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 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 只怕丞相专权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 只怕尾大掉不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 若无智慧命也了。
发 表 高 见
说一说皇帝愁什么? 该诗歌反映了哪些矛盾?
中央
君权
地方
相权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元世祖
本课知识结构: 一、从三公九卿到二府制
中央制度的变化
(“二府三司”)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制度的变化):
秦 (郡县)
汉初 (郡国并行)
思考:
1、西汉刘邦大肆 分封同姓诸侯的 目的是什么? 2、刘邦大肆分封 诸侯,造成了怎 样严重的后果? 3、汉景帝与汉武 帝是怎样解决王 国问题的? 西汉前期形势图
二、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
地方制度的变化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考考你
请概括秦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君主专制的演进)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魏晋南北朝 秦 汉 (三公九卿) (中、外朝制) (三省体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元 (二府制) 北宋
(“二府三司”)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强化皇权的措施
北宋强化皇权的措施
(二府三司)
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行政: 增参知政事为副相, 1、中央“二府”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军政: 枢密院主管军事 2、财政: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削弱相权皇帝总揽大权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魏晋南北朝 秦 汉 (三公九卿) (中、外朝制) (三省体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元 (二府制) 北宋
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制度的变化): 秦 汉初 (郡县) (郡国并行) 唐 (道· 州县) 汉中后期 (汉景帝、 汉武帝) 五代、宋、辽、金 (路· 州县)
元 (行省制、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作用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朝代 选官制度 选官方式 依据标准
西周
世官制 (世卿世禄 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建立内朝(中朝)
内朝 尚 书 令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皇 帝 外朝
侍 中
常 侍
有事上报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卿
太 尉
尚书台 虚衔
隋唐中央制度:三省六部制
皇 帝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执行政令 ) (草拟政令) (审核政令) 思考: 1、三省的各自职能是什么? 吏、户、礼、兵、刑、工 2、三省间相互关系如何? 3、三省六部机制是如何运行?三省六部制有何作用? 三省六部制作用: 三省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 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 大创新。
小结
一条主线 两对矛盾 三个内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 强化 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世袭
血缘
汉朝 魏晋 隋唐
举荐 评定授官
孝、廉(才德、 品行)
门第
科举制
科举考试
才 能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举制的作用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并日益集中到中央,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 在分权基础上,控制地方官的任免、 监督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