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西学东渐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学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并熟记基础知识,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到我的疑问处,以备上课集体讨论、突破。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3、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题目。
【预习学案】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____________________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
(2)中国与_________________的联系相应扩大。
2、目的:为了解西方,抵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物
(1)林则徐:他注意了解、研究世界情况。
他设立译馆,组织人员翻译外国传教土在澳门、广州等地办的报刊,又命人译出瑞士人滑达尔著的《_________________》。
他编译的《_____________》一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及历史变迁概况,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写《_______________》一书,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4、影响
(1)“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2)为抵御外侮、谋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课堂思考: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有何特点?
二、体用之争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焦点:是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
(1)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倡行“____________,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
(2)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3)早期维新派:支持_______________,斥责顽固派
4、评价
(1)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_________________的层面。
(2)冲击了传统“___________________”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维新思潮
1、早期维新派的转变
(1)原因:_______________的结局暴露出洋务运动种种弊端,促使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深刻反思。
(2)表现:提出_____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____制度的要求。
(3)影响: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___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
2、维新思潮的形成
(1)背景:19世纪90年代,______________加深以及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
(2)代表
3、与顽固势力、洋务派的论战
(1)内容
①要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______制度。
③要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提倡西学、改革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3.影响(即维新思潮的影响)
(1)宣传了维新派的主要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变教育制度等。
(2)使维新思想冲破重重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
(3)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4)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5)推动了“百日维新”。
【预习自测】
1.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含义是()
A 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B 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 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开近代研究、西方的先河
D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4.系统地将西方近代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是()A林则徐 B郑观应 C 康有为 D严复
5. 下列著作与严复有关的是()
A《天演论》 B《孔子改制考》 C 《变法通议》 D 《仁学》
【合作探究】
1、你怎样评价康有为的“移花接木”法?
2、请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出现的原因
【我的疑问】。