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 斯金纳与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机
机器由输入、输出、储存和控制四部分组件构成,
其主要功能是:
1.储存和呈现教材,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2.接受学生的反应,并立即指出反应的正误。 3.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程序。 4.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 5.进行计分、计时、报出成绩。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定义演变
斯金纳把“操作性条件作用和积极强化”的理论引 进教学,在教学中强调行为目标和即时反馈,为改 进教学方法提供一个重要方面的依据。他改善了教 学机器的功能,并制定了一系列程序教学原则。
初期发展 迅速发展
30~40年代 50~60年代
系统发展
70~80年代
系统、信息、控制论
网络发展
90年代以后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教育技术定义的发展演变
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发展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定义演变
1970年.美国总统咨询委员会
教育技术是伴随着通信技术发展而演变出来的媒体,可以并行 于教师、教科书和黑板等,用于教学的诸方面……教育技术是 由电视、电影、投影机、计算机等硬件和软件所组成的。
引言: 信息技术驱动教学变革
主要内容
一、变革时代的教育挑战
二、信息技术革新教学
三、数字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一、变革时代的教育挑战
我们生活在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一个信息时代 ……
第一讲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主要内容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定义演变
二、教育技术的内涵及研究范畴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
四、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定义演变
早期个别 化教学 程序教 学 计算机辅助 教学
直观教 学
视觉教 育
视听教 育
视听传 播
教育 技术学
经验型教学 系统方法
教学系统 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与 开发
•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定义演变
• 历程3:视听传播教育
– 拉斯维尔等人在40年代创立的传播学开始向相关领域 渗透。 – 由仅仅重视教具教材的使用,转为充分关注教学信息 怎样从发送者(教师等),经由各种渠道(媒体等), 传递到接受者(学生)的整个传播过程。 – 教育电视普遍应用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定义演变
设计并实施 教学的形成 性评价
分析学习 者和环境
设计并实施 总结性评价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定义演变
学习理论
发 展 历 程
系统科学 传播理论 经验之塔 视听教育 视觉教育
19世界末20世纪初 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90年代后 时间
教育技术
视听传播
阶
段
时
间
新媒体的介入
幻灯
新理论的引入
二、信息技术革新教学
• 仿真环境(虚拟实验室)下的探究式学习
亲本
后裔
二、信息技术革新教学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什么?
• 2、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 教师
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 教师要对学生及其学习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及教 教者,是教学的绝对主导者, 学媒体进行总体的指导和把握;教师是教学过 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 程的组织者,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生良 好情操的培育者; 是知识传授的对象,是外部 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学生拥有大量的经过教师选择、设计并控制的 学习资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信息加工与 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学媒体既可以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也 可以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 励工具;
现代教育技术的演化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定义演变
二十年代的美国电源
图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无声电影教学
图普莱西及其设计的教学机器
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声电影被用于教学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定义演变
图 斯金纳设计的程序教学机器 图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教育电视制作
图 视听教学材料图书馆
图 微型计算机进入课堂教学
(3)研究目的:优化学习效果
二、教育技术的内涵及研究范畴
• AECT对“教育技术”发布的05定义是: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 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 伦理道德的实践。(黎加厚)
开放式、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课程整合
资源环境、协作工具、教学评估、信息加工、
研发工具、情境探究工具……
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演示工具、个别辅导、交流传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层次
二、信息技术革新教学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什么? • 1、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培养是教育中永 恒的主题,关键是获取知识的方式!
– 中小学教师:2004年12月,我国教育部颁发了《中国中小学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普通教育中教师的教育技术能
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该标准也成为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
和相关能力考核的重要依据。 – 高校教师:高等教育系统的教师提出了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 – 教育技术学成为高校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必学课。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资源与 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
理论与实践。
二、教育技术的内涵及研究范畴
开发
印刷开发 视听技术 基于计算机的技术 综合技术
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信息设计 教学策略 学习者特征
利用
爱迪生及其发明的电影放映机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定义演变
• 历程1:视觉教育阶段
霍本,《课程的视觉化》,视 觉教育的理论基础 以教具为基准,按其所提供的 教材的具体-抽象程度排列成示意图: 从实地见习开始,它提供的教材最具 体;越向上,具体性逐渐减少而抽象 性逐渐增加;相对来说,言语最抽象。 在选用视觉教材时需考虑:视觉教材 本身的现实性、学生过去的经验范围 和性质、教育目的和教室环境、学生 智力的成熟程度。
1970年.美国总统咨询委员会 教育技术是“一种根据在人类学习和传播的研究成果基础上 确立目标、来设计、实施以及评价教与学总体过程的系统方 法。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定义演变
你是怎样理解教育技术的?如果 让你给教育技术下个定义,你的 回答是?
二、教育技术的内涵及研究范畴
AECT94定义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教育技术
媒体技术 改革的推行 实施与制度化 政策与规章
评价
问题分析 标准参照测量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管理
项目管理 资源管理 传递系统管理 信息管理
二、教育技术的内涵及研究范畴
理解: (1)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与信息、环境的 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 •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 信息和环境条件。 (2)研究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 开发、利用、管理、评价
二、教育技术的内涵及研究范畴
如何理解教育技术中的 “技术”?
教育技术(实质)是在学习理论、教育理论和传播理论
• 照相、幻灯和无声电影等,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 于是产生了视觉教育的概念。
有人利用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直观教学理论, 开始用幻灯进行教学,幻灯成为最早使用的现代教 育媒体/电化教育媒体,揭开了现代教育技术/电化 教育的序幕。
夸美纽斯
1878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放映机。1913年他曾经 预言:“不久的将来在学校中将废弃书本……有可 能利用电影来教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在未来 10里,我们的学校将会得到彻底改造。
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和选用原则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定义演变
• 历程2:视听教育阶段
• 以幻灯、投影、电影、电视等现代电子媒体的教育应用为 特征 。(教育技术——物化技术的应用)
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视觉83.5%
听觉11% 嗅觉3.5% 触觉1.5% 味觉1%
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 3.5%来自嗅觉, 1.5%来自触觉, 1%来自味觉。
二、信息技术革新教学
• 课堂教学环境变革的轨迹——从传授到建构
信息传递 渠道多元化
社会网络
建构性 学习环境 认知工具
交往与反馈
移动学习
信息资源
二、信息技术革新教学
•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二、信息技术革新教学
用卫星数据和互联网来研究鸟 类的迁徙(Migrating Birds Know No Boundaries项目), 与世界各地的爱好者或研究机 构实时讨论,画出迁徙图。
Technology
二、信息技术革新教学
知识与技 能
素质教育
过程与方 法
“新课改” 工程 “校校通” 工程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二、信息技术革新教学
现代教 育理 念 现代教 育技 术
路在何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培养学科知识与综合能力并重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