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医学-心血管系统、血液及同位素治疗

核医学-心血管系统、血液及同位素治疗

放射性脂肪酸在心肌中分布不均匀,早期相或延迟相心室壁局 部呈放射性稀疏降低或缺损区,可伴有或不伴有心肌灌注显像的平 行改变(如不伴有称为“解离现象”)。 首先考虑: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心脏病变如心肌肥厚或心功能不全时存在解离现象,证明心肌脂
肪酸代谢障碍早于血流障碍,脂肪酸代谢显像有助于早期发现病理 改变,其障碍程度及改善状况亦有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
心肌肌凝蛋白是心肌结构蛋白的重要组成 之一。急性心梗时,由于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增 加致使破坏的心肌肌凝蛋白的轻链释放到血液 中而重链则留在梗死的心肌细胞内,标记的AM 可透过细胞膜与重链特异性结合从而使梗死灶 显影。
与201Tl显像相匹配的缺损:该部位心肌已完全梗死,周围无缺血区 存在;不匹配缺损:心梗区域仍有活性心肌存在或心内膜下心梗。 50%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显示Antimyosin局灶性摄取,说明病人 存在小的、不能被探测到的心肌梗死。
3、心肌血流灌注降低 而仍摄取脂肪酸制剂 表现为心肌灌注显象呈明显的灌注降低缺损区,而脂肪酸代谢显像表
现为该缺损区见放射性填充,或缺损区明显较灌注缺损为小。单纯以血流 灌注显像判断心肌活力,往往存在低估现象,脂肪酸代谢显像作心肌活力 判断是一种好方法。 首先考虑:心肌梗死,梗死区心肌存活。
201Tl(A)
不可逆性缺损(固定缺损) (201Tl)
混合性缺损(部分可逆性缺损,99mTc-MIBI)
负荷态缺损,静息态缺损区部分充填,部分无变化。主要考虑: 心肌梗塞与缺血心肌组织混合并存
负荷状态正常,再分布或静息状态 有放射性分布减低(反相再分布)
考虑 排除乳房和膈肌移 动引起的伪影 严重的冠脉狭窄 稳定性冠心病及急 性心梗溶栓或PTCA 治疗后 偶见正常人 原因 瘢痕组织和存活的 心肌细胞混合再灌 注区内,初期摄取 放射性过剩,随后 迅速从瘢痕组织清 除。
介入试验

运动负荷试验:亚极量运 动 负荷试验
目标心率 男性:200-年龄(岁)
女性:190 -年龄(岁)

药物试验:潘生丁、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
平板试验
踏车试验
药物试验
4、断层图像重建方法
SPECT Anatomy – Short Axis View
Normal Short Axis Image*
123I—BMIPP(B)
心肌显像临床应用
(一)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评价
1、冠状动脉造影是否狭窄? 程度? 范围?
2、心肌灌注显像有否缺血? 缺血的严重性? 血的部位? 缺
3、负荷心电图:敏感性低;不能准确判断冠脉狭窄部 位;一般情况下ST段压低成都无法判断冠心病严重 程度。 4、UFCT:16排以上 5、MRI:1.5T以上
花斑型改变:主要见于扩张型心肌病
SA
VLA
HLA
三、急性心肌梗死灶显像
1、显像原理:急性心肌坏死后钙离子迅速进入
病灶, 形成羟基磷灰石晶体; 肌球蛋白暴露
2、显像剂:
99mTc标记焦磷酸(PYP);
抗肌球蛋白单克隆抗体(antimyosin)可 特异性的与心肌细胞内肌球蛋白重链结合 3、显像方法:静脉注入370——555 MBq(10——15mCi)
冠状动脉造影无疑仍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 和决定治疗策略的最重要手段,但不能将冠状动脉造 影作为“筛选”冠心病的手段。当前,一些医生将可 疑心绞痛患者不行任何无创检查即行冠状动脉造影, 致使某些医疗单位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还达不到50 %,这绝对是一“误区”。
摘自:遵循指南规范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心血 管病杂志,2007年第3期
需要考虑 肋软骨钙化 体内游离高锝 酸盐(肠道、 唾液腺、胃、 甲状腺) 劳累引起(来 自胸大肌) 肋软骨摘除术 后感染 哺乳期乳房 胸壁软组织机 械损伤
乳房组织摄取99mTc-PYP所产生的伪影
心肌弥漫性摄取99mTc-PYP
部分心梗病人表现为 弥漫性摄取增加,但诊 断心梗的特异性不高。 约有20%-30%的不稳定心 绞痛患者有弥漫性摄取 增多。
首先考虑 急性左室心内 膜下心梗或透壁性心梗 注意排除 乳房摄取增加(雌激素) 近期进行过体内标记红 细胞显像
心肌弥漫性摄取99mTc-PYP
99mTc-PYP心肌梗死显像中的“炸面圈”样改变
主要见于

广泛的急性 左室透壁性 心肌梗塞
99mTc-PYP心肌梗死影像示“炸面圈”样改变
4、抗肌凝蛋白单克隆抗体显像 (antimyosin McAb,111In-AM imaging)
18FDG
CH2OH
O
& 葡萄糖
CH2OH O
OH
OH OH
OH
OH
OH OH
18F
2-18F-2-脱氧-D-葡萄糖 葡萄糖
正常心肌18F-FDG影像

空腹状态下行18F-FDG 心肌显像,心肌不显影或很淡。 糖负荷状态下,心肌组织能清晰显示。 影像与心肌灌注显像图相似,18F-FDG在心肌内分布均匀。 空腹血糖控制在6~8之间。


3、显像方法
99Tcm-MIBI显像:静脉注射99Tcm-MIBI
15-20mCi后1 小时,180°断层采集,隔日相同条件下行负荷 态显像 201Tl:存在再分布现象,故一次注药可完成静息和 负荷两种不同状态的显像。负荷达到目标心率 时静脉注射2-3mCi,8分钟后断层采集(负荷态), 3小时后再次采集(静息态) 无条件进行断层显像时,可进行平面显像

123I—BMIPP以与游离脂肪酸相同的作用机制穿过脂质细
1、正常脂肪酸代谢影像
正常心肌脂肪酸摄取放射性标记的脂肪酸制剂均匀,各节段间 没有明显差异,且与心肌灌注显像剂201Tl或99mTc-MIBI的摄取与分 布基本一致,与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正常123I—BMIPP心肌脂肪酸代谢影像
2、心肌摄取脂肪酸降低
(三)选择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对血运重建术后的预测价值
1992-2001 共336 例, PTCA 或PTCA +支架,均作了MIBI 运动+静息心肌显像, 随访时间 3428 月。期间共 78 例(23.2%)发生心脏意外事件, 死亡1 例, AMI 12 例(3.6%)16 CABG(4.7%),49 例Re PTCA (14.6%). 结果 MIBI心肌显像: 心肌缺血组(83 例),心脏事件率为61.4%,>心梗组(100)的 16.0%,p<0.0001,心肌显像正常组(n=153)7.2%. 梗死组也高于正常组,p<0.05. 恶性心脏事件率:缺血组为8.4%;正常组为0.6% 年心脏事件率: 正常组:2.5%;缺血组:21.6%;梗死组为5.7%, p<0.0001. 年恶性心脏事件率: 正常组为0.2%;缺血组为 3.0%, 梗死组为1.8%. 结论 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后, Stress MIBI SPECT 是 评估预后的可靠而方便的方法。显像正常, 长期预后好,年心脏事件率在 0.2%(恶性)与 2.5%.缺血组高达3.0%(恶性)与21.6%. 本法的优点为: 无创伤性,可多次重复,辐射剂量低, 效/价比好。
Normal Horizontal Long Axis*†
Stress
Rest PL PS DL DL Ap
Tc-99m Sestamibi Perfusion Imaging
* Image courtesy of Dr. Frans J. Th. Wackers † Shown inverted, with apex down. © Yale University, 1992
第十章 心血管系统
首次通过法 心功能显像 平衡法
核心脏病
心肌灌注显像 脂肪酸代谢显像 心肌代谢显像
心肌显像
心肌受体显像
糖代谢显像
心肌梗塞阳性显像
一、 解剖与生理
心脏结构:左右心室、左右心房 传导组织:窦房结 房室结 血液供应:左右冠状动脉 生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自主性、传导性 心动周期: 结间束 房室束

四、葡萄糖心肌代谢显像


心肌主要依靠脂肪酸氧化、葡萄糖和乳酸代谢提供能量。 各底物提供能量的比例取决于动脉底物的浓度、周围激素环境和 心肌血供等因素。 空腹时,胰岛素浓度下降,心肌细胞利用葡萄糖减少,以脂肪酸 氧化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进食后,血浆胰岛素浓度升高,脂肪 分解抑制,血中脂肪酸浓度下降,葡萄糖代谢成为主要的能量来 源;心肌缺血时,氧供减少,游离脂肪酸β氧化受抑制,需氧量 较低的葡萄糖氧化及糖原无氧酵解仍可进行,葡萄糖成为缺血心 肌的唯一能量来源。 葡萄糖进入心肌细胞被己糖激酶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然后进入 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产生 ATP 供应能量。 18F-FDG 为葡萄糖代谢的 类似物,被心肌细胞摄取后可以被己糖激酶磷酸化成18F- FDG-6PO4 ,但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且不能很快扩散出心肌细胞,在 心肌细胞内停留一定时间而进行显像。
99mTc-PYP,间隔1——2h进行多体位静态
平面显像
心肌局部摄取99mTc-PYP
主要见于 急性左室透 壁性心肌梗 死; 急性左室心 内膜下心肌 梗死; 不伴冠脉阻 塞的由中毒 性心肌病引 起的急性心 肌梗死。
坏死心肌局部摄取99mTc-PYP
99mTc-PYP心肌梗死显像中非心脏原因的伪影
断层心肌显像与冠脉分布关系
正常心肌断层图像
右心室一般不显影,左心室心肌显影清晰,各层面、各节 段放射性分布均匀、连续。
7、异常图像判断标准

在两个不同方向的断层图像上连续二层在相同部位出现放射性稀 疏或缺损区。 或有左心室以外的异常放射性摄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