,现在几乎每一课时都要商量。

原来的教案与上课基本分离,现在的学案与上课合为一体。

多年的教材又认真看了,课标也深入钻研了,资料也充分
利用了。

在这样的过程中,自己教研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合作的意识也增强了。

二、历史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
集体备课做的不够好,说是集体备课,实际上是“学案承包责任制”,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
的次数少,没有集中时间针对各年级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交流。

学案的设计不够合理,试题化现象比较严重,没有自己学科的设计流程,学案编写的随意性
较大,学案的落实不够好,没有及时检查学生的学案的填写情况,没有及时督促学生巩固学
案的读背,尤其是对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的记忆,要求不严。

批改、讲评不够,对学生填写的学案,教师自己批改的太少,多数是由学生自己更正或同桌
互改,对学情了解不够,因此讲评的针对性不强。

三、对历史学科学案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把历史学案教学扎实开展下去,不走形式,不走过场。


强教研,把集体备课落在实处,不唱独角戏,不搞承包制。

发挥全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形成
合力。

第二,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认真讨论,形成自己的学案设计流程和模式。

教学过程是设计
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案质量好坏的关键。

可以分以下几个环节: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拓展
延伸、盘点收获、学以致用。

自主学习:尽量不要设置成试题,要把教材内容分成几个小块,然后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
及明确的完成时间等,以此来规范、指导学生的自学,这一过程老师要巡回教室,了解学情。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预习情况,互相督促、落实,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教材的
基础内容。

拓展延伸:把本课的重难点设计成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提高。

盘点收获:教师结合知识网络结构,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点,把知识系统起来。

学以致用:可分两部分,一是必做题,主要是基础知识,二是选做题,主要是能力提升,分
清层次,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完成任务,都有成就感。

第三,提前备出下周用的学案。

每节课都应该有学案,并严格按学案来操作。

新授课和复习
课学案应该分别设计,复习课学案也应该是统一的,形成一定的模式与流程。

要尽量避免学
案试题化倾向,加强对学生学案填写的落实,加强对学案的批改,加强对学生学案整理的指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