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随着我县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打造“有效课堂”越来越被认可,启发式的教学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
而启发式教学关键又在于科学的问题引导,在这种形势下,课堂问题的设计就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
诚然,课堂上各种设问形式层出不穷,确实对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但是,也不难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仍存在很多无效现象。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问题过于简单。
不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所提问题班上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知道。
这样的问题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就答得出来,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课堂失去兴趣;
第二,问题过难。
所提问题如果班上只有一两名同学能回答上来,经常提出这种问题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对本学科学习失去信心;
第三,问题针对性不强。
这类问题提得过于笼统,学生把握不准思考、回答的方向,导致答案五花八门,甚至答非所问,难以对教学起到有效的引导;
第四,所有问题都是纯理论型的。
这样的问题不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维水平,难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第五,课堂问题缺乏前瞻性。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有计划的、有规律的,每个学期、每个章节要教授的知识教师在开始授课前,应该有系统的了解,做好统筹的安排。
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对学生的了解太少,很多教师平时不注重研究学生。
不知道自己的学生对本科知识掌握的情况。
其次,对教材研
究不够深入透彻。
每一堂课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目标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之前对此做全面的了解,如何组织教学都要有通盘考虑,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做好统筹安排,设计出有效的问题。
第三,不做深入细致的研究,不注重摸索有效提问的方式方法,不注意积累,不善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用先进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备课时准备不充分,课堂上随意提问,使问题缺乏针对性,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究。
那么,课堂问题到底应该怎样设计?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新的课程标准的认真研究和对素质教育要求的领会,我认为课堂问题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2)明确性;(3)前瞻性;(4)趣味性。
(5)适度性第一“针对性”,主要是指课堂提问要考虑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所提问题要让所有学生都会产生思考的积极性。
第二“明确性”,主要是指课堂提问方向要明确,要准确的把握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维水平,准确的针对所讲知识内容,使学生思考有方向,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课堂提问过于笼统的问题。
第三“前瞻性”,主要是指课堂提问要有前瞻性,问题设计要注意知识的前后勾连,要使学生形成对前后知识的回顾和联想,做到温故而知新,知故而求新。
要以问题的形式对学生曾经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一定的关联,形成对知识的滚动复习,进行巩固。
如果现在讲的知识涉及到以后的知识,那么教师应该以有效的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给予提示,那么以后讲到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就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考方向。
第四“趣味性”,主要是指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要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懈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永远不会成为能有效进行教学的老师。
如何利用问题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第五“适度性”,主要是问题要提在学生“有惑”时,要适量。
不能一堂课上问题满天飞,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的口头禅更是不能要
当然,要达到有效教学还需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这里只就课堂问题设计做了探讨,希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