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庐山植物实习报告学院:生食学院姓名:涂兴辉学号:5601111005 班级:生科111 实习目的:了解各种植物的科类别的特点,以及科类别的代表植物的基本信息。
实习地点:庐山及庐山植物园实习时间:5月14日~5月18日一,简介二,目录三,全文庐山,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
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与鸡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四大避暑胜地。
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
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庐山植物园是我园进行引种驯化、保护保存、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60多年来,经过几代植物学工作者的努力,庐山植物园已是松青柏翠、万物竞发的著名科研和旅游胜地。
坐落在庐山风景秀丽的含鄱口山谷中,1934年由中国科学家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三位教授创建。
是著名的亚高山植物园,也是中国第一座正规的、供植物科学研究的植物园。
庐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园,位于庐山东谷大月山和含鄱岭之间。
园内设有杉柏区、树木区、岩石园、翠花园、温室区、沼泽植物区、苗圃、云南雾茶园。
猕猴桃引种区、药圃等。
著名的庐山特产云雾茶及众多的观赏植物,均产于此,庐山植物园现已汇集园内外植物3400多种,储藏名植物标本10万多号。
庐山上的这座植物园以研究灌木为主,兼茶果、园林、药用植物。
已收集国内外植物标本10万余种,引种驯化3400多种。
庐山植物园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近300个单位,建立了种交换等方面的关系。
植物园不仅是科研基地,且为风景胜地,按照植物自然群落,不同生态,分成11个展区,供游客鉴赏,此外还有花卉展、奇龟展。
园中有休息厅,林荫下设石凳石桌,供游人休憩。
1. 天南星科(Araceae ):一把伞南星红掌,异叶天南星2 .三白草科(Saururaceae)接骨草,鱼腥草3. 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贯众4. 球子蕨科:东方荚果蕨5 铁角蕨科:铁角蕨6. 杜鹃花科Ericaceae:猴头杜鹃,白花杜鹃,三叶杜鹃,马银花7. 菊科Compositae:三脉叶马兰,万寿菊,蜂斗菜,黄鹌菜,小飞蓬8. 椴树科Tiliaceae:华东椴9. 桑科Moraceae:鸡桑,柘树10. 豆科Leguminosae :美丽胡枝子,紫藤,白花车轴草,马鞍树,野大豆,紫荆,扁豆11. 绣球科Hydrangeaceae:绣球花12. 樟科(Lauraceae):红脉钓樟,山橿,乌药13 五加科Araliaceae 1:常春藤,多室八角金盘,银边常春藤,葱木,刺五加14. 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腊瓣花,枫香15. 木兰科Magnoliaceae:白玉兰,凹叶厚朴,鹅掌楸,白玉兰16.藓类:大灰藓,白发藓,青毛藓:银叶真藓,东亚小金发藓,伏灯藓17. 悬铃木科Platanaceae:法国梧桐18. 忍冬科Caprifoliaceae:绣球荚蒾,蝴蝶花,糯米条19.红豆杉科Taxaceae:南方红豆杉20. 菝葜科SmilaxchinaL:菝葜21. 壳斗科Fagaceae:短柄枹,毛栗子,锥栗,甜槠,小叶青冈22. 杉科Taxodiaceae:水杉,柳杉23..蔷薇科Rosaceae:山楂,野竹兰,小野石楠,麻叶绣线菊,碧桃,红叶石楠,垂丝海棠,日本绣线菊,小叶石楠,山樱,中华绣线菊,蛇含草,龙牙草,悬钩子24. 蓼科Polygonaceae:虎杖,金荞麦25.山梅花科学名Philadelphus :山梅26.禾本科(学名:Poaceae):野燕麦,:求米草,毛竹,玉山竹,淡竹叶27. 荨麻科Urticaceae:悬铃木叶苎麻, 苎麻28.十字花科Cruciferae:: 蔊菜,碎米荠29. 槭树科Aceraceae :红枫,鸡爪槭,五角枫,青榨槭,野槭树30. 山茱萸科(Cornaceae):灯台树,四照花,洒金桃叶珊瑚31. 锦葵科Malvaceae:木槿32. 千屈菜科Lythraceae:紫藤33. 唇形科(学名:Lamiaceae):一串红,牛膝草,野芝麻,夏枯草,筋骨草34.茄科Solanaceae:马铃薯. 矮牵牛35. 黄杨科Buxaceae:黄杨,雀舌黄杨36. 瑞香科Thymelaeaceae:结香37. 卫矛科Celastraceae:扶芳藤,金边大叶黄杨,大叶黄杨38. 柏科(Cupressaceae):罗汉柏,侧柏,圆柏,龙柏,日本香柏39. 鸢尾科(学名:Iridaceae:鸢尾40. 安息香科(野茉莉科)Styracaceae :小叶白辛树41. 胡桃科Juglandaceae:枫杨,:化香,青钱柳42.棕榈科(学名:Palmae)又称槟榔科:刺葵,棕竹43.松科:金钱松,日本冷杉,黄山松,五针松44.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虎耳草45,百合科Liliaceae:玉簪花,小黄花菜46.葡萄科Vitaceae:乌蔹莓,刺葡萄47. 车前科:车前草48.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剪夏罗,卷耳:49. 伞形科Umbelliferae:芹菜,鸭儿芹,铜钱草50. 小檗科Berberidaceae:南天竹,十大功劳,八角莲:51. 紫葳科(Bignoniaceae:美国凌霄52. 紫金牛科(Myrsinaceae):虎舌红53.兰科(Orchidaceae):鸟巢兰,白及(紫兰)54. 柳叶菜科(Onagraceae):倒挂金钟55. 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野生猕猴桃56.木通科:Lardizabalaceae:五叶木通57. 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蚊母草58. 夹竹桃科( Apocynaceae:络石59.山茶科(Theaceae:微毛柃,厚皮香60.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石韦61.茜草科(Rubiaceae:猪殃殃,香果树,鸡屎藤62.景天科Crassulaceae:凹叶景天63.省沽油科(Staphyleaceae):野鸭椿64. 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三尖杉65.珙桐科Nyssaceae:珙桐66.荨麻科Urticaceae:庐山楼梯草67.大戟科Euphorbiaceae:白木乌桕68.苦木科Simaroubaceae nom. conserv.:苦树69.鸭跖草科(Commelinace ae):鸭趾草70.山矾科(symplocaceae):白檀,华山矾1.天南星科(Araceae ):一把伞南星红掌,异叶天南星单子叶植物纲槟榔亚纲的1科,草本,稀为攀缘灌木或附生藤本。
叶基生或茎生,有时花后出现,叶柄基部常为鞘状,叶片全缘时多为箭形、戟形,或掌状、鸟足状、羽状、放射状分裂。
花小,常极臭,排列为肉穗花序;花序外面有佛焰苞包围。
花两性或单性。
花单性时雌雄同株(同花序)或异株。
子房上位或稀陷入花序轴内,1至多室,基底胎座、顶生胎座、中轴胎座或侧膜胎座;胚珠1至多数,连生、横生或倒生,内珠被之外常有外珠被;花柱不明显或伸长成线形或圆锥形,柱头各式,全缘或分裂。
果为浆果,极稀为聚合果(隐棒花属);红掌:其株高一般为50~80cm,因品种而异。
具肉质根,无茎,叶从根茎抽出,具长柄,单生、心形,鲜绿色,叶脉凹陷。
花腋生,佛焰苞蜡质,正圆形至卵圆形,鲜红色、橙红肉色、白色,肉穗花序,圆柱状,直立。
四季开花。
叶子和枝茎外形奇特:其叶颜色深绿,心形,厚实坚韧,花蕊长而尖,有鲜红色、白色或者绿色,周围是红色、粉色或魄的佛焰苞,全都有毒。
2.三白草科(Saururaceae)接骨草多年生草本,常生湿地。
单叶,互生,具和叶柄连生的托叶。
花两性,整齐,成穗状或总状花序,无花被;雄蕊3~6~8,下位或合著于子房而近乎上位,花丝分离,花药两室,纵裂;花粉粒具单槽,偶具3岐槽,外壁层次模糊,槽具颗粒状膜,子房上位或半下位,心皮3~4,分离,基部结合为一,通常每心皮有2~10个直生胚珠,但三白草属常每心皮只有一胚珠。
果实为半浆质的蓇葖或肉质而顶端裂开的蒴果;本科和胡椒科相近,但本科雌蕊由多心皮组成,常侧膜胎座,茎的维管束连成一环,和胡椒科不同鱼腥草:鱼腥草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茎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匍匐,节上轮生小根。
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心形,全缘,背面常紫红色,掌状叶脉5~7条,叶柄长1~3.5厘米,无毛,托叶膜质长1~2.5厘米,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
花小,夏季开,无花被,排成与叶对生、长约2厘米的穗状花序,总苞片4片,生于总花梗之顶,白色,花瓣状,长1~2厘米,雄蕊3枚,花丝长,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3个合生心皮所组成。
蒴果近球形,直径2~3毫米,顶端开裂,具宿存花柱。
种子多数,卵形。
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鱼腥草是治肺痈之要药。
[1]3.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贯众水龙骨目鳞毛蕨科的一个世界性大属。
根状茎粗短,直立,叶聚生顶部,呈放射状,通常遍体被大小、形状不同的棕色至黑色的鳞片。
叶片多回羽裂。
孢子囊群生小脉背部,具圆肾形的囊群盖。
贯众:根状茎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生栗黑色的狭披针形鳞片。
叶簇生;叶柄长20-25厘米,深禾秆色,基部以上到叶轴疏生较小的鳞片,鳞片下部近圆形,棕色,向上长尾状渐尖,黑色;叶片卵状披针形,厚纸质,长和叶柄相近,宽10-20厘米,渐尖头,沿羽轴下面有棕色泡状鳞片(有黑色尾头),三至四回羽裂;中部以下羽片宽3-5厘米,基部下侧小羽片较大;末回裂片近全缘。
侧脉羽状分枝。
孢子囊群生于小脉近顶部;囊群盖圆肾形。
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和陕西、甘肃;朝鲜,日本也有。
生山谷林下或沟边。
变异鳞毛蕨D. varia (L.) O. K tze·和本种相近,但叶片近革质,顶部突然变狭成长尾头,叶柄和叶轴上的鳞片不为明显的泡状。
4.球子蕨科:东方荚果蕨球子蕨科土生。
根状茎粗短,直立或横走,有网状中柱,被膜质的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鳞片。
叶簇生或疏生,有柄,二形:不育叶绿色,草质或纸质,椭圆披针形或卵状三角形,一回羽状至二回深羽裂,羽片线状披针形至阔披针形,互生,无柄,羽裂深达1/2,裂片镰状披针形至椭圆形,全缘或有微齿,叶脉羽状,分离或联结成网状,无内藏小脉植株高达100cm。
根茎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披针形大鳞片。
叶簇生,二型;营养叶的叶柄长30-80cm,禾秆色;叶片长椭圆形,长50-80cm,宽25-40cm,顶端渐尖,深羽裂,基部不变狭,叶轴和羽轴疏被狭披针形鳞片,二回羽状半裂;羽片长12-22cm,宽2.5-3cm,裂片边缘略具钝齿;侧脉单一;孢子叶一回羽状;羽片栗褐色,有光泽,向下面反卷包被囊群成荚果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