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
保健食品的原料资源——以生命 科学理论为依据
1有延缓衰老作用的抗氧化剂:营养素类, 如β -胡萝卜素、维生素A、C、E、锌、 硒等;类营养素,如SOD、黄酮类、酚类、 其他植物化学物等; 2条件性必需氨基酸:牛磺酸、精氨酸及 谷氨酰胺。 3多不饱和脂肪酸:n-3系列,n-6系列, 抗氧化作用。
特膳食品的科学属性
1针对性:针对特殊人群的生理、病 理状态而设计配方,如低苯丙氨酸食 品。 2多样性:营养成分来源广泛。 3系统性:科学系统的定量配比。 4民族性:不同民族独特的传统养生 经验。
特膳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差异性
1食用价值特点:特膳食品能提供丰富而具有 特殊指向性的生理物质和营养成分,兼具定向 性的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价值。生物利用率高、 无毒副作用等。 2配方与工艺特点:特膳食品在配方设计及工 艺手段上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或指向性、系统的 定量性和广泛多样性,因而和其他食品相比, 具有最大特殊性和复杂性。
特膳营养的发展基础
多学科的基础:生物学、营养学和医学、食 品工程技术等。 特点:多元、天然、活性、微生态、超微滤, 具有“安全、益生、营养”市场价值。
谢谢!
特膳营养的客观需求
现代人的健康困惑——“用养失调”: 人群健康状态, WHO调查:健康5% 、经诊 断有病20% 、亚健康75%;我国分别占 15% 、15% 、70%。疾病人群、亚健康 人群需要调理。 营养过剩、营养不良、营养失衡并存。 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会带来破坏性,而营 养治疗以调理为核心。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中国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根据与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1现代毒理学意义上的食用安全性: 2由卫生部门指定的技术权威单位出具的 保健功能检测证明: 3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和生产与市场监督:
膳食补充剂
膳食补充剂定义:某些疾病状态、特殊 生理状态或特殊工作环境的人群采用正 常膳食无法满足其机体需要而补充某些 营养素。 膳食补充剂种类:维生素、矿物质、氨 基酸、膳食纤维、草药制品等。
开发绿色食品的重大意义
1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崇高产业: 2表明我国政府对人类健康前途负责的态 度: 3维护优化了我国农业生产条件: 4有力地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 5推动饮食文化的变革:
绿色食品的生产
1严密的质量标准体系: 2全程质量控制措施: 3科学规范的管理手段: 4高效的组织网络系统:
保健食品的原料资源——以中医药学理 论为依据
1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质:共77种,9类。 1)健脾益气类—枣、山药、白扁豆、薏苡仁、 甘草、茯苓、鸡内金; 2)滋阴补血类—龙眼肉、百合、桑葚、黑芝 麻、枸杞子; 3)活血化瘀类—山楂、桃仁、红花; 4)益肾温阳类—八角茴香、大茴香、刀豆、 花椒、黑胡椒、肉桂、肉豆蔻、姜、益智; 5)止咳平喘类—杏仁、白果、黄芥子;
第十二章
保健食品与膳食补充剂
保健食品
1996年3月15日卫生部定义: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 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 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应具备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1保健食品必须保证食用安全性; 2保健食品必须带给食用者某种特定的健康利益或体现特 定的保健功能,这种特定的健康利益或保健功能不属于已 知营养素的营养作用,并可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最好在人 体)验证; 3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品,不以治疗为目的。
国际特膳食品发展现状和趋势
1国际组织和法规: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由FAO和 WHO共同建立的组织。制定一定的法规。 2产业现状和趋势 现美国、欧洲、日本、印度等都研制、 开发大量特膳食品。
我国特膳食品发展现状和趋势
1国内组织和法规:卫生部设有食品法典 专家组特膳食用营养与食品组负责。并 颁布法规。 2产业现状和趋势:(自学) 3我国发展特膳食品基础厚重:中华民族 素有重视饮食治疗和膳食养生的传统, 有良好的开发理论基础,中医药膳、食 疗深入人心,有良好的人群基础。
6)固涩安神类—芡实、莲子、酸枣仁、牡蛎、 乌梅、淡竹叶; 7)解表类—生姜、白芷、菊花、香 淡豆豉、薄 荷、藿香、桑叶、蒲公英、胖大海、金银花、鱼 腥草; 8)理气类—佛手、莱菔子、陈皮、砂仁、 薤白、 丁香、香橼、橘红、紫苏、麦芽; 9)其他:木瓜、赤小豆、青果、海带、莴苣、 蜂蜜、 榧子、乌梢蛇、蝮蛇、栀子、代代花、罗 汉果、决明子、沙棘、郁李仁、火麻仁、鲜白茅 根、马齿苋、芦根、荷叶、余甘子、葛根。
我国目前允许研制开发申报的保健功能共有27种: 辅助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抗氧 化、辅助改善记忆、缓解体力疲劳、缓解肌肉疲劳、 促进排铅、清咽、辅助降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 乳、提高耐缺氧、对放射危害有辅助防护功能、减 肥、改善生长发育、增加骨密度、改善营养不良性 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防护功能、祛痤疮、 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改善皮肤油份、调节肠 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以及对胃黏膜有辅助保护 功能。
绿色食品的质量标准体系
1分级标准 2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3生产操作规程 4产品标准 5包装和标签规定
第十四章
食品家族的新成员_特 膳食品
特膳食品定义
为满足某些特殊人群的生理需要,或某 些疾病患者的营养需要,按特殊配方专 门加工的食品。 特点:配方有针对性、配伍多样性、配 比定量,能够为特定人群系统定量地提 供特殊或针对的生理物质与营养成分。
2可供研究应用的中药类: 1)健脾益气类—人参、刺五加、黄芪、白术; 2)滋阴补血类—阿胶、地黄、木耳、玉竹、麦 门冬; 3)活血化瘀类—三七、川芎、丹参; 4)益肾温阳类—鹿茸、冬虫夏草、淫羊霍、胡 桃仁; 5)固肾涩精类—金缨子、五味子、山茱萸 ; 6)其他—银耳、花生、地榆、槐花、刺玫果、 猕猴桃、葡萄、冬瓜、漏芦、茶叶、花粉、灵芝、 天麻、泽泻。
第十三章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定义
绿色食品是指经过专门机构认定,允许 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 质、营养食品。
绿色食品的由来
1989年农业部提出。 无污染食品。 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
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
1组建了各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 2指定绿色食品标准: 3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 4参与国际交流:
4生力物质:牡蛎提取物、麦芽油等,抗疲 劳作用。 5肉碱:促进脂肪酸氧化、防止乳酸蓄积、 促进碳水化合物及氨基酸的利用等功能。 6双歧杆菌及双歧因子:调整肠道菌群作用。 7螺旋藻:具有减肥、降血脂、抗氧化、提 高免疫力等功能。 8其他:小麦胚芽、茶多酚、膳食纤维、甲 壳质、糖酸类等。
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
一种新理念
现代医学和营养学认为:各种生理及病 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日常饮食密切相关。 药物不能单方面解决疾病的预防、康复 和治疗。 现代医学采用综合疗法。
特膳营养的发展趋势
1定向性趋势: 针对营养—营养需求因人而异。 食物多样—膳食宝塔。 平衡膳食—膳食营养与机体生理需要、热量营养素 之间、氨基酸之间、各种营养素之间、酸碱之间、 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之间达到平衡。 2营养治疗的趋势: 饮食治疗的现代化、科学化和标准化。
营养治疗的必要性及现有营养治 疗的问题
国家卫生部、国家科技部、国家统计局2004 年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 1)慢性代谢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高血压1.6亿、糖尿病4000万、血脂异常 1.6亿、超重2亿和肥胖患者人数6000万; 2)膳食营养不合理和缺少体力活动与慢性病 关系密切; 3)过于依赖医生、药物、医疗设备,保健意 识差。
膳食补充剂适宜人群
1孕前及孕期女性:叶酸;补铁; 2老年人群:维生素D; 3膳食钙来源不足特殊人群:钙制剂; 4素食者:维生素B12;蛋白质; 5特殊工作:维生素A;补铁; 6疾病造成营养素缺乏:肝病、肾病等。
膳食补充剂的管理办法
1成分要求:符合国家规定。 2剂型要求:片剂、胶囊、冲剂或口服液, 用量每日食用量<20g、口服液 < 30ml; 注意:滥用和中毒问题。
3保健食品同药品有区别:不以治疗为目 的,不追求短期临床疗效,对适用人群 无严格剂量限制,正常条件下食用安全, 在评价其食用安全性时,不能权衡利益 与危险。
保健食品的原料资源——以现代 营养科学理论为依据Fra bibliotek
1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L-盐酸赖氨酸、 牛黄酸; 2维生素类:A、D、E、B1、B2、B6、 B12、K、烟酸、叶酸、泛酸、生物素及 胆碱和肌醇; 3矿物质类:钙、铁、锌、硒、碘等元素 及制剂。
保健食品的概念
1保健食品首先是食品:食品定义—指各种供 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 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 的的物品。 食品特征:无毒、无害、有营养、达到应当有 的感官要求。 2保健食品要有保健功能:保健功能是纠正不 同原因、不同程度的人体营养失调,调节与此 密切关系的代谢异常和生理功能异常,抑制或 缓解有关的病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