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广①既归乡里,日令家共具②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
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③卖以共具。
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④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几⑤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
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
”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⑥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
贤而多财,则捐⑦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
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饷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说服。
(《汉书疏广传》)【注】①广:疏广,西汉宣帝时的太子太傅,身居高位。
②共具:摆设酒食用具。
③趣:催促。
④昆弟:同族兄弟。
⑤几:希望。
⑥老悖:年老昏乱,不通事理。
⑦捐:舍弃(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广既归乡里(已经)B. 足以共食(值得)C. 吾既亡以教化子孙(通“无”,没有)D. 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增加)(2)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B.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C.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D.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
②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4)文中所写的疏广的做法对于我们今人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请简要评析。
【答案】(1)B(2)A(3)①现在再给他们增加什么都是多余的,有了多余的就会使子孙养成懒惰。
②另外,这些金钱是皇帝用来给我养老的。
(4)疏广的做法看似不尽情理,但他的一番议论又使人如梦初醒。
使子孙后代安逸于舒适的环境中,百害而无一利,只有让他们自己奋斗,才能打造出更健全的人格。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当今的家庭教育又何不是如此。
【解析】【分析】(1)B项,足的意思应为足够,故B错误,选B。
(2)本题可先根据语境,把句子翻译一下,分析句子有几层意思,哪地方应该停顿,再在原话上划分节奏。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吾难道老糊涂了,不想子孙的事了?)/顾自有旧田庐(我想已经有了旧的田地与住宅)/令子孙勤力其中(子孙在那里勤劳)/足以共食(足够供给衣食)/与凡人齐(与普通百姓差不多)。
故选A。
(3)本题注意:①复,又。
增,增加。
益,使…更多。
以为,作为。
赢余,多余。
但,只。
怠堕,懒惰。
耳,罢了。
②又,另外。
此,这。
所以,用来。
惠养,加恩抚养。
(4)本题明确疏广的做法;评价其做法。
①具体做法:“日令家共具②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
疏广告老回到家乡,每日让家人提供酒食,请宗族亲属、过去的老朋友和宾客,一起娱乐。
多次问家里剩钱还有多少,赶快拿出去卖了用来供应酒食。
他比较尽情的花销自己的钱财,不想给子孙留下过多的财物。
②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贤而多财,则捐⑦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
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可以看出疏广的做法是有自己的思考和原因的,不想过多的钱财消磨了子孙的意志,或者纵容了子孙。
③借鉴意义。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家庭教育故事,使子孙后代安逸于舒适的环境中,百害而无一利,只有让他们自己奋斗,才能打造出更健全的人格。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当今的家庭教育又何不是如此。
故答案为:⑴ B;⑵ A;⑶①现在再给他们增加什么都是多余的,有了多余的就会使子孙养成懒惰。
②另外,这些金钱是皇帝用来给我养老的;⑷疏广的做法看似不尽情理,但他的一番议论又使人如梦初醒。
使子孙后代安逸于舒适的环境中,百害而无一利,只有让他们自己奋斗,才能打造出更健全的人格。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当今的家庭教育又何不是如此。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⑶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西汉宣帝时一位大官叫疏广,告老回到家乡,每日让家人提供酒食,请宗族亲属、过去的老朋友和宾客,一起娱乐。
多次问家里剩钱还有多少,赶快拿出去卖了用来供应酒食。
这样过了一年多,疏广的子孙私自跟宗族老人中与疏广关系最好的人说:“子孙希望趁疏广在时稍微建立一点产业的基础。
现在饮食快把财产消费完了。
应该从老人的角度,劝说疏广买一些田地与住宅。
”老人就在闲暇时给疏广提出这种想法。
疏广说:“吾难道老糊涂了,不想子孙的事了?我想已经有了旧的田地与住宅,子孙在那里勤劳,足够供给衣食,与普通百姓差不多。
现在再给他们增加什么都是多余的,有了多余的就会使子孙养成懒惰。
如果是贤材,财富多了,就会损害他的志向;如果是蠢材,财富多了,就会增加他的罪过。
而且,富人,容易招群众的埋怨。
我既然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教育子孙,也不想增加他们的罪过而又被很多人埋怨。
另外,这些金钱是皇帝用来给我养老的,所以我与乡亲、宗族共同享受皇帝的恩赐,以度我的晚年,不是可以吗?”于是他的亲朋好友都被说服了。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白居易传(元)辛文房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本文有删节)【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
(1)解释下列各句划线词。
①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________②居易累以忠鲠遭摈________③既复用,又皆幼君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B.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渔人甚异之C.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以顺为正,妾妇之道也(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断3处)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4)《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这句话也成为了两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也寄托了人格的象征。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如何“独善其身”、“兼善天下”?请结合本文内容及《卖炭翁》,加以阐述。
【答案】(1)容易;排斥,摈弃,排挤;已经,……以后(2)B(3)文宗立/ 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 卒(4)白居易“达则兼善天下”,他曾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
《卖炭翁》就是通过写卖炭翁的悲惨生活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也表达对老百姓疾苦的同情。
在传文中因盗贼刺杀了宰相,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进谏。
身居居庙堂之高时,关心民生,时局,心系百姓疾苦。
后来,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谈论佛理吟咏古诗,“独善其身”,追求清静安闲的生活。
【解析】【分析】(1)此题比较容易,没有古今异义词,如“易”:容易。
“摈”:排斥,摈弃,排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
(2)A项,前者“在”,后者“向”。
B项,都是代词。
C项,前者“于是,就”,后者“竟然”。
D项,前者“因为”,后者“把”。
故选B。
(3)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译为: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
(4)《卖炭翁》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
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同时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而文中“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等情节,也是在关心民生与时局,心系百姓疾苦。
这些都能反映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观点的。
故答案为:⑴容易;排斥,摈弃,排挤;已经,……以后;⑵B;⑶文宗立/ 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 卒;⑷白居易“达则兼善天下”,他曾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
《卖炭翁》就是通过写卖炭翁的悲惨生活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也表达对老百姓疾苦的同情。
在传文中因盗贼刺杀了宰相,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进谏。
身居居庙堂之高时,关心民生,时局,心系百姓疾苦。
后来,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谈论佛理吟咏古诗,“独善其身”,追求清静安闲的生活。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⑵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答题关键是熟记常见的一些虚词的用法;⑶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